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镜诊断55例早期胃癌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分析

2013-09-21陈涛刘加顺刘丽丽

当代医学 2013年31期
关键词:分化腺癌诊断率符合率

陈涛 刘加顺 刘丽丽

胃癌属于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有关研究表明,早期胃癌主要是指生长于黏膜层、黏膜下层,但是未侵入至固有层为癌细胞组织,如果能够及时确诊和治疗,可提高胃癌的生存率。因此,早期胃癌的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1]。本文选取2011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55例早期胃癌患者进行胃镜诊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55例行胃镜并诊断出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39例,女16例,患者年龄在44~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6岁;病程为3~7个月,平均病程为3.6个月;临床症状:上腹疼痛27例,消瘦38例,食欲不振21例,呕吐28例,黑便6例。选择同期收治的50例行多层螺旋CT诊断为早期胃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23例,患者年龄在32~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2岁;病程为2~7个月,平均病程为3.4个月;临床症状:上腹疼痛29例,消瘦35例,食欲不振23例,呕吐26例,黑便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临床症状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1.2.1 胃镜诊断 对患者肿瘤直径大小、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把肉眼能够看见的病灶及其外部3cm边缘的病灶,按照每次0.5cm进行取材,并编辑顺序号,最后再进行定向包埋。所有的病变组织均用10%的福尔马林溶液进行固定,并用常规性的石蜡进行包埋和切片,最后再利用HE进行染色[2]。早期胃癌临床诊断标准:生长于黏膜层、黏膜下层,但是未侵入至固有层为癌细胞组织。依据内镜分型学说,可将早期胃癌分为三大类型:(1)隆起型胃癌:肿瘤比四周黏膜组织高出2倍或者2倍以上的高度,或者呈现出息肉状,但是癌灶相对平坦;(2)浅表型胃癌:肿瘤组织较为平坦,没有出现显著性的凹陷或者隆起症状,其又可分为三种,即表面凹陷性胃癌、表面隆起性胃癌及表明平坦型胃癌;(3)凹陷型胃癌:肿瘤组织与四周黏膜组织相比,存在显著性的凹陷症状,如果是胃溃疡,那么肿瘤组织未深入至黏膜组织下层[3]。

1.2.2 多层螺旋CT诊断 患者在行多层螺旋CT诊断前12h需禁食,并利用l6层的螺旋CT仪器进行扫描。在扫描前20min肌肉注射20mg的山莨菪碱,饮用1000~1200mL的水,呈仰卧体位,经过平扫之后,行动态的双期扫面均有所增强,扫面范围主要自右膈顶到髂嵴水平。扫面相关参数:电压为120kV;电流为200mA;宽度为1mm×16;螺距为1mm;矩阵为512×512;螺旋扫面薄层厚度为1mm;重建层的厚度为7mm。在增强扫面的同时,利用高压注射器,在肘前注射80~100mL的碘海醇,流动速率为3.0mL/s,静脉期间可延迟60~90s;而动脉期间可延迟30~45s。通过扫描形成图像需传输到Vitrea处理站,即可获取相关的诊断图像。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镜诊断分析 经过胃镜检查和诊断,55例早期胃癌患者的病变位置:胃窦部有34例,胃体部有9例,胃角部有10例,贲门部有2例。肉眼分型:隆起型胃癌有6例(10.9%);浅表型胃癌有28例(50.9%),其中表面隆起性胃癌有4例(7.2%),表明凹陷性胃癌有8例(14.5%),表面平坦型胃癌有16例(29.1%);凹陷型胃癌有21例(38.2%)。由表1可见,肿瘤病灶<1cm者有9例(16.4%);1.0~2.0cm者有 15例(27.3%);2.0~3.0cm者有 19例(34.5%);3.0~4.0cm者有 6例(10.9%);4.0~5.0cm者有3例(5.4%);5.0~6.0cm者有 3例(5.4%)。

