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阮与琵琶右手演奏技法异同点
2013-08-15廖予宁
廖予宁
文化快餐的诞生以及人们的盲目追星,导致大众对文学艺术和传统乐曲不屑一顾,这象征着文化艺术和传统乐曲的衰落。音乐和文学、舞蹈一样,是用来传情达意的艺术,所以音乐也寄托了作曲者和弹奏者的思想感情。下面围绕中阮与琵琶的历史发展和前景、中阮与琵琶右手演奏技法异同点,展开阐述。
一、中阮与琵琶的历史发展
琵琶的发展历史至今已经超过了两千多年,并且拥有“民乐之王”与“弹拨乐器之王”的至高美誉,它最初来源于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在唐代,琵琶的发展处于历史的高峰阶段。无论是在皇宫,或是在平民百姓的市井阶层,琵琶的弹奏都非常盛行。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白居易在他的代表作《琵琶行》里面写过描述歌女演奏琵琶的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如此绝妙精短的一句,就足以形容琵琶的声色效果。
白居易在其诗歌里面也描述过阮演奏的声效,“掩抑复凄清,非琴不是筝。还弹乐府曲,别占阮家名。古调何人识,初闻满座惊”。阮,属于拨奏弦鸣乐器。它的发展起于秦汉朝并盛于唐朝。由于当时非常重视和推广一些著名的乐器,这为当今的中国民族乐队和乐曲的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经过不断改革,发展至今的阮包括了五种类型:低阮、大阮、中阮、小阮、高音阮。其中的中阮属于中音乐器,音色似行云流水般的恬静优雅,像秦琴一样富有让人着迷的诗情画意,让音乐爱好者爱不释手。在合奏中演奏旋律音色圆润,效果让人叹惊,在担任伴奏的时候,它的和声协调,演奏效果非常富有节奏感,突显出了乐曲独一无二的惊人魅力。在乐队的演绎中结合中阮部分演奏和声,弹拨乐器组的中音声部的效果特别圆润悦耳,因此在现有的民族乐队编制中,中阮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弹拨乐声部。
二、中阮与琵琶右手演奏的技巧
其实在我国古代,所有的抱弹乐器都称之为“琵琶”。汉朝著名学者刘熙在他的《释名·释乐器》里面论述过,枇杷作为一种美妙的乐器,一般都是在骑马的时候弹奏的。也就是向前方弹奏的时候就称之为“枇”,往后方拨弄的时候就是所谓的“杷”。而“枇杷”的真正含义就是根据它右手演奏技巧得来的。我们现在所说的“琵琶”和“阮”在历史上都属于抱弹乐器,都是以“枇”“杷”为右手主要演奏技巧的乐器。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乐器得到日新月异的更新后,其名称才出现了细分。大概是在魏晋时期,“琵琶”才成为了专称。而“阮”则是在唐代武则天时,人们以纪念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阮咸在音乐上所作的贡献,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其善于演奏的“琵琶”,从此便有了“阮”。
(一)中阮演奏技巧
阮的演奏技巧之前是很简单的,但随着乐器的创新,它越来越丰富。在我国的各个专业学院中都设有这样的专业,大阮和中阮的独奏曲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经过不断研究和社会实践探索,右手弹法已有三十多种,包括轮、拂、分、摇、扫、滚、弹、挑、勾、抹、扣、划等。
(二)琵琶右手演奏技巧
琵琶种类多种多样,结构多端,流派多种。琵琶的演奏技巧非常复杂,包括了弹、挑、夹弹、滚、轮、拂、扫、双挑、剔、抚等。其中的弹和挑作为关键性的指法,也创建了其他的指法。
三、中阮与琵琶右手技法的异同
(一)中阮与琵琶右手技法体现处理的相同之处
两种乐器的右手指法体现出了派生性,其实绝大部分的指法名称和演奏技巧基本上没有原则上的区别。以上所述的中阮与琵琶的历史发展潮流,足见它们都是属于派生性、以及弹拨类乐器。中阮是由汉朝时期的古代琵琶演绎而来的,立足于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乐曲界突飞猛进的发展之中。中阮与琵琶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而且所演绎的乐曲风格也很独特,但是这两者却又是相互体现和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在琵琶的右手指法和中阮指法中的技巧,大体上都是借鉴和继承了古代琵琶的弹奏指法,都是鲜明的弹与挑的技巧。弹奏之前的动作就是,轻轻地将小手臂自然地贴近琴边缘,这就是右手的最先支点,有利于演奏过程中肢体保持和谐平衡的状态,然后就是把自身的手腕当做是第二个关键性支点,在这个重点支点的位置上,对中阮与琵琶右手技法的要求都是一样的。
