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富地理教学方法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013-04-29刘瑞霖

新课程学习·下 2013年5期
关键词:授人以渔主动探究自主学习

刘瑞霖

摘 要:新课程理念提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什么是叫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即教师采用创新性教学思想,让学生通过创新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习兴趣,激发自身潜能,自主汲取知识。那么,如何去实现这一理念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勇于打破陈规,敢于标新立异;第二,课堂内容优质化,教学手段创新化;第三,转变观念,联系实际,寓教于乐;第四,转变评价机制,避免教育动机功利化。

关键词: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主人翁意识;授人以渔

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一门学科不仅是“学会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样处理”,即“学会如何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用自己的头脑、自己的双手获取知识。笔者从教八年,前六年负责高中地理教学,最近两年负责初中地理教学。从茫茫题海回到开阔天地,不仅仅是学生年龄结构不同,教学方式也应该转变。初中地理教材里囊括的丰富图片和活动内容让笔者突醒,地理与我们的生活近在咫尺,它是那么的生动精彩,需要进一步打开视野,放大胆量做一些调整和转变。

一、教师要勇于打破陈规,敢于标新立异

笔者对新课程改革再次作了解读,不再只是简单地理解为教科书的文字变化,或者是专家的最新解读,而把它看成是老师思想的洗礼、理念的更新。在坚定树立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摒弃以往教学高高在上的心态,与学生建立平等互信的学习关系。从过去的地理教学单纯以知识输入为主转变为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不仅成绩优秀,而且能力显著,更有一颗灵动的心灵。

于是,彻底更新观念,不再把教学功利性停留在只为了一个好看的分数,一份满意的报告或答卷,而是让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成为生命个体不断发展的助跑器。教学不再是“一言堂”,而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在不违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独到的观点;学会凝听,理解别人的观点;学会分析,更正别人的错误。为了实现民主课堂,我每每开始新班级授课,都不会急于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而是先进行一堂心理课,引导学生做一个聪明的人——“耳”字在前,学会倾听,不管是我在讲还是同学在讲,都要先倾听理解;“总”字在后,通过总结分析,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鼓励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保持一颗轻松、快乐的心情,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课堂不只是老师从一而终的个人演讲,而是课堂上每个人都参与的精彩纷呈的集体舞台剧。上第一节课时,我就被他们的灵动、大方而感动了。为了让他们深刻领会自主开放的教学模式,我送给他们一句口号——“我快乐我精彩,我的课堂我做主!”有尺度地拉近他们与老师的距离,让他们认识到教师不是说教者,而是知心朋友和通往知识殿堂的指引者。晶莹剔透的心灵彼此敞开,做到师生间相互的尊重与认同,学生便有了自主学习的土壤和勇敢表达自己的信心。如此一来,学生活泼起来了,思维发散起来了,学习效率自然提高。

二、课堂内容优质化,教学手段创新化

如果课堂形式是单调的,那么课堂氛围一定是枯燥的。不停地切换“频道”,让课堂在既丰富又不繁杂的环节下进行教学,是教师博学的一种体现,也是学生乐学的不竭动力。多方案、多策略、多假设、多收集资料,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的教案,并在学生达到一定能力基础之后,放手交给他们自己做一些对课堂有建树的事情。比如我在结束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一章教学任务后,在接下来各班每节课开场5~10分钟的时间里设置了“心动之地”,让班上学生提前一周准备材料,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向往之地,按照所学地理知识对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做介绍、演讲或ppt展示。学生乐于分享,不断创新,有的还配上了自己所经之地的照片、视频,有的通过书籍、网络查询汇集大量资料。让我见识了他们很多精彩的一面,为我的地理课增添了不少亮色,扩充了大家的眼界,提高了学习兴趣,熟练掌握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的学习方法。“心动之地”使得许多同学在地理课的主人翁意识相当强烈,从而课堂的参与度和活跃度较以往提高不少。

