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差异对企业跨地区经营的影响及对策——以新疆文化为例
2013-07-19张立火
张立火,孙 澈
(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一、引言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于是跨地区经营企业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不同地区地域文化的挑战。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国内大量企业将跨地区经营作为它们的发展目标和战略。然而管理大师德鲁克指出:在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地区进行跨地区经营的企业,作为一种“多文化的机构”,一般会产生文化差异,而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往往会在企业中造成文化冲突。斯科特的实证研究表明,跨地区经营企业的企业文化与地域文化之间的相互适应程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如何有效地化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冲突,并将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优势转化为企业经营发展优势,日益成为我国跨地域经营企业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
二、地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挑战
(一)地域文化及其差异
地域文化,指一个国家内某一特定区域的人们在行为、信仰、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共同方式。我国除了北方文化、海派文化、岭南文化这三大地域性主流文化之外,还有很多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如齐鲁文化、西域文化等。本文旨在正确认识并分析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让地域文化助力跨地区经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根据Geert Holstede文化五个维度,笔者以150名新疆财经大学2012级在校研究生为样本,对地域文化差异做了相关问卷调查。调查方式为走访方式,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42份,在笔者的督促下,收回的问卷都属有效问卷,有效收回率94.67%。问卷结果如表一、表二所示。按照问卷调查结果,笔者在此作简要的分维度分析:
表一: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文化差异
表二: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文化差异
1.权力距离指权力在组织中不平等分配的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西部和北方地区均属高权力距离地区。在对权力的重视度上,这两个地区带有浓厚的官本位色彩,人们较看重权力,上下级之间的情感距离往往很大,另一方面权力距离越大往往意味着对职权滥用的制约越少。而南方和东部地区则属于低权力距离地区,具有较浓的商业氛围,企业的管理理念一般属于参与型管理即管理者让下属参与决策,上下级之间的情感距离小。
2.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区别在于一个地域的人们是关注个人利益较多还是集体利益较多。个体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重要性;集体主义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思想。问卷显示我国各地区总体均偏向集体主义。这跟Holstede的问卷结果也是一致的,即中国的国家文化在这一维度上属于集体主义型的。
3.阳刚气质表现为使人更加自信、强硬和富有竞争性。而阴柔气质表现为使人更加关注人际关系和生存环境。调查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这个维度中表现不明显,从文化融合难易度看,这两个地区比较容易融合。而南方阴柔气质最强,北方阳刚气质最强,所以南北跨地区经营时,这个维度差异需要更加关注。
4.不确定性规避指某种文化中的成员在面对不确定的或未知的情况时感到威胁的程度。在一个高不确定性规避的地区中,人们往往趋向建立更多的工作条例、流程或规范来应付不确定性,管理上主要以任务指向为主,管理者决策多为程序化决策。在一个弱不确定性规避的组织中,很少强调控制、工作条例和流程规范化。问卷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和南方地区不确定性规避较高,这可能跟经济发展程度导致的竞争压力有关。
5.长期导向,意味着培育和鼓励以追求未来回报为导向的品德——尤其是坚韧(愿意为长远回报而不断努力)、节俭(节约资源)和重视环境。而短期导向,意味着培育和鼓励关于过去和当前的品德——尤其是尊重传统、重视面子、重视社会和身份赋予的责任。问卷显示西部地区在该维度上短期导向最明显,其次是北方地区。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
虽然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早已兴起热潮,大众媒体也频频提及一些具体的企业文化(如海尔文化),并将其归结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和良好绩效的重要原因。但企业文化的定义及研究方法学术界至今存在分歧。一般地,企业文化是由一种共识和一些由企业成员共享的事物所组成。这些被共享的事物包括(不仅限于)意识形态、价值观、标准、期望、言行等。企业的经营业绩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企业的战略选择是否恰当,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最终都会体现于企业的经营业绩。