中阮与琵琶右手技法要求右手要适当地处于紧张和放松的自然状态,无论是紧张还是放松,都是非常重要的细节。这也涉及到哲学辩证统一的方法论。其实,在乐器的弹奏过程中根本就不存在绝对的放松和紧张,只有相对的放松和紧张。弹奏者的肌肉都是处于收缩状态具有持续性和轻微性的特征,应保持恰当、持续性的小紧张。但是必须适可而止,如果这种紧张过度,将会导致肌体处于过长的僵硬状态,然后也会影响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从而使各个部位不能发挥出本能水平,整个身体将会产生不平衡不流通的感觉,不能保证演奏的质量水平。这也是中阮与琵琶右手技法的共同点之一:在弹奏中,都要保持良好恒定的紧张和放松的状态,包括坐姿、手指、手腕、手臂的姿势。手指和手腕要自然、放松,各部位关节不能紧张、僵硬等。要调整合适的力度,并不是越大力或者越小力,就可以直接达到完美的弹奏效果。
(二)中阮与琵琶右手技法之间的差异性
琵琶在古代主要是从拨弹发展起来的。到了唐代就处于历史上的发展高峰,到了唐朝的中后期,琵琶的演奏技法得到了不断地改革和更新,之前琵琶的持琴方式是横抱的,现在被改为了方便的竖抱,之前是拨片弹奏的,现在被改造为灵活的指弹手法。
但是中阮右手弹奏的历史发展却是截然相反的。阮的持琴方法与阮的右手演奏技巧,和琵琶是大同小异的。以手指演奏常规的都是竖抱的方式。开始中阮是竖抱的,所以选用指弹,这是来源于秦汉时期。但是经过了魏晋时期的改革和创造,中阮的弹奏方式逐渐出现了横抱,横抱也在拨弹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广泛地应用。虽然拨弹产生的时间不是很明确,但是最明显的在魏晋时期的中原地区就已经产生了。指弹和拨弹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和艺术发展进程中,这些技巧不断地发展和成熟,并且不断地融合发展,在艺术界立于不败之地。指弹的音色悠扬顺畅,让人的身心愉悦舒展,指法的形式丰富多端,表达出了脉脉不得语的那种恬静美妙的意境和情怀。另一方面,拨弹非常悦耳轻快,弹性动感十足,在抑扬顿挫、激昂起荡的旋律中,弹奏出了活力十足、激情四射的动感乐章。
四、中阮与琵琶右手技法的发展前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音乐艺术的需求越来越高。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支持,民乐的发展不断地创造出高峰。中阮不再依附着琵琶发展,它在乐队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中阮与琵琶右手技法的发展在阮乐艺术发展长河中,扮演了主角的角色,不断促进阮乐艺术创造高峰的进程。在这快速不断发展的趋势下,右手演奏方法应该秉承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改造理念,继承传统手法,在这基础上不断地创新。纵观历史,立足于全方位的探索中,进行今昔对比,不断地推出全新的艺术杰作,带动指法的创新。演奏工具制造业的繁荣昌盛带动了演奏方法的更新。指甲和拨片都是为演绎者量身打造的演奏工具。在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一些专业的演奏工具制造者坚持与时俱进的创造理念,根据演奏者自身的需求,选择适当的材料,利用高科技的设备打磨,使制造出来的指甲和拨片都非常个性化,符合演奏者的风格,提高了演奏的水平。随着右手演奏方法的不断更新,我们需要注意和改善的问题是各方面的。比如,需要拓展指弹和拨弹的演奏范围和方式以及继承和改造传统的乐曲、创造出更多的艺术杰作等。
可见,琵琶的指弹和阮的指弹和拨弹两法作为两者右手演奏方法,它们的发展过程是曲折而漫长的,是右手技艺发展历程最突出的体现。当今是百花齐放、相互争艳的时代,艺术追求个性化、时尚化、多样化。弹拨技巧得到人们的推崇和改造,它们不断地相互改造和相合融合。在发展中,挖掘演奏理念与艺术实践价值,弹拨乐技艺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综上所述,我们立足于中阮与琵琶的历史发展,对中阮与琵琶右手技法的异同进行比较,展望中阮与琵琶右手技法的发展前景,希望传统乐曲在弹奏的时候提高整个艺术境界,感动听众。在数字媒体时代,一方面人们快捷高效地获取音乐资源,另一方面,研究琵琶和阮这两种乐器的“声”况、“情”况与“意”况,提高人们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培养音乐素养。
[1]徐伟珊,曲文军.“戏韵琵琶”理念与艺术实践价值谈[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0
[2]高珊,于洪志,徐慧.琵琶左手指法演奏音色的声学浅析[C].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2011
[3]李晓鸣.艺术专业琵琶教学之我见[C].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3
[4]郑祖襄.词曲艺术中的“一曲多用”及其影响下的琵琶音乐[C].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
[5]陈婷.一夜春风吹雨染绿江南两岸——琵琶独奏曲《春雨》赏析[J].剧影月报,2011,(3)
[6]于亮.琵琶“声”况、“情”况与“意”况研究[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