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区中华鼢鼠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防治技术
2013-08-15陈德才
陈德才
(天祝藏族自治县祁连林场 甘肃武威 733000)
1 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
(1)“三怕”习性。即怕风、怕水、怕光。三怕习性中最怕风,它挖的道洞里只要有风的地方它就会马上封严密,而它的呼吸是靠土层中的小孔供氧;怕水,它生存在干燥的环境中,道洞绕水而过,因此人们在捕鼠过程中,用水可将其灌出或致其死亡;怕光,它生活在地下暗处,从洞中将其挖出,它的视力就会大大降低。
(2)听觉、嗅觉灵敏。中华鼢鼠在地下道洞内听觉相当灵敏,一听到有响声就迅速逃跑并中途封堵洞口。它的嗅觉很好,若采用器械或诱饵捕杀,或者用手从洞中挖土时,中华鼢鼠会因为闻到异味而逃离。
(3)大都独居,在一块田内的多只中华鼢鼠,其道洞都是各自为阵,互不侵犯。
(4)食杂性。以绿色植物为主,主要吃农作物的根、茎、叶、果实、树根、草根,喜甜、爱辣,对红薯、大豆、大葱、小麦、豆类、蔬菜、牧草危害较重,对玉米、高粱、谷子等大秋作物除幼苗期外危害较轻。
(5)取食有规律,取食时挖洞寻根而食,不是一条线就是一大片,取食后地表有拱出的土堆及拖苗留下的痕迹。
2 中华鼢鼠的活动规律与轨迹
(1)中华鼢鼠不冬眠,每逢秋季,大地封冻前便忙着储备粮草,供冬季食用。冬季,它居住在背风向阳的地方,2~3m深的窝内。大地解冻后它由地下转入地表挖洞取食,繁殖后代。一般从3月下旬开始活动至11月大地封冻后转入地下,年危害期长达250余天。
(2)中华鼢鼠的挖洞功能特强,它用锋利的前爪挖土,后爪蹬土,土多时转过身用头将土拱出地表形成土堆。道洞有以下特点:道洞多而杂,一般可分为上、中、下三层,最上面离地表最浅10cm左右专供取食,叫做“取食道”。第二层通往各个取食道而能入老窝的主要道路,叫做“主道”,主道离地表20~30cm,最长主道可达500~1000m,在主道旁有居住的窝,供休息和产仔。最下层深达1~3m处专供过冬的道路,叫做“窝道”,在窝道内过冬的“老窝”内垫有干草根供休息,在主道和窝道旁有“储粮库”,一个储库可储存食物1~3kg,大小便有“厕所”,在道洞内还伴有许多种小昆虫。大地解冻后中华鼢鼠由窝道转入地表,住在主道旁边的窝内,夏季不储粮。
(3)春季因觅食交配而活动旺盛,道洞延伸快,一天可延长20~30m,拱出地表的土堆痕迹明显。
3 人工捉捕中华鼢鼠法
(1)地表观察要细心:对有中华鼢鼠活动的地块要细心观察找最新痕迹,如地表拱起的土堆,拖苗后地表留下的痕迹等。
(2)分段切隔最要紧:在鼠洞上方每隔8~10m用镢头切开洞口,目的是缩小活动范围,最快寻找到目标。
(3)巡回查洞步要轻:对切开的鼠洞约半小时巡回检查,查看鼠洞封口处,因为它听觉灵敏,所以查洞时要避开鼠洞上方,走路脚步要轻,防止鼠从半洞处封堵影响捕杀率。
(4)小棍探洞方向准:对巡回查到的有鼠洞的地方,用镢头切开口后用小指头粗60~70cm长的小棍伸入洞内探清方位,查看有无岔道。
(5)做好印记莫轻心:小棍探清方位后在有鼠洞的上方50cm处做好印记以备切刨。如土层较厚时可将土取薄,留7~10cm为宜。
(6)有鼠的洞要封口:在查洞时,用镢头在洞口切开13cm宽,23cm长的口子,守候在洞旁耐心地等待鼠来封口。
(7)鼠来堵洞要耐心:一般20分钟左右鼠来封堵洞口时不要心慌意乱,等鼠把洞封至2∕3时做好准备,准备在印记处用镢头刨下,切断鼠退路。
(8)下手做到“稳、准、狠”:鼠来封堵洞口时要沉着冷静,等看到洞口将要被封严,鼠在土层中活动时,用镢头快速地刨一镢,切断退路将鼠挖出地面活捉或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