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

2013-05-31邢红云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12期
关键词:吡格心源性休克

邢红云 张 锋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属于心脏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其死亡率和伤残率较高〔1〕。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依然是治疗AMI的首选方法〔2〕,但是考虑到单独应用PCI的风险大,本文采用PCI联合吡格列酮治疗AMI,观察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本院心内科收治的AMI合并CS患者80例,纳入标准:①确诊为AMI合并CS;②无严重肾病、肝病史;③无精神病、癫痫史;④患者和家属同意并积极配合治疗。其中男57例,女23例,年龄65~86〔平均(71.7±6.5)〕岁。将80例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8.2±5.8)岁,治疗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75.2±7.1)岁。两组患者休克发生时间距心肌梗死发生时间均<36 h。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及病情程度、病史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入院时对患者心功能评估,了解基本情况。在术前嚼服300 mg肠溶阿司匹林和300 mg氯吡格雷,再进行PCI。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前口服30 mg吡格列酮。两组术后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并给予100 mg肠溶阿司匹林及75 mg氯吡格雷口服,另外,早晚各1次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7 d;治疗组早餐前加服30 mg吡格列酮,每周为1个疗程,治疗5个疗程。

1.3 研究指标〔3~5〕手术后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临床数据记录:①记录术前及术后的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指标;②发生出血并发症的例数;③术后5 w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④1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CTFC)及LVEF水平变化 治疗后,与对照组〔(20.5±3.1)帧〕相比,治疗组CTFC〔(29.4±5.9)帧〕更快(t=6.054,P <0.05),治疗组 LVEF 水平〔(55.8±3.0)%〕高于对照组〔(50.3±2.5)%〕(t=7.001,P<0.05)。表明PCI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老年AMI合并CS疗效更佳。

2.2 两组手术前后TIMI变化情况 两组手术前TIMI差异不明显(P>0.05),PCI手术后治疗组 TIMI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TIMI变化比较(n)

2.3 两组出血并发症及MACE情况 PCI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老年 AMI合并 CS出血并发症〔1(2.5%)〕较对照组少〔7(17.5%)〕,MACE 发生率〔2(5.0%)〕也较对照组〔8(20.0%)〕(P <0.05)。

3 讨论

除高龄为独立危险因素外,AMI患者的基础状况是决定CS是否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反复的心梗病史、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史等也是重要的因素〔6〕,多种危险因素并存会使CS发生的风险更大且死亡率增加。CS是AMI的常见并发症,也是AMI最常见的主要死亡原因。由于心脏排血功能衰竭,各组织器官出现供血严重不足,体内微循环障碍,心肌缺血严重导致心肌出现急性坏死,导致AMI合并CS。而治疗AMI合并CS的重点是促进心脏排血功能恢复,加速体内血液微循环。

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高龄、低血压已经不是介入治疗的禁忌证。因此,介入治疗可能成为AMI伴CS患者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PCI能较快地改善心脏功能,恢复心肌再灌注〔7,8〕,缓解血液供应不足。PCI术后并发症较多,如血栓脱落或者血小板聚集,这些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吡格列酮属于噻唑烷二酮类(TZD)药物,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的合成配基。研究表明〔9,10〕,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有效减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梗死后心肌酶水平,减轻心肌病理损害程度。这种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PAR-γ,抑制缺血再灌注后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从而抑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而得以实现的。本研究结果表明,PCI手术联合吡格列酮治疗AMI合并CS对体内血液循环情况的改善效果俱佳,这与李蓉等〔9〕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治疗组PCI联合应用吡格列酮治疗AMI合并CS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用的效果。

综上所述,老年AMI合并CS经PCI联合应用吡格列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较好,比单用PCI方法在改善血管TIMI指标,左心室射血情况和降低出血并发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有效地缓解老年AMI合并CS患者的症状。

1 胡 倩.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56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300-1.

2 杨新春,张大鹏,王乐丰,等.冠状动脉内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6):517-22.

3 张红雨,王佩显,曹艳君,等.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荟萃,2010;25(1):70-2.

4 危小军,廖 伟,钟一鸣,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0(2):145.

5 徐 峰,于海侠,陶斯阳,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44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4056-7.

6 杨 琛,孙 蕾,吴贵军,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1):2070-3.

7 郭 亮,麦晓燕,邓 捷,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0(7):489-91.

8 董 鹏,王 斌,李 镝,等.替罗非班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抗血栓作用的疗效及安全性〔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5(2):102-3.

9 李 蓉,蔡 辉.吡格列酮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19(9):785-90.

10 刘晓军,邵宏涛,申 翼,等.吡格列酮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8;21(2):148-52.

猜你喜欢

吡格心源性休克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吡格列酮保护糖尿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吡格列酮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吡格列酮对大鼠脑出血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新策略―肺部超声“彗尾征”
吡格列酮通过pCREB蛋白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机制的研究
美皮康用于心源性水肿所致皮肤溃烂护理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