APP下载

我国医疗机构绩效管理历程的文献研究

2013-09-26母玉清

重庆医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社会效益绩效评价医疗机构

母玉清,蒲 川

(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400016)

我国卫生系统绩效管理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医疗机构的绩效评价也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医院管理评估指南》中将社会效益、工作效率、经济运行状况3个方面作为医院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1]。各地结合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和实际情况开展了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绩效管理工作,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绩效管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1)数据库:利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2)检索年限:2002年1月至2012年4月;(3)检索用词: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医疗机构绩效评价、医疗机构绩效管理等;(4)检索式(布尔逻辑关系):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或医疗机构绩效评价或医疗机构绩效管理。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2002年1月至2012年4月在国内期刊上公开发表的以“医疗机构绩效管理”为主题的文献。排除消息、会议报道以及不涉及医疗机构绩效管理的文献。

1.3 提取文献信息 根据研究目的,编制文献数据提取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文献特征:包括文献发表时间、基金来源(即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专项基金等)。(2)研究者特征:即研究者背景,高校及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包括医院、社区、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院等)、卫生行政机构及其他。(3)研究范畴:包括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绩效管理被评价对象等。

1.4 质量控制 首先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再进行预实验,严格按照文献信息将文献特征归类,意见不一致时及时征询专家意见,最后经过复核决定文献特征类别。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软件整理数据、绘制表格,并用SPSS13.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 果

初检索出相关文献425篇,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排除287篇,最终获得有效文献138篇。

2.1 国内对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的关注度分析

2.1.1 文献公开发行量 经检索统计后发现,从2002年开始有2篇医疗机构绩效管理的文献公开发行。2007年,受到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以及医院活动管理年的倡导,学术界对医疗机构绩效管理的关注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发表数量增加到12篇。2009年,新医改提出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发表数量增加到21篇。随着国家对医疗机构绩效工作的重视和配套机制的完善,文献数量逐年递增。

2.1.2 文献分布情况(研究者来源、基金来源、研究范畴)(1)研究者来源:医疗机构、高校及科研机构对绩效管理关注度较高,尤其是医疗机构,发表量占55.07%。然而作为绩效管理的倡导者和指导者,卫生行政机构对其关注度反而较少,仅占6.52%,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一是行政机构工作人员本身工作繁忙,无暇顾及科研工作;二是行政机构工作人员并未切身参与到绩效管理工作当中,使得其科研工作难以开展,学术研究成果缺乏实践意义。(2)基金来源:有效文献中2篇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篇来自卫生部课题,8篇来自省级科研项目,2篇来自校级基金和自筹经费,说明我国各界对研究医疗机构绩效管理的经济支持度还不够高。(3)研究范畴:从研究内容来看,以“绩效考核”理论探讨为主的文献共39篇,占28.26%,实践探索类共27篇,占19.57%,对医疗机构绩效管理现状分析与问题探讨的文献8篇,占5.80%,这说明学者对我国医疗机构的绩效管理的研究还缺少实践探索,对于目前正在实施的情况也缺乏一定深度的探讨和研究;关于绩效考核指标探讨的文献共28篇,占20.29%,关于绩效分配的研究共6篇,占4.35%,其他共19篇,占13.77%。从研究对象来看,对国外医疗机构绩效管理研究的文献共11篇,占7.97%,关于国内公立医院的文献共68篇,占49.28%;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文献共11篇,占7.97%;关于乡镇卫生院的文献共4篇,占2.90%,其他的文献43篇,占31.16%。另外,从绩效管理被评价对象来看,具有不完整性,其中关于行政管理人员(部门)共4篇,科室绩效、科室主任和药学工作者等均有所涉及,见表1。

表1 文献分布情况

2.2 医疗机构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医疗机构绩效管理的含义,国内学者对其界定各不相同,但大多数都认为医疗机构绩效管理是运用管理学、财务学、数理统计学、运筹学等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估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医院的社会效益、运作效率、投入产出、服务质量和发展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对比分析,从而对医院整体或部分科室及员工个人做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2]。从文献情况来看,我国医疗机构绩效管理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在实施中多重视绩效考核,尤其是指标体系的构建。虽然绩效考核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部分,但绩效管理是从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结果反馈、应用到绩效目标提升的一个持续循环过程,在检索到的138篇文章中,仅有1篇硕士论文从这4个方面阐述了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体系,而其余的多侧重于绩效考核评价的探讨,尤其倾向于绩效指标体系的研究和探讨。

