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

2013-05-31滕丽新王国威王健瑜黄希庭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12期
关键词:词句心理健康老年人

滕丽新 王国威 王健瑜 赵 娟 卫 丽 黄希庭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 400715)

70%~80%的老年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且心理因素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越来越突出〔1〕。尽管存在研究者的理论观点、所使用研究工具、诊断标准及研究方法等原因造成研究结果的差异,但对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一般都在10%~45%之间〔2~4〕。本研究将了解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取样法,囊括高、中、低经济收入及不同文化程度样本,在重庆地区军队、地方干休所和地方社区中选取12人,年龄60~85岁,男性7人,女性5人。其中军队地方离退休老干部、地方退休人员、无业人员各4人;小学学历3人,初中学历5人,高中学历或者相当于高中学历4人;丧偶1人,再婚1人,余已婚。

1.2 问卷的编制 从事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的人员应该是具备老年医学基本知识的心理学专业人员;据此自行设计半结构式访谈提纲,问卷概括为两个方面的开放式的问题:(1)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和影响:请谈谈哪些情况会让老年人产生心理问题?您遇到过类似的哪些问题?如何引起的?这些问题对您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您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2)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现状:您知道在哪些地方、从哪些人那里可以得到心理咨询或者心理援助吗?您曾得到或者希望得到怎样的帮助?对能帮助您的人有什么看法和建议?您了解国家和当地政府制定的与老年人相关的法律法规吗?

1.3 访谈的方式 2009年3~6月进行访谈60 min左右。本着自愿原则,双方约定时间,选择安静的环境,访谈前先让老人了解此次访谈的内容、方法和目的,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交谈内容进行同步录音,资料中无真实姓名,均以编号代替。采取个别访谈的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并注意根据访谈对象的现场反应情况适时追问和调整相关的问题。

1.4 访谈的内容分析 本访谈音像资料同时由3位研究者(一位医学博士,一位医学在读硕士,一位精神病学在读硕士)用内容分析法各自进行处理,得到三份分析结果,相同类目求得均数,不同的类目经过三人共同讨论,留存的类目均达成共识。访谈材料的内容分析表明,重庆市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主要在“服务工作”、“人员特点”和“社会支持”三个维度上,对访谈材料进行分类,并对语义同类的词句出现频次加以统计。这里的“服务工作”涉及“服务内容”、“服务方法和方式”、“老年人获知的渠道”和“服务评价”四个方面,“社会支持”仅涉及“从业机构的设置和选择”和“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两个方面。与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相关的词句共673条。

2 结果

2.1 有关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 与服务工作相关的词句314条,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2.1.1 服务内容 与服务内容相关的词句167条,包括以下亚类:

2.1.1.1 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使老年人产生心理问题的依次是:家庭矛盾、躯体疾病、无法发展个人爱好、衰老、人际关系、经济困难、面对死亡、歧视感,主要原因是家庭矛盾、躯体疾病、无法发展个人爱好及衰老,躯体疾病居第2位。见表1。

表1 让老年人产生心理问题的常见原因及具体表述

2.1.1.2 服务涉及的专业范围 依次涉及躯体疾病、情感障碍及衰老,最希望得到的是与躯体疾病相关的服务内容。见表2。

2.1.2 服务方法和方式 语义同类的词句有80条,从服务的专业性角度大致分为两种方式:非专业的和专业的服务方式,非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方法在老年人中表现为主观需求,占主导地位,方式如:自己忍着,自己开导自己,和家人聊聊等;专业的服务方法老年人多采用“可以接受”表达个人对专业服务的客观需求,如听健康讲座,可以接受私下听听心理医生的劝导、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和家人讨论、或和同烦恼的人讨论、吃药、必要时住院、康复训练、体能恢复训练等。

表2 老年人希望得到的服务涉及的范围及具体表述

2.1.3 获知渠道 老年人获知的渠道主要集中在杂志、书报和电视,如自己去看杂志、看报、有时间听听讲座、看书、听人摆龙门阵、无意中看到书上、报上的介绍、看电视上的健康之路等,词句含有量为34条,而其他渠道如科普宣传、健康教育和与医生或者专家面谈、电话咨询等都未提及。

2.1.4 服务评价 老年人对不同的服务方式有不同的感受,词句含有量33条,对健康讲座持欢迎的态度,对咨询持怀疑的态度,表述如健康讲座对提高生活质量有帮助、咨询对提高生活质量因人而异、咨询可能有帮助、咨询对生活中的小问题的解决有帮助、讲座对生活有点帮助,咨询、心理治疗没用,健康讲座有点用等。

2.2 有关从事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人员特点 语义同类的词句有54条,根据词句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维度:老年人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主要涉及知识结构、人格特点和积极关注(或者服务态度),对专业知识的要求是最高的,相关词句含有量占55.6%,后两种可视为对所有从事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人员的共同要求。见表3。

