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下属分公司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途径
2013-04-29王东霞温庆明
王东霞 温庆明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遇到来自审计外部、来自企业信息化管理条件下和来自审计评价三方面的问题。本文针对以上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问题,结合通信行业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提出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两种主要途径:构建信息化审计体系和建立多维度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审计;评价指标
经济责任审计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一些思想认识误区和一定程度的困难和问题。本人根据从事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经验,分析在经济责任审计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完善国有企业下属分公司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途径。
一、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问题分析
1.来自审计外部的阻力。若被审计单位不积极配合,提供的资料不真实或不全面,使审计人员不能全面了解和发现被审计单位的问题,进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2.来自企业管理信息化条件下的控制漏洞。若存在控制风险,比如权限设置或职责分工不科学导致约束机制失效、网络传输和数据存贮故障会使审计数据出现异常或错误、对业务数据缺乏实时有效的控制手段。
3.来自审计评价的困惑。如任期政绩与发展后劲的关系,一般来说,对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内已实现的经济效益指标评价比较简单,而对未来发展后劲的评价相对来说情况复杂,难度较大,不好把握。
二、构建信息化审计体系——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途径
目前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已由财务收支线条转向业务线条,从业务前端寻找审计突破口是目前经济责任审计的常用方法,而寻找业务前端突破口的有效办法就是从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着手提取数据及业务验证。信息系统目前在通信企业应用很普遍,一般涉及的系统平台都会有十几个。常规的审计手段已经成为制约通信行业信息系统审计的瓶颈,快速完整提取系统数据是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构建通信行业信息化审计体系迫在眉睫。具体实现方案如下:
1.实现高效率数据采集
经济责任审计的现场时间较短,为了高效率完成审计任务,就必须在信息系统的技术配置上与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财务及其他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一定的关联关系,实现实时数据的采集。从系统数据安全性考虑,建议采取分离式的取数方式。这种方式对审计系统与业务系统间的耦合程度要求较低,仅需要定期按照一定的规则和逻辑从业务系统中采集相关业务数据,并在独立的审计系统环境中,进行分离式数据分析。
搭建一个统一的审计平台。在这个系统中,充分利用被审计单位现有生产经营系统,特别是利用经营分析系统数据集市和数据吞吐量大的特点,实现与各个主要生产经营系统的直接接口。由于通信企业客户规模和业务量极大,现有生产资源非常有限,难以满足大量数据存储和系统模型运算分析。为了不受限于生产资源及避免影响正常生产运营,考虑购置小型机,作为审计平台专用的独立设备,用于敏感数据的存放和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数据运算分析。这样我们就可以脱离被审计单位的控制,解决取数难的问题,自主从该平台中提取审计所需要的数据。
2.开展有效数据分析
获取了充分的审计数据之后,就需要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通信行业的特点决定了任何一个分公司的数据都是海量数据,要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有用的信息,这不仅需要审计工作的经验,更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智慧。为高效地进行数据分析,准确把握风险点,在前面提到的审计平台中,不仅要实现自动取数的功能,更加要结合以往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成果,为被审计单位发展设置一些关键责任指标,实现系统对数据的自动分析,从而为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并指明方向。以通信行业为例,我们从对影响公司经营发展最重要的几个方面,如运营收入、考核利润总额、数据业务比例、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客户数、投资计划等,设置若干个关键的监控指标,系统可适时对这些指标进行有效监控。
三、建立多维度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途径
从审计实践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它对于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领导干部的经营责任,防范审计风险,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现行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以货币计量的财务分析指标为主,适用于国有企业财务责任履行情况的评价,而对企业管理责任的评价不够全面,对社会责任更是缺少评价机制。我们认为,应重点考虑建立和完善以下几方面的评价指标:
1.财务责任评价指标
就评价指标而言,以财政部《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为基础,并适当调减相关财务指标。该体系以定量的财务指标为核心、结合评议指标的定性分析判断,给出最终评价结果。采用这种评价方法主要是考虑虽然财务责任由财务指标来反映,但从财务责任的产生来看,它体现了企业内部各方面的管理责任,因此将定量的财务指标与定性的基本管理指标综合在一起,才能全面评价管理者的财务责任。由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指标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有时侧重盈利能力,有时侧重发展能力,所以各个指标的重要性由客观权重来决定,通过财务指标和评议指标两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财务指标与评议指标如表1所示。
2.管理责任评价指标
由于企业战略管理、治理结构、组织管理及其实施管理的程序、方法对企业财务目标的完成产生重要影响,企业管理结果最终通过财务结果体现,因此管理责任方面只考虑对管理过程进行定性评价,具体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3.领导责任评价指标
可对企业领导担任特定职务期间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承担的责任进行界定,分为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体现在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的不同情况下,领导干部负担的直接责任、管理责任和领导责任是有所不相同的,具体指标如表3所示。
表3
4.社会责任评价指标
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主要由以下内容构成,具体指标如表4所示。
表4
3.企业节约资源能力的评价要素及指标
①资源管理观念;②制度及措施;③废旧物资利用率;④产品成本降低率;⑤能源消耗率指标
5.评价指标的正确使用
上述评价指标在具体设置时应充分考虑指标的相关性和可操作性。相关性是指评价指标所提供的信息应当完整、系统、有针对性地反映企业负责人任期内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以满足审计结果使用人全面评价其经济责任的需要。这就要求评价指标应在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内与企业负责人任期时间和职责范围相一致。可操作性要求评价指标的设置应该简略、清晰,无论是指标所包含内容还是指标的计算力求简单、易于使用,便于审计人员收集、核实基础数据和分析计算时的具体操作。
参考文献:
[1]厄尔·R·威尔逊等著,荆新等译,2004,《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审计署,2010,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3]郑石桥,胡本源,陈建国,李字立,2002,离任审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4]温素彬,薛恒新,2005,可持续责任附加值(SRVA);
[5]秦荣生,2004,“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与我国政府审计改革”,《审计研究》第6期;
[6]林雪飞,叶晓东,2010,谈经济责任的六种责任源,国家审计署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