反馈机制不完善,考核结果得不到正确应用。文献认为,绩效管理工作缺乏沟通与反馈,考核前无上下沟通,考核后也没有反馈。沟通不到位的绩效考核直接影响到考核结果,而反馈机制的不完善使得考核结果得不到良好的运用;在大多数被考核者甚至是高层管理者的观念中,考核结果仅是为了奖金分配,而不是为下一轮的绩效考核提供改善和提高的方向。考核结果不能及时反馈给员工,这就导致他们无从得知自身存在的不足,更不知道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改进或努力的方向,失去了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从而影响医疗机构的长远发展。

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一方面,从文献检索情况来看,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多集中于经济、成本指标,很少将之与社会效益、医疗机构战略管理相联系,忽略了社会效益和医疗卫生机构应肩负的公益性使命。另一方面,由于财政投入有限,90%以上的运行费用都依靠医疗服务机构创收解决,在这种大环境下,注重临床经济效益而轻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指标演变成为绩效考核操作过程中的实际标准。尽管现行考核指标对公共卫生服务等均有所涉及,但并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有效的社会效益评价和反馈机制。

没有统一的绩效考核标准和形式,缺乏对绩效效果的评价研究。从文献研究情况来看,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均是从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成本控制、满意度、医德医风或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医德医风等方面选取指标自行制定考核标准进行考核,没有统一的考核主体、标准和形式,不具有可比性、可评价性;另外,学者普遍关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绩效分配等,却很少有人在实施绩效管理的效果方面做出深入探讨和研究,绩效管理的效果如何,究竟对医疗卫生系统的发展或医疗机构本身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无从得知。

3 建 议

3.1 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建立合理的反馈机制和沟通机制,确保考核结果的运用 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保证医疗卫生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将考核结果通过适当的方式反馈给员工,运用到下一轮的绩效考核当中。另外,要认真落实和执行绩效管理的4个方面,建立合理地反馈机制和沟通机制,使得考核者能把考核信息真实的反馈给被考核者,让员工明确下一轮考核中有待提高和完善的方向。

3.2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回归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学者认为,坚持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是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表现在绩效管理中就是要求在绩效考核工作中贯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思想。因此,实施绩效管理时,应加强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机构绩效考评的领导和监督,要求他们从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考核过程、反馈机制等方面来重视医疗机构的社会效益,回归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将其社会效益和公益性贯穿于绩效管理工作的始末,并将其运用到医疗机构的远景规划之中。

3.3 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绩效考核标准和制度的完善 学者建议政府应加快改革和完善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补偿机制,为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制度的完善铺平道路、奠定经济基础。具体表现为各级政府应逐年增加对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同时适当提高医疗服务性收费价格,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改善绩效考核以经济指标为主的现状。另外,鉴于目前绩效考核的情况来看,应给予绩效管理效果一定的关注和探讨,以正确地引导更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

3.4 绩效管理应坚持4项原则 一是坚持科学、综合绩效评价原则,从考核标准的确定到考核结果的运用,整个过程设计要符合客观规律,正确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准确地评价各级各类员工的工作情况和行为表现;二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方式,合理量化考核指标,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注重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三是坚持绩效分配原则,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四是坚持落实考核结果,将定期考核和不定期监督相结合原则[3]。

3.5 制定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指标体系 定量指标的最大优势是客观明确,可以有效防止考核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因此,在制定绩效评价体系时应当尽可能多地采用定量指标。然而,由于医疗服务行业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地以定量指标来衡量医务人员的工作过程和结果,因此,构建考核指标体系时,应将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使指标能够真正意义上地衡量被考核者的工作[4]。

另外,在医疗机构的绩效管理中,应该建立科学的考评周期,改变现存的年度考核和年末考核的现状,采用长期考核和短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绩效考核的评价体系必须与时俱进,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调整和修正考核指标,有些指标经过几年的运行,职工都能很好完成的就可以取消或减轻权重,而对于一些经常反复出现问题的指标应增加或加大权重。

[1]闻德亮,代英,于润吉.《医院管理评估指南》中医院绩效评价指标及考核方法[J].中国卫生经济,2005,24(9):38-40.

[2]荏苒.医院绩效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3):15,18.

[3]肖云昌.对乡镇卫生院绩效综合考核的几点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0,10(2):278-279.

[4]金泽秀.公共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的现状与改革思路[J].科学管理,2012,1(3):20-21.

猜你喜欢

社会效益绩效评价医疗机构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好刊社会效益高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浅析建筑节能的社会效益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