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2013-07-10张娜

卷宗 2013年8期
关键词:模因论模仿

摘要:语言模因论对语言习得、语言使用、语言现象和规律提供了很好的诠释,从而给我们的语言教学提出新的思路。英语写作是第二语言习得的一项重要技能,本文把语言模因论的原理贯穿于大学英语写作训练中,探讨语言模因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证明语言模因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模因论;模仿;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本文是许昌学院2012年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模因理论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立项编号:02012111)的结项成果。

1 前言

英语写作是衡量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大学英语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有明确的要求。它有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其中较高要求是“能基本上就一般性的主题表达个人观点,能写所学专业论文的英文摘要,能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能在半小时内写出不少于160词的短文,内容完整,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然而,对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学习中,英语写作一直是最为薄弱的一项。大部分学生经过十几年的英语学习,掌握了大量的词汇,能够阅读英文资料,但在写作时,却无法用上大脑中的所储存的词汇,写出来的作文往往表达不清,或是中式英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的语言输入不足,缺少英语的积累和沉淀。结果在写的过程中,受汉语语言特点的影响就会出现不够规范地道的表达。此外,语言错误的现象也非常普遍,比如,主谓不一致,动词时态,语态误用,措词不当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再强调写作技能、技巧的多样性,也只是搭起个框架,而若忽视最起码的目标语料的积累记忆阶段的重要性,学生脑袋里没有储存的东西,没有一定的积累内化,即使通过大量的练习,仍然是无法克服汉式英语的负迁移影响,无法写出地道漂亮的文章来。如何开展写作教学,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一直是困扰英语教师的一个难题。本文尝试结合《二十一世纪大学英语》读写课程的教学,把模因理念引入写作教学活动中,探讨模因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以促进写作教学质量的提高。

2 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2.1 模因的界定

1976年,动物学家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首次提出作为人类文化传播的复制因子“模因”(meme)概念,把达尔文进化论扩展运用于人类文化传播领域。模因理论的核心是(1)文化的习得与传承是通过模仿而实现的,模仿的基本单位是模因;(2)模因是和基因一样的复制因子,通过不断的模仿感染大脑,并在感染者之间进行复制、传播并最终存活。判断“模因”的基本依据是“模仿”,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可见,模因复制的基本特征是模仿,模仿是模因得以传播的关键。从模因论的角度观察,语言模因有基因型(genotype)和表现型(phenotype)两种方式。基因型语言模因指信息内容以各种方式来自我复制和传播;而表现型指语言的形式嵌入不同信息内容而予以复制传播的模因。

2.2 模因的特性与语言学习

自从模因论被引入到语言学界来,如何更有效地把模因论用于指导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受到了的关注。模因具有保留性、变异性和选择性,也就是每一个模因既是对以前模因的复制和继承,又会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变异,在变异中求得发展;模仿、复制不是百分之百的原样“克隆”,而是模因集合的重组。这些特点主要是通过同化、记忆、表达、传播等几个阶段来完成。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模因也寓于语言之中,所以有“语言模因”(linguistic memes)之说。学语言的过程就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语言作为一种模因之所以能够流传与语言使用者的不断模仿、传播是分不开的。如果语言不再被人们模仿和使用,必然逐渐被遗忘而走向死亡。模因论对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很有启示。正如何自然所说的那样:根据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规律,语言背诵教学不但不应放弃,而且还应大力提倡;从模因论里还可以悟出模仿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意义;在语言教学中引入联想教学是启发学生活学活用语言的重要手段。

2.3 模因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模因的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复制环路,正好体现了英语写作的整个过程。学习者要想达到自如地输出信息,形成自然、流利的语言表达,目标语语料必须要达到一定积累程度,而目标语料的积累依赖于语言材料的大量输入。在中国这样英语习得环境比较欠缺的条件下,背诵课文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语言材料的输入手段。模因生命周期的同化和记忆阶段特点使我们认识英语背诵的重要性。同化和记忆阶段输入了大量的信息,写作时心中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脑子里不至于空空如也),在此基础上进入表达和传输阶段,储存的模因以不同的方式传播、扩张。实践表明,任何创造性的语言使用都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的,先模仿而后创新。没有模仿和继承,就没有创造和创新。模仿与创新是和谐的统一。模仿是创新的必要手段、过程,创新是模仿的目的和结果。模因仿写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最为有效的训练方式。

