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工会界
2013-08-10侯小丽
文/侯小丽
作者系第十一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总工会原副主席
2008年,在市总工会工作了34年后,我又走上了政协工作的大舞台。五年的时间虽短,却学到了不少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亲身体验到了政协按界别组建的深刻内涵和界别工作的无穷魅力。
首先,界别是政协基本组成单位和“天然细胞”,是社会各界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刚到政协时,对于政协工会界的维权调研与市总工会的维权调研有什么区别,我并没有体会。直到直接参与了几次调研的全过程后,我才逐渐感受到市总工会的维权调研与建议是直接说给党和政府的,体现的是工会的组织特色和专业性。而政协工会界的调研报告要经过各界的协商民主,通过对话、讨论、沟通,使各方了解并尊重彼此的立场、观点和诉求,在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以协商的形式寻求并达成共识后,再说给党和政府。这种平等、民主、多元兼容的要求,需要的是政协委员的政治智慧和宽阔胸襟。
其次,发挥界别作用,必须突出界别特色。记得刚作为市政协社法委工会工作小组组长时,就不时听到关于上一届工会界在政协中作用的介绍和赞誉,这是我作为政协委员第一次感受到“工会界”的分量。工会界为什么能给人这样一种印象,说到底就是来源于工会界履职过程中,特别是在调研、视察和提案内容中所体现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鲜明性,以及工会界在政协工作和活动中所显示的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政体性。
十一届市政协以来,工会界委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连续五年围绕职工权益开展了五次专题调研,可谓一年一台戏,五年一部连续剧。其中四次调研报告以主席会建议案的形式报送市委市政府,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加强了与市总工会各部门的工作联系,并坚持市政协社法委与市总工会的高规格联席会,拓展了政协委员的知情面;设置了界别内部提案委员,建立了会签提案沟通制度,并被全会采纳,形成了履职流程新链条……当我站在市政协全会大会发言和全国政协理论研讨会的讲台上,我代表的绝不是我自己,而是全体工会界政协委员的履职成果。
五年的界别工作实践是整个政协朝着组织上的广泛性和政治上的包容性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缩影。我期待着新一届政协工会界能够在十一届政协工会界工作的基础上,为政协、为全市职工群众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