表3 老年人对从事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人员的要求及具体表述

2.3 社会支持 与社会支持相关的词句268条。

2.3.1 服务机构的设置和选择 隶属地方政府或民政部门等政府机构的老年人健康服务单位,其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隶属于地方党委,主要针对政府或事业单位的离退休老干部,养老院隶属政府的民政部门,主要针对无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多数机构老年人听说过,但不了解,或者很少接触。对服务机构知晓度的表述如知道老年大学、老年科、精神病院、社区卫生站,听说过养老院、老年中心,不知道哪里可以咨询、不知道医院有咨询室、外面有私人咨询机构等,词句含有量141条;对服务机构的选择的表述如老了可以去养老院,可以去医院的咨询室、正规的咨询机构,不去私立的、学校的咨询室,选择离家远点的或去家附近的,有时间去老年中心活动等,词句含有量71条。

2.3.2 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知晓度 老年人对个人权益有所了解,对精神卫生健康方面的政策和规定知之甚少,词句含有量56条,具体表述如看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不知道老年事业十一五规划、有点了解老年人优抚工作、没有听说精神卫生法、国家挺重视老年人、给老年人加工资、不知道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

2.4 老年人获知的主观能动性 词句含有量37条,其具体表述如自己主动看书、看报,比较注意健康方面的知识,自己就看健康之路这个电视节目,喜欢听关于保护健康方面的讲座,无意中看到书报上与健康相关的知识,没时间和精力去看这些,聊天时听人家讲讲,从来不关心这些等。

3 讨论

根据人的毕生发展的理论,对于老年人,其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均呈下降趋势,老年人因为已经具有稳定的人格特征,而认知功能却逐渐下降,对心理健康服务有较高的客观需求,但是主观需求却很低,甚至有一定的排斥,对生活质量和健康长寿有着明确清晰的需求标准,所以对老年人的服务与青少年或者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服务有很大的不同,有研究提示,认知年老化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长寿与保持良好的健康心态显著相关〔5〕,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下降,是否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需求,目前以心理学和基础医学为研究基础,老年痴呆已成为科研发展方向〔6〕,而目前开展较多的是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干预工作〔7,8〕;从服务方法方式和获知渠道看,由于体能、视力、听力下降,以及慢性疾病、差的心理福利等因素,使老年人的认知有所下降,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9,10〕。

本访谈表明老年人对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的实质、目标不了解,其工作有待进一步调研细化。

专家提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Mental Health Service System)是由专业机构和人员遵循心理健康规律向社会成员所提供的心理促进工作,以及围绕此工作的投资、教育培训、管理监督所组成的系统〔11〕。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服务理论上是由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的人员根据老年人身心特点和心理健康规律,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预防和矫正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包括教育、咨询与治疗、宣传以及环境等不同层面的服务。以往研究提示,从业者自觉专业能力不足〔12〕,而本研究结果提示,从业人员在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该掌握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疾病特点。

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互动关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支持与帮助,它主要来自家庭成员、亲友、同事、团体或组织,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援助和直接服务,它独立于个体的感受;另一种是主观的,即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是指个体感到在社会中被尊重、被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13〕。也有研究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对想得到或可以得到的外界支持的感知〔14〕。社会支持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之一,是一个既包含环境因素,又包含个体认知因素在内的多维度概念,社会支持是一种信息,它能够使获得者感到自己归属于某个相互交流和相互负责的网络。有研究提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获得的社会支持总量在减少〔15〕。本次访谈表明存在关于老年人的照顾者和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的缺失,有待扩大调研对象,以进一步分析。

1 吴振云.老年心理健康的内涵、评估和研究概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12(23):799-801.

2 张红杰,胥 磊,魏会敏.社区低文化程度老年人精神心理卫生状况分析〔J〕.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26(2):51-2.

3 于 琪,耿庆妍,崔国生,等.心理干预对社区老年人心身健康的影响〔J〕. 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2):1531-2.

4 包江波,汪 涛,吴建平,等.我国社区老年精神卫生服务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6;9(5):211-2.

5 李德明,陈天勇.认知年老化和老年心理健康〔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4):560-4.

6 王志稳,苏彦捷.正常老年人和痴呆患者心理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3):2389-91.

7 奉 燕,薛志强,吴 恒,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华全科医学,2009;7(3):289-91.

8 关 青,王春艳,王利群,等.多重干预对早中期老年性痴呆患者综合能力改善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4):1836-7.

9 王 萍,李树茁.中国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17):1621-3.

10 刘仙芸,韩布新.认知损伤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11):1083-4.

11 黄希庭,郑 涌,毕重增,等.关于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J〕.心理科学,2007;30(1):2-5.

12 甘怡群,钱铭怡,陈 红,等.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的职业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2007;30(5):1046-51.

13 Bourne VJ,Helen C,Starr FM,et al.Social support in later life:Examining the roles of childhood and adulthood cognition〔J〕.Person Individ Differ,2007;43:937-48.

14 Sarason BR,Pierce GR,Shearin EN,et al.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working models of self and actual others〔J〕.J Person Soc Psychol,1991;60:273-87.

15 陈立新,姚 远.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人口研究,2005;29(4):73-8.

猜你喜欢

词句心理健康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