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士不同着装菌落数监测的调查分析

2013-08-05刘淑琼林丽勤卢海景郭庆昕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24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腹部

刘淑琼 林丽勤 卢海景 郭庆昕

刘淑琼: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医护人员着装往往直接接触病人,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成为重要的传染源。目前对工作服穿着过程中引起的感染关注程度不高,对工作服的管理也相对薄弱。事实上,我们习以为常的工作服并非保障衣,它可携带各种病原微生物,特别是临床一线工作者,护士在操作过程中走动及床被的抖动会造成携带细菌的灰尘悬浮在空气中,并沉积在工作服表面。如果穿着细菌数目超过标准的工作服实施侵入性操作,或任意进入婴儿室、隔离室,甚至出入医院内非医疗场所,这都可能引起医院交叉感染[1]。笔者通过护士分别在直接穿工作服以及在工作服外加穿毛衣两种情况下做细菌污染检测,找出污染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小儿骨科、骨伤科、关节科、创伤科、外科护理人员不穿毛衣工作服和穿着毛衣工作服各30 件,分别在相同部位、不同时间段进行微生物采样。将直接穿着工作服不加毛衣的护理人员分为甲组;工作服外加穿毛衣的工作服分为乙组。排除因素:紧挨着叠挂在墙壁上的工作服。所有采样的工作服单独放置。

1.2 采样方法 取值标准: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细菌学》要求进行[2]。甲乙两组工作服清洗消毒后于穿衣后1,24,48,72 h,分别在袖口、腹部用内径5 cm×5 cm 无菌规格板置于其表面,然后用浸湿生理盐水的棉签在规格板空心处旋转并来回涂擦10 次,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 ml灭菌营养肉汤试管内,振荡80 次,取1 ml 注入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放入37 ℃温箱内培养24 h,观察结果,计算菌落数。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 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表1,表2,表3,表4)

表1 两组工作服不同部位穿后1 h 细菌数比较(cfu/cm2,±s)

表1 两组工作服不同部位穿后1 h 细菌数比较(cfu/cm2,±s)

组别 件数 腹部 袖部甲组30 1.06 ±0.81 1.06 ±0.77乙组 30 0.73 ±0.70 1.04 ±0.66 t 1.6884 0.108 P 值值0.0967 0.9144

表2 两组工作服不同部位穿后24 h 细菌数比较(cfu/cm2,±s)

表2 两组工作服不同部位穿后24 h 细菌数比较(cfu/cm2,±s)

组别 件数 腹部 袖部甲组30 1.95 ±0.99 1.79 ±1.02乙组 30 1.61 ±1.03 3.09 ±1.04 t 1.3035 4.888 P 值值0.1975 <0.001

表3 两组工作服不同部位穿后48 h 细菌数比较(cfu/cm2,±s)

表3 两组工作服不同部位穿后48 h 细菌数比较(cfu/cm2,±s)

组别 件数 腹部 袖部甲组30 3.91 ±2.07 3.60 ±2.08乙组 30 5.50 ±2.05 9.17 ±2.32 t 2.9893 9.7911 P 值值0.0041 <0.001

表4 两组工作服不同部位穿后72 h 细菌数比较(cfu/cm2,±s)

表4 两组工作服不同部位穿后72 h 细菌数比较(cfu/cm2,±s)

组别 件数 腹部 袖部甲组30 9.80 ±2.57 12.21 ±4.18乙组 30 11.72 ±2.83 16.07 ±5.20 t 2.7509 3.1689 P 值值0.0079 0.0024

3 讨 论

3.1 甲乙两组工作细菌污染量不同 现在大部分医院没有医务人员工作服清洁消毒管理制度,一般1 周只换1次或根据工作服的清洁程度而不是细菌污染量的多少换洗。据有关资料表明,工作服细菌污染率与穿着时间呈正相关,穿着时间越长,污染细菌量越多[2],本研究结果表明,工作服随着穿着时间的延长,细菌数也增长,在穿72 h 后都已超过或接近卫生部所规定的普通病房物体表面带菌的标准(物表<10 cfu/cm2),所以护士工作服每周必须更换2 次以上,穿上毛衣者更换频率应每周3 次以上。

3.2 甲乙两组工作服随穿着时间的延长不同部位细菌量不同 甲组工作服腹部与乙组工作服腹部在穿着48 h 后细菌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而两组工作服袖部在穿着24 h 后细菌量比较就有统计学差异,但总体上两组工作服袖部的细菌菌落都大于腹部,主要原因在于袖口较腹部更易与患者及物体密切接触,加之频繁洗手,袖端潮湿,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而成为患者院内感染的重要媒介之一[3]。因此,建议制定并认真执行“工作服限期更换制度”。工作服袖端用宽3 cm 松紧布制作,这样洗手时袖端可上提,不易弄潮湿,治疗操作时也不易污染[3],这不仅可减少患者交叉感染机会,又有利于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4]。

3.3 更衣室在医院环境中被划分为清洁区 进修和实习的护理人员,要统一工作服并同一管理。工作人员和染菌的工作服流动引起的尘粉、纤维、微粒都会污染更衣室,由于目前大部分医院未实现对更衣室进行空气及物体表面的消毒,潜在医院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因素还存在,建议医院每个病区更衣室也要定期进行空气与物体表面的消毒如配备紫外线灯,每日消毒2次,这样工作服上的染菌量会大大减少。

4 小 结

工作服穿72 h 后都已超过或接近卫生部所规定的普通病房物体表面带菌的标准,所以护士工作服更换频率应每周2 次以上,穿上毛衣者更换频率应每周3 次以上。根据不同护士服细菌污染程度的不同,制订相应管理措施,加强医院护士工作服的清洁和消毒的管理。

护士每天都接触不同的患者,如果工作服上的染菌量超标,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成为病原体传播的一个途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提高防范意识,重视对进修和实习人员的管理;制定工作服管理制度,列入每月常规监测;注重细节管理,加强慎独修养,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控制在医院管理中作用非常重要,践行院感零容忍,真正做到把感控的触角深入到临床的每个角落,找到薄弱环节,不断完善,规范,减少致病菌在医院内水平传播。

[1] 周 兰.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家庭护士,2008,6(8):2203.

[2] 贾淑娟.传染病医院护士工作服细菌污染情况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0,9(24):2459-2460.

[3] 施 雁,钱引娣.护士工作服口罩细菌传染不容忽视[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43-44.

[4] 杨成秀.多药耐药菌隔离标识设计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6):3443.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腹部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