当然,我有时也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状态随时调整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多项感官发挥主观能动性,给他们呈现一堂堂生动活泼有价值有意义的课。例如在学习世界大洲大洋时自制简略图或者开展识图计时比赛、讲昼夜交替时进行模拟展示、学习我国行政区划时观看多媒体拼图、探讨环境资源问题时以不同身份进行辩论、讲中东问题时进行“模拟联合国”的活动等;在讲到地图知识一节时,让学生画教室平面图或学校平面图;讲到人口部分时,让学生针对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充分发言,开阔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独自去设计创作人口漫画;比如今天是“地球日”,学生的课前需要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即兴演讲做准备等等。

三、转变观念,联系实际,寓教于乐

面临刚刚接触地理的初中学生,笔者不敢完全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展示,但通过发言、演讲、课堂质疑等形式,发现孩子们的自主性完全超乎想象。例如讲到中东地区,给他们播放了中东战争的视频和图片,然后让他们分析这里为什么战火不断,所教六个班中有四个班的部分同学对战争原因归纳的完全正确,有的甚至说出了教材上没有的原因。可见,我们的学生群体中,特别是信息畅通的城市孩子对时事是非常关心也很感兴趣的。如果,只选择教师去讲,一定索然无味,但是大家一起来讨论,听他们的发言,有时还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对于新课程改革,笔者认为教师不管怎么变花样,最终目的还是让学生自主创新。一直以来,教师不难的是有意识地重视自己教法多样性,口号上大喊创新,但难的是研究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有的依然片面地将学生定义为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备一定能力的主体。大喊创新的口号,走的还是传统老路,学生即便有一个好看的分数,但没有自我学习的方法和能力,这样只会使学生陷入僵硬的思维,失去学习的兴趣。在新课改中,我们可以利用课改带来的契机,去全面评估和分析学生已经掌握的和自身能学会的,体察学情,清楚自己哪些地方可以放手,哪些地方仍需师生一起突破。比如引导、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在讲述到气候或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纬度大致相同的拉萨和成都,拉萨人皮肤黝黑而成都人皮肤白净,是因为拉萨的紫外线照射比成都更强;讲到地形时,分析为什么美国农民收入很高(一个人可以养活76个人)而中国农民大部分收入较低,其原因之一是美国国土一半以上是平原地形,适宜种植业发展,我国国土中三分之二以上是山地,不适宜种植业发展;讲天气时我会下载最新天气预报让同学们自己预报天气,而且配上原汁原味的背景音乐增加氛围,有时把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内容,有选择地纳入到地理教学中等等。这样,同学会发现身边的地理无处不在,自然而然地用所学的知识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同时不断在日常生活发现地理知识。不断的交叉运用,除了让已有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灵活,还会不断增加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减轻老师的教学压力,因为学生的以往经验已经在很多地理知识学习的道路上牵线搭桥,甚至超越老师所知、所想。

四、转变评价机制,避免教育动机功利化

注重过程与方法,与之相配套的,笔者在教学评价机制也作了相应的改进。比如,开学初为学生设计并发放了“地理之我行——记录袋”,避免让过程成为过眼云烟或流于形式。记录卡用于跟踪记录学生平时的个人代表作品、活动表现、课堂发言(次数及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学期结束时根据记录卡和考试的成绩两方面作客观的总评。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成功不仅来源于卷面,还体现在平时的发言、绘图、试验和猜想当中。

一系列的措施真正体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之后,孩子们渐渐注重自己能力和方法的提升了,“愿学、乐学、会学”的风气悄然进入课堂。欣喜的是,每上一节课,都能感受到他们给我的新奇和启发,他们的作品和成就也为笔者的教学丰富了资源!笔者不由得感叹,教与学的互动,简直就是一场双赢啊!

参考文献:

[1]王雄,孙进,张忆育.历史地理教学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01.

[2]梅桃源.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

[3]裴新生.地理教育中的思维·实践·创新.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授人以渔主动探究自主学习
“授人以渔”,使科学探究始于理性的假设
构建高效复习课堂的教学研究
让学生有效参与学习过程
关于提高医用化学教学质量的探析
主动探究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
“鱼”不如“渔” “渔”不如“欲”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