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nterTan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

2013-05-31王志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12期
关键词:髓内股骨骨折

贾 鹏 赵 栋 王志强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天津 300162)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1〕,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患者卧床时间长,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2〕,因此目前临床多主张采用手术治疗。InterTan系统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3,4〕。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采用InterTan系统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拟探讨InterTan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的患者共50例,均为单侧闭合性顺转子间骨折,男22例,女28例。年龄63~82岁,平均(73.50±4.63)岁。按Evans分型Ⅰ型5例,Ⅱ型9例,Ⅲ型16例,Ⅳ型20例。50例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1.2 纳入标准 ①新鲜闭合性股骨转子间骨折;②年龄≥60岁;③合并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④病历资料完整。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部位骨折;②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③合并精神疾患或其他疾病导致生活不能自理、不能配合治疗者。

1.4 分组方法 按照采用的手术方法分组,采用InterTan系统固定者纳入InterTan组,采用DHS固定者纳入DHS组。InterTan组26例,DHS组2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5 治疗方法

1.5.1 术前准备 入院后所有患者行患肢牵引,依情况给予口服镇痛药。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拍摄骨盆正侧位X线片,测量双侧股骨颈干角及股骨中上段髓腔宽度。

1.5.2 InterTan系统固定 患者仰卧位,采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先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复位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巾。先在患侧股骨大转子近端作一纵形切口,切开筋膜直至摸到大转子顶点。选择大转子顶点外侧0.5 cm处作为进钉点,插入导针,确认其位于髓腔中心后开口扩髓,植入主钉。通过侧方组件套筒打入导针,透视下确认导针位于股骨颈中央、针尖位于股骨头软骨下骨后插入防旋刀片,扩孔后植入合适规格的拉力螺钉。拔出防旋刀片,植入组合配套加压钉,确认位置满意后植入并锁定远端锁钉。

1.5.3 DHS固定 采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患者仰卧,患侧臀部垫高。从股骨外侧入路,逐层切开显露骨折断端,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复位,然后按照AO标准操作进行固定。

1.5.4 术后处理 术后两组患者患肢均外展中立位固定,使用抗生素48~72 h,常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拔除引流管后开始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功能锻炼。

1.6 临床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9个月随访时的Harris评分及术后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骨折分型比较采用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InterTan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DHS组少;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2.2 并发症 InterTan组2例发生髋内翻,DHS组5例发生股骨短缩,4例发生髋内翻。DHS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InterTan 组(χ2=6.642,P=0.011)。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指股骨颈基底到小转子下平面区域内的骨折,为关节囊外骨折。该类骨折多发于老年人,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和交通、建筑业的发展,其发病率逐年增高。股骨转子部血供良好,修复能力较强,青少年患者的治疗相对简单,但老年患者在伤前多合并有各种基础疾患,治疗风险较大。若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容易发生髋内翻和肢体外旋、短缩等畸形,同时还会引起患肢肌肉萎缩和失用性骨质疏松。而且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压疮、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关节挛缩、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全身并发症,死亡率较高。因此,多数学者主张对于没有明显手术禁忌证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针对老年转子间骨折带来的家庭及社会问题,在临床治疗上应强调早期治疗,使患者尽早负重下地行走,以便尽早生活自理。由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多合并较为严重的骨质疏松或退行性髋关节病变,而且多不稳定型骨折,转子间结构不易恢复,治疗较为复杂。临床治疗时只有在重建稳定的髋关节结构后才能实现早期功能锻炼。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式包括三种形式,即经皮外固定、内固定以及人工关节置换术,其中内固定又可分为髓内固定和侧方钉板固定。

DHS作为髓外固定系统,早在上世纪70年代起已在我国开始使用,其疗效也已得到广泛认可。但由于DHS属于侧板式髓外固定,对于骨折粉碎或缺损严重的患者,负重时的内翻应力易导致螺钉松动,甚至从股骨头上方割出。同时,其控制骨折端旋转移位能力较差,容易造成骨折内固定的不稳。尤其对于高龄、有骨质疏松的骨折患者应慎用〔5〕。

InterTan系统是由施乐辉公司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生产的新一代股骨近端髓内钉,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①主钉横截面为梯形设计,增加了髓内钉的抗旋转性能,可提高对股骨近端外侧壁的支撑作用,更符合生物力学特点;②主钉外翻角为4°,更符合亚洲人的解剖特点;③2枚联合交锁组合钉加强了髓内钉抗旋转能力,可有效避免发生“Z”效应,也能对骨折断端起到加压作用,促进骨折愈合;④主钉远端采用音叉样设计,分散了对股骨干的应力分布,降低了股骨干再骨折的发生率〔6〕。

应用InterTan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7〕:①尖顶距。一般认为,尖顶距小于25 mm时,术后发生内固定失败的概率较小。②骨折复位。骨折复位满意是进钉的条件,使用插入髓内钉改善骨折复位容易引起医源性损伤。③进钉点的选择。应用髓内钉固定时,进钉点多选择股骨大转子顶端偏内侧,进钉过程应在透视下进行,以免造成髓内钉穿透皮质,甚至造成骨折。

本研究结果认为,InterTan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安全有效,与DHS固定治疗相比,具有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的优势。

1 钟 超,王 跃,卢 冰.闭合复位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医正骨,2012;24(3):66-8.

2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87.

3 Ruecker AH,Rupprecht M,Gruber M,et al.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results using an intramedullary nail with integrated cephalocervical screws and linear compression〔J〕.J Orthop Trauma,2009;23(1):22-30.

4 吕 刚,陈平波,吕发明.新一代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内植物应用特征并19例回顾〔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26):5162-6.

5 索南昂秀.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568-9.

6 冯 卫,余 斌,郝 廷,等.三种股骨近端髓内固定系统与国人股骨近端的形态学匹配性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13(11):1029-33.

7 张长青.关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当代观点〔J〕.中华骨科杂志,2012;32(7):611-3.

猜你喜欢

髓内股骨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脊髓型颈椎病MRI 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形态与颈椎后路手术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