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肘部血管条件差的肿瘤患者在B超定位下行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30例

2013-08-15姚绍芹王红娟江苏省射阳县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江苏射阳224300

吉林医学 2013年31期
关键词:穿刺针换药无菌

姚绍芹,王红娟 (江苏省射阳县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江苏 射阳 224300)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是指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方法[1]。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对于肘部血管条件差,如浅表静脉先天性细小、年老体弱及病重患者、静脉不充盈、肥胖患者因皮下脂肪层较厚而不易显示静脉血管、反复多次表浅静脉化疗后静脉壁硬化并失去弹性,致使PICC置管穿刺困难。我科近一年来30例患者在B超定位下行改良赛丁格置管,均获得了成功。这项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外周血管条件差的肿瘤患者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大大减少了重复穿刺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和局部刺激,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了医源性浪费,取得了患者及家属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了我科2012年1月~2013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肿瘤患者30例,均为需要PICC置管进行新辅助化疗的肿瘤患者,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3~75岁,平均51岁.。均为肘部血管条件差,静脉既看不见也摸不到,不适合常规盲穿,必须在B超定位下行改良赛丁格穿刺PICC置管。其中乳腺癌10例,肺癌1例,胃癌8例,直肠癌1例,结肠癌2例,食管癌1例,胆管癌1例,胰腺癌2例,卵巢癌2例,脑癌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腺癌1例。

1.2 PICC方法:均采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行PICC,操作如下:首先在B超引导下仔细的观察肘上部静脉的位置、走行、宽度、血流情况以及有无解剖变异,选择贵要静脉穿刺点,用记号笔定位做好标志,再测量置管长度。

2 操作方法及步骤

2.1 用物准备:普通B超1台,耦合剂,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PICC导管1条,型号为4Fr,PICC穿刺包1只,微插管鞘组件1套,手术衣,2%利多卡因,1 ml、5 ml注射器各1付,20 ml注射器2付,2%碘伏1瓶,75%乙醇1瓶,肝素钠生理盐水稀释液1瓶,PICC置管包1只,特殊换药碗1只,3 M敷贴,皮尺等。

2.2 穿刺前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讲解PICC置管重要性,同时重点强调肘部血管条件差无法保证能正常盲穿插管成功,在B超定位下使用赛丁格技术能提高穿刺成功率,经患者及家属的同意,签订PICC置管同意书。

2.3 患者准备:洗澡、更换袖子带拉链的病员服。

2.4 选择血管:为了方便操作通常将B超机放在置管换药室,摆放在患者头侧,扎上止血带,用B超探头确定贵要静脉的位置,选定穿刺点后,在该皮肤上做好标志,松开止血带。

2.5 摆放体位及测量长度:置管侧上肢外展90°,长度为穿刺点标志处至右锁骨头之间的距离+3 cm作为置管长度。

2.6 置管过程:打开特殊换药碗,先用75%乙醇棉球按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方向消毒穿刺点3遍,再用2%碘伏棉球同样方法消毒3遍,消毒范围包括整个手臂,然后穿手术衣,打开PICC置管包,戴无粉无菌手套,铺无菌治疗巾和洞巾,抽取1 ml利多卡因,抽吸2个20 ml肝素钠生理盐水稀释液,检查PICC导管情况,同时冲管,助手打开微插管鞘组件放在无菌治疗巾上,再用无菌塑料手套包好B超探头在塑料手套外涂上无菌耦合剂,在定好标志的地方用2%利多卡因局麻,助手用B超探头扫描确定贵要静脉最粗点,操作者右手持细长穿刺针直接垂直穿刺,当助手看到B超界面上提示针头进入血管后,将穿刺针头压低调至15°~30°,抽吸有无回血,见到回血后分离注射器和针头,助手撤掉探头,沿穿刺针将导丝放入20~30 cm,见无阻力后撤掉针头,穿刺点处用切割刀扩皮,至刀片进入2/3左右,沿导丝送入导入鞘,撤导丝及导入鞘,立即见到有回血现象,再将PICC导管沿导管鞘送入静脉,当导管送至15 cm的时候,让患者头转向插管侧,下颌靠肩,以防导管进入颈内静脉,同时让助手抬高床头45°,再送管达到预定的长度,然后用20 ml注射器抽吸有无回血,如回血通畅则用脉冲法冲洗导管,最后接上延长管再次脉冲法冲管,用多层小纱布压迫穿刺点以止血,用3 M敷贴固定,用胶布标明置管长度及时间。

2.7 证实:行胸部正位片,了解PICC导管尖端位置。

2.8 置管后护理:置管后24 h内要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纱布有无潮湿,患者有无不适感,指导患者及家属3天内在置管侧的上方用40°~50°温水毛巾湿敷,外加保鲜膜包裹,再用干毛巾包裹外加电热水袋热敷,30 min/次,3~4次/d,并用皮球做握拳运动,避免负重3 kg以上的物体和阳台取物,置管侧手臂不得撑床,第2天换药1次,以后每7天换药1次,如出汗多或洗澡潮湿及时换药。告诉患者保护好导管外露部分,回家用弹性丝袜套住,以免损伤导管或将导管拉出体外。

2 结果

30例患者B超定位下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导管尖端位置均理想,位于T6~T8水平,29例导管直接进入上腔静脉,1例导管进入颈内静脉,再次偏头法加坐位法进行调整后进入上腔静脉,未出现局部血肿现象。

3 讨论

常规方法行PICC置管,仅靠经验来评估血管,对于肘部静脉差如肥胖、年老、体弱、静脉不充盈、晚期肿瘤患者经过多次放化疗后血管条件较差,盲穿的成功率大大降低,有时会遇到几个小时也无法置入情况,一方面损伤了血管,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另一方面增加了医源性浪费,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去年在B超定位下用微插管鞘技术行PICC置管,缩短了穿刺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了置管成功率。普通超声技术就能清晰显示血流状况、血管内径、管壁厚度、内膜光滑度及血管曲直[2],可有计划地选择适宜置管的血管,穿刺角度,避开肘关节,静脉瓣,选择最佳穿刺点,大大提高置管成功率,而且每个单位都有B超,无需专门配置B超。常规PICC粗穿刺针皮下潜行后刺入血管,损伤大,渗血多,而微插管鞘技术则使用较细的穿刺针进行静脉穿刺对血管损伤较小,渗血少。对于血管较差的准备置管患者,建议直接使用B超定位下行改良赛丁格技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一定会取得患者满意的效果。

[1]黄蔚华,郭秀泉,范育英,等.B超引导下辅助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应用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7B):51.

[2]马容莉,马 姗.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109.

猜你喜欢

穿刺针换药无菌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