企业文化作为内部控制要素之一,其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这一研究领域国内外不少学者的研究成果已是相当丰硕。在国外,Kotter和Heskitt对美国1987—1991年间22个行业中72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绩效做了考察研究,指出企业文化对于公司的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影响,并且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Cameron et al通过考察300多家研究机构,指出企业文化整合、文化力量对企业经营效益有着显著的影响。笔者也认为,一个强调竞争和交换关系的市场文化,往往与资源的获得有关;一个强调个人关系的企业文化对雇员的责任和满意度有着积极地效果,进而提高企业效率。在国内,刘志雄,张其仔(2009)通过公开资料刻画企业文化强度,并提出企业文化强势的企业通常具有较好的企业绩效。
综上所述,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影响企业文化,形成的文化差异在没有恰当融合的情况下往往导致文化冲突,企业文化遭到冲击,进而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相反,恰当解决这种文化冲突,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将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业绩,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三、跨地区经营企业跨文化管理建议
虽然地域文化的差异往往引起文化冲突,但本文绝非否认文化的多样性。相反本文主要探讨如何让不同的地域文化助力企业文化的建设,增强企业文化对外部的适应性和内部的一体化,进而提高企业业绩水平。
首先,寻找共同点,避免差异被动影响。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然而我们可以从调查中看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地区也可能在某一维度上表现出相似,甚至相同点。Vijay Pothukuchi等人(2002)在研究民族文化距离与组织绩效时指出,文化距离越小,跨国经营成功率越高。这一点笔者认为在跨地区经营企业中同样适用,寻找共同点有助于管理层选择适合拓展经营的目标地区。另外差异性的存在是客观的,管理层尽早认识、把握这种差异,主动融合差异,无法融合或回避的,则选择求同存异,坚决消除冲突,保证企业文化平和发展。
第二,取长补短,地域文化助力企业文化建设。不同的地域文化并非一定造成文化冲突。所以,管理层要善于取长补短,从地域文化中吸收有利部分,让地域文化助力企业文化建设,进而提高企业经营业绩。比如高不确定性规避的地区,人们普遍有着高度的紧迫感和上进心,易形成努力工作的内心冲动,然而强烈的不确定性的恐惧也使这些人们缺乏创新精神。所以,如果在低不确定性规避的地区开展研发工作,收集创新成果,而在高不确定性规避的地区加以利用,必将有助于企业的经营业绩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第三,实施文化创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企业跨地区经营初期,首要任务是将原有企业文化适应目标地区的地域文化。而在后期融合不同文化的基础上实施文化创新,维持并推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成为跨文化管理主题。根据Holstede的洋葱图,企业文化创新应该从价值观和实践活动(包括符号、英雄、仪式)两方面突破。由于价值观是人们生活早期获得,作为内层文化不易改变,所以跨地区经营企业应实施本土化战略,即各个层级岗位都引进一定比例的本土员工;另外在实践活动方面,加强员工间的沟通与交流,开展跨文化培训,从而既促进当地员工理解企业经营理念和习惯做法,也增加原员工调到新地区后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如此一来,加强团队协作,更易于文化创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经营业绩。
四、结语
总之,尽管跨地区企业公司在他们的规模、市场地位等方面拥有很多优势,我们仍然不能忽略来自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对其企业文化的影响。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到了我国各地区地域文化在Holstede的各个文化维度下的相似点和差异点。在跨地区经营企业跨文化管理中,管理层必需对地域文化和企业文化及文化的差异有清楚的认识,从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
[1] 王竹泉,隋敏.控制结构+企业文化:内部控制要素新二元论[J].会计研究,2010;(3).
[2] 孙少博,张体勤.组织文化对组织效能影响的实证研究——以G 银行济南支行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12;(1).
[3] 刘志雄,张其仔.企业文化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09;(2).
[4] 刘澄,张均东,杨永芳.地域文化对跨地域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及对策[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2).
[5] 约翰·P·科特,詹姆斯·L·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 Geert Holstede.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 Software of the Mind(Second Edition)[M].李原,孙健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