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篇章整体性特征的英语语篇教学
2013-07-16马小燕
马小燕
摘 要:精读课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本文结合篇章的整体性特征,探讨了在精读课教学中,应从语篇的整体入手,把篇章语言形式分析和篇章意义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篇章意识和建构连贯语篇的能力。
关键词:整体性;精读课;语篇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5-0004-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2.001
1 . 引言
以语篇讲解为主的精读课长期以来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提高英语语言四项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精读课的教学方式,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师在课堂中过于注重对课文语言知识点的讲解,课文分析大多停留在对字词句等语言表层形式上,忽视了篇章形式和内容的结合。付京香(转自刘润清,戴曼纯,2003:96)在分析传统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的弊病时也指出,传统精读课教学模式受结构主义理论影响,过于注重对目的语形态特征的准确分析和讲解。从教学效果看,学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着篇章结构差,上下文不连贯等语篇问题。相关研究也表明(梁惠梅,2008;孙秋月等,2012):学生的作文中存在较少的非语篇性的词汇和语法错误,语篇层面的错误占比例较大,语篇能力薄弱。这说明了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语篇技能训练不足。目前,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意识到,语言教学不应该停留在语音、词汇、句子等层次上,应该上升到语篇层次;帮助学生从语篇的角度理解语言、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作为外语院校的主干课程,精读课在培养学生语篇能力的重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结合篇章的整体性特征,探讨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篇能力。
2 . 篇章的整体性特征
整体性是语篇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特征,是语篇不可分割的本质(胡曙中,2012:118;姜望琪,2011)。Longacre(2003: 3)(转自姜望琪,2011)在《整体篇章语言学》里强调,一个篇章是一个整体。是语篇的各个成分,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手段与内容的相互作用的结果,目的就是向读者传递信息。因此,篇章的整体性是篇章作为语义统一体和结构统一体的特征。语篇的目的,也称为主题,是语篇的核心,决定着语篇的内容选择,结构安排和体裁以及词语的选择、语言的组织顺序。换句话说,语篇的主题决定着语篇的形式,同时,语篇的形式及结构也制约和影响着语篇信息的表达是否准确、完整、清晰。Enkvist(1987)(转自刘辰诞,2000)提出:任何一个篇章都是篇章生产者在篇章交际中根据交际目的对组篇所作的总体决策和选择,是为一定的目的而对决策参项所作的权衡的结果。这也决定了在理解语篇的过程中,要把语篇看作意义和形式结构的统一体,绝不可以把二者割裂开来。因此,在分析语篇时,不仅要重视语言形式,还应该分析“语篇通过形式表达的是什么意义、语篇是怎样表达意义和为什么表达某种意义”这三个方面(黄国文,2001)。
语篇形式是生产者有目的、有理性地对组篇成分进行抉择的结果。McCarthy, M. & R. Carter(2004)把篇章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分为宏观结构组织和微观结构特征。语法结构、词汇及句子之间的衔接手段都属于微观结构特征。句子与句子之间以及更大语篇成分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则属于宏观结构组织。Longacre(2002)(转自姜望琪:182)提出语篇整体分析的第一步是确定该篇章的宏观结构并把宏观结构界定为一个篇章的主题,统筹整个篇章,决定篇章内容的取舍和谋篇布局,即作者以何种方式、结构表达思想;通过宏观结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深层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3 . 篇章整体性在精读课教学中的应用
课文讲解是精读课教学的核心环节。根据上述的语篇的整体性理论,教师在分析课文时,不仅要讲解语言形式,还要分析语言形式表达的意义及怎样表达意义的。现将我们在精读课中运用语篇分析的方法简述如下。
3 . 1 分析宏观结构,把握文章主题,学习作者的谋篇布局技巧
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总览全文,分析宏观结构,熟悉文章的内容安排,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对篇章宏观结构的分析可通过篇章策略连续体和篇章类型进行。篇章生产者根据交际目的对组篇所作的总体决策和选择称为篇章策略,是抽象的;而篇章策略连续体(text-strategic continuity,简称连续体或TSC)是具体的,是篇章策略的实例,与总体篇章策略紧密相联。被选择的篇章连续体作为主位性篇章连接线索,纵向贯穿篇章或篇章片段,并通过语言特征在篇章表层展现出来。换言之,篇章策略连续体是作者根据交际目的,以获取最大限度有利于篇章接受者的篇章组织形式为目的,作出选择的主位或主题一致性篇章建构的定位或倾向。连续体大致可分为5种类型(刘辰诞,2000):时间连续体、空间连续体、人物连续体、主题连续体、行为连续体。一个篇章一般包含一种以上类型的连续体,而其中一种类型占优势或支配地位。
如《高级英语》第二册第二课。很明显,该文是借助空间框架关系链和人物关系链构建篇章。通过空间和人物连续体的转移,描写了6个典型的场景。作者谴责了殖民主义的丑恶,表达了对殖民地人民的深深同情。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宏观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场景?有哪些人参加?各场景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意义?从而让学生了解该文的结构框架和主题内容,避免对整篇文章有支离破碎之感。同时,让学生体会文章的主题如何决定着材料的取舍和安排,培养学生的谋篇布局能力。
另外,对文章的宏观结构分析还可以结合篇章类型进行。篇章类型不仅影响着篇章的语言风格,对篇章表层结构的形成也具有制约作用。Van Dijk把语篇分为叙述总结构、论证总结构和实验报告总结构几种语篇模式。除了大家熟知的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描写文等不同类型外,从篇章形式和内容出发,篇章还可以分为5种模式:问题-解决模式;主张-反主张模式;叙事模式;提问-回答模式;一般-个别模式(刘辰诞,2000)。教师可以参照语篇模式理论,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类型课文的框架结构及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注意语篇模式和连续体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语篇模式及连续体的概括分析,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的语篇模式的篇章结构特点,培养学生掌握和建构语篇宏观结构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为了营造某种特殊的写作效果,作者可能违反常用语篇模式(如采用与通常不同的顺序)。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这些非常规的语篇模式。
3 . 2 分析微观结构,深入理解文章主题,学习作者组句成篇的技巧