表1 55例早期胃癌患者病灶大小

2.2 病理相关分型 通过手术和病理活检可知,55例早期胃癌患者中,黏膜内癌有35例(63.6%),黏膜下癌有20例(36.4%);其中淋巴结发生转移有3例(5.5%),多发性胃癌有4例(7.3%),病灶大小在4cm以上。通过病理组织分型,55例早期胃癌患者中,高分化腺癌有21例(38.2%);中分化腺癌有17例(30.9%);低分化腺癌有10例(18.1%),印戒细胞癌有4例(7.3%),鳞状细胞癌有2例(3.6%),黏液腺癌有1例(1.8%)。

2.3 胃镜与多层螺旋CT对比分析 将胃镜检查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胃镜病理符合率为98.2%,多层螺旋CT病理符合率为89.1%,胃镜病理符合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癌属于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甚至导致死亡。胃癌的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和治疗是降低胃癌病死率,提高胃癌患者生命质量及预后的重要环节。由于早期胃癌临床症状与胃溃疡、慢性型胃炎较为接近,并缺乏典型性的症状,因此,容易出现漏诊或者误诊的现象,严重影响胃癌患者的早期诊治。因此,医务人员要引起高度重视,选择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以提高早期胃癌患者的诊断率。

临床研究表明,胃镜是诊断早期胃癌的有效方法,其与病理活检相结合,能够大大提高早期胃癌患者临床诊断率。通过胃镜可以对胃部细微黏膜病变组织进行有效的检查,使得早期胃癌检出率得到有效的提高[4]。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55例早期胃癌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和病理分析发现,男性患者有39例,女性患者16例,说明大多数早期胃癌患者以男性患者居多;患者年龄在44~86岁之间,说明大多数早期胃癌患者以中年患者居多。经过观察,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有上腹疼痛、消瘦、食欲不振、呕吐、黑便等[5]。经过胃镜检查发现,发病位置以胃窦部为主,肉眼分型以浅表型居多;大多数患者肿瘤直径为2~3cm。经过病理组织分型,高分化腺癌有21例(38.2%);中分化腺癌有17例(30.9%);低分化腺癌有10例(18.1%),印戒细胞癌有4例(7.3%),鳞状细胞癌有 2例(3.6%),黏液腺癌有 1例(1.8%)。而经过手术、病理及侵入性研究发现,黏膜内癌有35例(63.6%),黏膜下癌有20例(36.4%),表明早期胃癌主要以高分化腺癌为主。

多层螺旋CT诊断具有操作简便、检查直观等特点,在早期胃癌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对一些特殊性早期胃癌诊断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未能有效的发现病灶位置[6]。本研究对同期收治的50例早期胃癌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并与55例行胃镜诊断的早期胃癌患者进行对比,胃镜病理符合率为98.2%,多层螺旋CT病理符合率为89.1%,可见,胃镜病理符合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胃镜临床诊断率明显优于多层螺旋CT,能够有效的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使早期胃癌患者得到及时诊治,使得胃癌病变组织得到有效的控制[7]。

总之,采用胃镜对早期胃癌患者进行诊断,能够对早期胃癌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进行准确的检查和诊断,其临床诊断率优于多层螺旋CT,为早期胃癌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1]李军.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对早期胃癌诊断价值的比较[J].当代医学,2011,17(33):60.

[2]王兴东.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8(2):89-90.

[3]黄绪华.胃镜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体会[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5(6):76-78.

[4]朱黎明,戴强,吴云林.早期胃癌的胃镜诊断进展[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0,12(3):65-66.

[5]钱立勇.85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34(4):56-57.

[6]郭丽梅,郭江川,耿昌友,等.51例早期胃癌的胃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9(3):90-92.

[7]闫同庆,史文忠,张允定.胃镜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7):76-77.

猜你喜欢

分化腺癌诊断率符合率
结直肠癌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吡咯替尼对SNU-1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及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中钙黏蛋白S100A10表达的影响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X 线CT联合检查对非典型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效果研究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直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2018年第3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