2.3.1 背诵

背诵其实也就是模因的第一步。背诵能够强化语言输入,强化句法内化,加深学生对所学语法知识的理解,提高词汇、句型、固定搭配表达的记忆效果,增强语言知识的积累,从而使英语语言输出规范得体化。学习对象的头脑里一旦把这些“模因”贮存下来,就非常容易提取出来,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变体,扩张或进行“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复制或进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复制,使言语的表达切情、切体,最大地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根据语言模因原理,“模因”复制的前提是要有可复制的“模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样学样,必须得“有板可范”。英语教师在写作教学第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找到易于背诵的材料,或者说是为语言学习个体寻找成功的模因。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和写的关系。大学英语读写教材所选的阅读文章本身就是个写作范例,而且课文包含丰富的句子结构短语,固定搭配等,又提供了语境,因此可以一举多得。在背诵过程中,在语言模因作用下,要求学生掌握的词组短语,固定搭配及句型等不断得到复制,因为有上下文,学生不但掌握了语言,而且对英语语言有了更深了解,从而使他们学会欣赏英语语言的美并喜欢上这门语言。同时,根据语言模因的传播模式,学生不但能够复制所学的内容,还能进行重组创新,这给学生带来了更多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2.3.2 仿写

在背诵的基础上进入仿写环节。所谓仿写,即在写作过程中模仿其他个体的写作行为或既成的规范语句或文章进行学习性写作的训练方式。模因论复制的特点可以使我们看到模仿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意义。当然我们不是将语言的学习过程看成是百分之百的拷贝过程,就如模因复制的过程也不是完全拷贝一样,它是语言模因的重组。有一些模因保存着内容,以相同或不同的形式传播;而另外一些模因则根据相同的形式放进不同的内容扩展。在写作教学中利用模仿范文的写作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篇构思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落实到每一篇具体文章中就是它的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即:(1)怎么写(How to write);(2)写什么(What to write)。所以,分析范文可以从这两点入手。我们可以先分析某一类型英文范文的结构、写作技巧,让学生在心中构建出这一类范文的基本轮廓,总结出范文的提纲并由此启发学生模仿组织自己的文章。再讲解范文中的用词、选句、衔接、语法点等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怎么写”,即通过模仿培养学生语篇结构能力。由于我们所选的范文主题思想是在学生个人经历及认识范围以内,所以学生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并运用已了解到的各种信息资料,这就意味着他有可写的内容,即“写什么”。

2.3.3 互相模因

人们常说的互相学习其实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互相模因。在学习权威的东西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模因。学生作文的评改讲评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互相学习机会。在学生第一次写作稿完成后,根据教师给出的“自我纠错”要点先自己找错主要是语言点错误,再交到小组里轮流“传阅品评”,然后交给教师,最后环节是课堂讲评。课堂讲评主要是教师找出学生作文中突出典型的一些语言错误让同学们集体改正及作文评比(参考四级作文评分标准:主题思想,连贯性及语言)。被讲评文章的选择: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和代表性,要兼顾优秀、一般、较差,让学生进行比较,以帮助学生明白良莠,并最终修改出好的文章来。优秀的习作会放到班级论坛里供同学学习模因。并鼓励学生当“copycat”,当然这个copycat不是平常意义上的抄袭。所有活动至始至终都有学生的参与,是写作课的延续。

3 结论

背诵模仿其实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一种传统的学习途径,只是通过模因论的角度来分析,可以从理念上提高我们的认识,使我们重新认识背诵模仿的作用。模因的基因型、表现型对人们使用语言的规律提供更合理的解释,从而给我们的语言教学提出新的思路,可以使我们对从模因论这一新的角度探讨模仿写作教学更有信心,有利于我们强化“模仿”力度,从词语、句段到篇章,掌握丰富语言快捷、有效的方法;通过模仿能便捷地获得写作理法,缩短学生探索直接经验的时间,从他人的成功中得出新的结论,获得新的认识,加速语言从理解到运用过渡,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英语写作创新。学生在练习写作的初级阶段更应当提倡模仿,让学生在模仿中前进,在模仿中提高,在模仿中创新,又再复制从而形成人和语言的互动,形成语言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对模因进行研究与探索,必将给语言教学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帮助,对英语写作教学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琳霞 何自然. 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

[2]何自然. 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 2005(6).

[3]李传锋.模仿的技巧[J].语文教学与研究, 1997(4).

[4]李荫华.大学英语(全新版)综合教程(3)[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作者简介

张娜,(1971-)女,河南省许昌市人,许昌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讲师,英语教学方向。

猜你喜欢

模因论模仿
英文歌曲名称翻译的模因解读
“习作”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模因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模因论视角看外语教学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浅谈成语在广告语言中的偏离现象
智残儿童构音困难教学中的感悟
项目式模仿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