在Van Dijk的理论框架中,宏观结构是通过对微观结构的具体语义表征应用宏观规则的操作来实现。微观结构表现的是一句一句自下而上的语篇信息。在语篇表层形式上,通过衔接手段得以展现。语篇的衔接手段多种多样,除了Halliday & Hasan(2001)所提出的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汇衔接等五种衔接手段外,英语中的时态和情态,标点符号,语音语调等在篇章组织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语篇中某种衔接方式是作者的一种选择,是为表达主题服务的。不同的选择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分析实现语义连接的衔接手段,有助于理解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地阐述观点、展开思路的,使学生深刻领会篇章主题和作者意图。在理解篇章的同时学习联句成篇的技巧,提高写作技能。下面以《高级英语》第一册第五课《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演讲》为例说明。这篇演讲词之所以在二战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成为经典名篇,和作者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是分不开的。以第一段为例:
(1) The Nazi regime is indistinguishable from the worst features of Communism. (2) It is devoid of all theme and principle except appetite and racial domination. (3) It excels all forms of human wickedness in the efficiency of its cruelty and ferocious aggression. (4) No one has been a more consistent opponent of Communism than I have spoken about it. (5) But all this fades away before the spectacle which is now unfolding. (6) I see… (7) I see… (8) I see…
在本段中,句与句之间主要是通过替代、复现和平行结构使上下文紧密相连,不但起到了连句成篇的作用,还顺利地实现了语义连贯,生动地描述了纳粹的丑恶本质。(1)是本段主题句;(2)、(3)是对(1)的说明;前三句是(4)的原因;(5)是对上文意思的转折,在本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all this”指(4)的内容;“the spectacle”指下文中“我”看到的场景。
再如:I stopped to let the car cool off and
to study the map, I had expected to be near my objective by now, but every seemed alien to me…(New Concept English, Book IV)
本段很好地利用了英语动词时、体的前后配合,起到连句成篇的作用。这里用过去完成体(had expected)为前面所讲的动作stopped提供了原因,从而建立起因果关系。
3 . 3 结合篇章主题,在语境中理解词汇,学习遣词造句的技巧
篇章的整体性特征告诉我们,词汇的选择和使用同样是作者根据写作目的精心选择的结果。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不应只满足于对词汇和语句的表层理解,应结合篇章主题来理解词汇在语境中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选词造句的能力。如《高级英语》第二册第二课《Marrakech》第二段中,作者在描述当地的殖民地人民时使用了大量的简单句和看上去非常平常简单的动词,如在描述殖民地人们的生活时写道:They rise out of the earth, they sweat and starve for a few years, and then they sink back into the nameless mounds of the graveyard and nobody notices that they are gone. Rise和sink暗示了他们如同野草一样自生自灭,不被人关注;sweat说明他们是如何地辛勤劳作;starve说明了他们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for a few years表明了他们人生的短暂。这个看似简单的句子传神地勾勒了殖民地人民悲惨、低贱的一生。简单句的使用进一步暗示了其人生是何其短暂,何其简单。从而不动声色地表达了对殖民主义的痛恨。在教学中,通过在篇章层次上分析词句,可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文字背后隐藏的深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化对主题的理解。还可以通过同义词替换训练学生的选词能力,如第六段中“sidle”一词表明市政府雇员在饥饿逼迫下不得不乞讨面包时害羞又自尊的复杂心理活动,教师可以给出不同的表示行走的同义词做替换联系,从而让学生领会到该词在此传递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精准的选词技巧。因此,在进行词句讲解时,教师可以采用这样的模式:本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使用了哪些语句?这些语句有什么作用?这样的讲解,可以让文字变得鲜活而生动,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篇章中词汇的隐含意义,还可以培养学生有意识的选词造句的能力。使语言形式和语义理解在语篇层次上得到统一,把词汇学习和谋篇技巧结合起来。
4 . 结语
一个语篇是形式和意义的高度统一。篇章的整体性特征说明,在语篇教学中,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增强学生的篇章意识,提高学生的语篇解读能力和建构连贯语篇的能力。同时,还能使所学语言变得鲜活生动,从而带动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语篇能力是学生总体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把语篇分析引入到英语教学,只是对教学方法的一种补充。目的是期望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篇章能力,为学生写作时的篇章组织提供尽可能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McCarthy, M. & R, Carter. Language as Discourse Perspectives for Language Teaching[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Halliday, M. A. K. & R, 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胡曙中. 语篇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黄国文.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1-4.
寄影.语篇分析与精读教学[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1):57.
姜望琪.语篇语言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梁惠梅.篇章语言学与学生语篇写作能力的培养[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1):163-166.
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孙秋月、董亚娟、宋杰.篇章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英语写作实证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2(6):103-106.
钟书能.篇章分析——英语读写教学之金钥匙[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2(6):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