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
2013-05-16李世芳熊灿周道政
李世芳, 熊灿, 周道政
(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骨一科,开县 405400)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现多采用手术治疗,我科自2006年2月至2010年7月间对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研究,分别施行动力加压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手术,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科门诊和住院确诊的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其中男44例, 女28例, 年龄61~81岁, 平均年龄(67.5±5.8)岁。骨折类型按 AO/ASIF分类:A1型33例, A2型31例, A3型8例; 左侧骨折38例, 右侧骨折34例; 致伤原因: 摔伤49例,车祸伤11例,其它伤12例;合并肺功能不全23例, 高血压15例, 心脏病21例, 糖尿病18例,帕金森氏病7例,老年性痴呆5例;全组并存不同程度内科疾患64例,合并两种以上内科疾患45例。
1.2 方法
由计算机产生随机号,采用系列编号的、不透光的、密封的信封随机分配治疗方案进行随机隐藏。把患者随机分为DHS组(对照组)36例和PFNA组(实验组)36例。均采用全身麻醉。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DHS[1]:患者平卧位于手术牵引床上, 患侧臀部垫高5°,先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作牵引和手法复位, 尽量使骨折对位, 恢复颈干角及肢体长度。然后将患肢固定并置于外展10°~ 15°,稍内旋位,维持牵引,避免术中骨折移位。常规消毒铺巾,在股骨近端外侧切口,显露大粗隆至骨折线下7 cm, 在大粗隆基底下方2.0 cm处股骨干中部,应用135°DHS导向器向股骨头颈方向打入导针,直达股骨头软骨下1.0 cm处。测量导针长度,选择合适DHS联合钻头, 沿导针钻孔, 拧入相应长度滑动拉力螺钉, 安装股骨外侧套筒钢板, 钻孔、攻丝、拧入钢板螺钉,最后拧紧加压螺钉。透视检查复位固定情况,彻底止血, 冲洗, 放置引流, 逐层缝合。
1.2.2 实验组
实验组采用PFNA[2]:体位及手法复位同对照组, 患肢和躯干呈 10°~15°内收,足内旋以纠正前倾角。骨折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对位满意后,在大粗隆顶点上5~10 cm作约5 cm长纵切口,分开臀中肌与臀小肌至股骨大粗隆顶点。以大粗隆顶点中央为进针点,插入髓腔导针,透视下观察导针在髓腔中央。用开口器开口,将安装好长度合适的PFNA主钉沿导针插入股骨髓腔内,在螺旋刀片的钻头导向器接触部位作约 2 cm切口,用近端130°瞄准臂定位,经套筒插入3.2 cm导针达股骨头关节面下5~10 mm左右的位置,透视下确定导针位于股骨头、颈中央偏下处,用直径11 mm空心钻头凿开外侧皮质后,沿套筒插入螺旋刀片,并用锤子轻轻捶击其底部直至限深处,顺时针旋转插入器使PFNA螺旋刀片压缩骨折端并处于锁定防旋状态。在远端锁定螺钉进入皮肤处作小切口,在远端瞄准器导引下拧入远端锁定螺钉,最后在主钉尾端安放尾帽。所有固定装置安置后,经C型臂X线机透视证实骨折复位固定满意,缝合切口。
1.3 疗效评价指标
术后每月随访2~3次,观察并发症及症状缓解情况。
Sander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标准:由HSS髋关节评分(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ip rating score)改良而成,包括疼痛、行走(步态)、功能、运动与肌力、日常活动、X线评估6项。总分55~60分为优秀;45~54分为良好;35~44分为差;少于35分为失败。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指标的比较, 见表1。两组创口大小、 术中出血量、 术后引流量、 平均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等多项指标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实验组疗效显著。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比较,见表2。两组在延迟愈合、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项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疗效显著。
表1 DHS和PFNA两组患者指标的比较
注: *P<0.05; **P<0.05
表2 DHS和PFNA两组患者并发症的比较
注:*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均获18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疗效按Sander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比较,见表3。经Ridit分析,U=3.3702,P=0.0008,两组治疗疗效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实验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3 两组患者的Sander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比较
注:Ridit分析,U=3.3702,P=0.0008
3 讨 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虽然股骨粗隆部血运很丰富,骨折极易愈合,但是临床处理不当常会导致髋内翻、旋转、下肢短缩畸形及丧失行走能力等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固定器材及方式。DHS又称Richard钉或加压滑动鹅头钉,结构上由一根沿股骨头方向较粗的滑动螺钉和侧方套筒钢板组成,缩短了作用于负重轴中心的力臂,从而降低了内翻塌陷和固定失败的危险性,具有良好的抗弯力及强大的承重能力[3];缺点是不能有效地防止骨折端旋转移位,手术创伤较大,出血较多。PFN属髓内固定系统,外翻角度减小,远端交锁孔与主钉远端距离较长,可减少集中于股骨干的应力, 显著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缺点是操作难度大,易出现加压螺钉松动、退钉和防旋螺钉股骨头切割等并发症[4]。PFNA是在 PFN的基础上开发研制、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新型髓内固定装置,具有以下优点:①进针点在股骨大粗隆的顶端而不在梨状窝,手术切口起于大粗隆顶点;②螺旋刀片顺时针旋转打入,压紧松质骨而形成的钉道较小, 刀片与夯实的骨质之间形成牢固的铆合力,使股骨头颈获得坚强的固定[5],尤其适合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能更好地防止旋转、松动和股骨头切割现象[6];刀片和主钉有自动锁定装置,抗旋转能力更强,能满足固定牢靠及早期功能活动的要求[7,8];③术后反应小,感染率低, 手术简便,时间短,创伤小[9]。
本文中两组创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等多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FNA组疗效显著。两组在延迟愈合、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项并发症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疗效,按Sander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实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即PFNA组手术疗效明显优于DHS组。
但我国老年患者PFNA术易发生大腿痛,可能因为身高普遍较欧美人低,主钉的长度与股骨解剖特点不匹配[10]。因此可能需要做些适当的改进。
综上,PFNA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物。
[参考文献]
[1] 李凡, 黄建华, 陶杰, 等. 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体会[J].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2006,3(16):1297-1299.
[2] 常树松, 王玉兰, 龙云, 等.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新进展[J].中国伤残医学, 20010, 18(2):157-159.
[3] 周道政, 谭斌. 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评价[J]. 中国伤残医学, 2008, 16(4):35-37.
[4] 李凡, 黄建华, 陶杰, 等. 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体会[J].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2006,3(16):1297-1299.
[5] 李明辉, 刘洋.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及其生物力学特征研究进展[J].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0, 31(1):8-11.
[6] 顾松, 朱振安. 髓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J].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0, 7(3):27-29.
[7] Han N, Sun GX, Li ZC, et al. Comparison of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blade and reverse less invasivestabilization system-distal femur systems in the treatment of 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s[J]. Orthop Surg, 2011,3(1):7-13.
[8] Kraus M, Krischak G, Wiedmann K, et a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PFNA®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ip-apex distance andmechanical failure[J]. Unfallchirurg, 2011,114(6):470-478.
[9] 刘耿, 高碧奇. DHS、PFN 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96例[J]. 陕西医学杂志, 2010,39(3):363-364.
[10] 罗伟, 阴龙, 朱兴文, 等.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探讨[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9, 23(10):1209-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