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2013-04-29王克婴

理论与现代化 2013年6期
关键词:路径研究文化产业天津

王克婴

摘 要:产业的繁荣会促使城市的兴盛,而产业的衰败则必将导致城市的衰落。基于产业与城市之间这种盛衰与共的密切关系,本文从天津创意城市建设视角重新思考天津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路径,认为创意城市建设定位路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路径、城市文化活动路径与创意人才群聚路径是天津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有效路径,或将有益于天津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及天津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 天津;文化产业;路径研究;创意城市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3)06-0106-06

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城市经济的创新式发展引擎。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何与城市的历史和状况相结合,如何规划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是当前文化产业或创意产业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时也是我国许多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实践难点。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看,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创意城市的兴起,恰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文化产业在城市旧城区或工业区的集聚,使得逐渐萧条的城市地区重新走向繁荣,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了创意城市的形成;另一方面,作为人类文明集聚地的城市,也为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平台、空间和城市投资环境。但目前看,学术界对两者之间的关联研究明显不足,因而造成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方面研究的欠缺。

自2006年《天津市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文件出台后,天津市初步形成了由出版发行、数字内容与动漫、文化旅游、文化会展等八大行业组成的文化产业格局,建成了多个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但总体看,天津文化产业至今仍然缺乏具有标志性的文化产品、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以及较大规模的文化产业集聚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天津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单一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难以解决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之时,从天津创意城市建设视角重新探讨天津文化产业集聚发展路径十分必要,或许能对天津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创意城市建设定位路径

关于城市定位,有研究者认为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坐标系中综合地确定城市坐标的过程,[1]有研究者认为城市定位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及经济结构布局、基本建设规划的行为过程,[2] 也有研究者认为城市定位是找到城市的个性、灵魂和核心价值的过程。通过城市定位,城市可以形成与其他城市不同的独特的城市品牌。[3]显然,城市定位涉及城市资源、区域功能及城市特色三方面内容,城市定位就是城市根据自身资源及国家区域发展规划,经过合理的资源配置之后制定出能够彰显城市个性、灵魂和核心价值的城市发展方向。

从世界城市发展史看,城市的经济形态往往决定了城市的发展模式。工业时代,工业产业主导了工业城市的发展,而如今随着文化产业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创意城市纷纷涌现。无论是世界性创意大都市伦敦、东京、巴黎、纽约,还是区域性创意城市堪培拉、班加罗尔、柏林等,文化产业发达的城市无一不是创意城市。这表明,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与创意城市的建设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创意城市建设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天津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看,至今仍面临产业规模小、集聚程度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的问题。无论在文化产业园区的数量方面,还是集聚规模方面或发展总体水平方面,天津不仅不能与北京、上海相比,也落后于国内其他一些城市。尽管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天津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整体集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缺乏与创意城市建设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布局始终是重要的原因。自2008年以来,天津文化产业一直根据“两带三区多组团”的产业发展设想在建设,体现了天津市文化产业在各个行政区域齐头并进均衡发展的思路,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恰恰可能是这种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天津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显然,如果文化产业忽略和脱离了创意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将不利于整合优化和合理配置城市的资源,也不利于促使产业和城市的共同发展。

基于创意城市理论,可以从以下方面将天津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意城市建设的定位相结合:

第一,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意城市性质定位和发展方向相结合。创意城市性质定位是指城市在未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或主导性城市功能。城市发展方向就是城市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模式。创意城市性质定位决定了城市的发展方向,文化产业则为创意城市的形成发展奠定基础。虽然,如英国学者Landry指出的那样,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城市都是文化产业最集中、最发达的地区,但是,创意城市的特色却会因为城市的个体差异而不同,创意城市的发展模式也各不相同。与天津创意城市性质定位和发展方向相结合,意味着天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的时候有必要首先考虑这些问题:天津未来要建设什么特色的创意城市?要重点发展哪些与创意城市相匹配的文化产业?而基于创意城市的成长,这些产业如何产生集聚效应?只有理清了这些问题,天津文化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利用城市资源、清晰地把握产业发展脉络并打造出城市的特色和品牌。

第二,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形象定位相结合。城市形象是城市借助建筑物、道路、旅游景点或市民行为、城市管理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综合展现的城市整体风貌并给人外界的总体印象和感受。城市形象能够充分展现一个城市的文化传承与内涵,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特质。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国城市建设的雷同化倾向,有利于创建富有个性和特色的品牌城市。从国内外城市发展实践看,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过程也是创意城市建设形成及城市品牌塑造的过程。因此,天津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据本区域历史文化与地理资源,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将城市特质予以提炼、升华,进而塑造独特的天津城市形象。必须注意的是,天津城市形象的构建,要充分反映城市公众的心理需求与价值取向,使之在感知城市各方面要素和传播信息的接触中,逐渐形成对城市形象的认知与支持。

第三,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城市文化定位相适应。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指出:“人类所有的伟大文化都是由城市产生的。”[4]城市文化是城市历史发展的积淀,它不仅指城市代表性的景观特色,更重要的是城市的精神气质、文化特质,以及其他城市不能替代的独特物质与精神风格。与天津独特的城市文化定位相结合,天津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就能更好地抓住城市文化的灵魂并集中体现城市特质。如果说北京是“皇城文化”,西安是“古都文化”,上海是“海派文化”,杭州是“休闲文化”,天津则可以称作“民俗文化”。天津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相声以及独具特色的方言,似乎早已经在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的特质与文化。而天津文化产业的发展,则应该基于天津的城市文化传承和文化特质,打造出可以展现一个地区自信力、凝聚力和独特魅力的最佳文化产品。

二、城市文化遗产保护路径

城市文化遗产是指城市发展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和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5]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二者包含了能证明某地与众不同的一切文化资源。由于城市是在人类历史活动的时空框架中、在文明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生成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城市本身就是一种文化遗产。[6]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在于,对城市而言文化遗产展示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显示我们来自何处,使我们的存在感有所寄托,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产业而言,文化遗产如昔日的建筑、艺术品、传统、价值观与技艺可以让人从中获得创造的灵感,并可以直接将其作为能够产生巨大经济价值的文化产品。

文化遗产对于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决定了城市文化遗产所在地往往是文化产业集聚的最佳场所。而利用中心城区的工业建筑遗址发展文化产业,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文化产业集聚过程中,空间以一种特殊的形式成为生产资料,为文化产业所利用,新的消费空间在旧的生产空间的躯体中萌芽。[7]在城市物质文化遗产为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场所的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提供流行的文化符号,使之成为体现文化价值观、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与此同时,新的文化消费观也改变着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方式。过去,人们认为只有在当今不能再继续发挥昔日功能的才是文化遗产,即认为文化遗产是与现代社会生活脱离的。而现在,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文化创意,文化产业能够使古老的文化遗产成为时尚的精神消费的产品,不仅保留了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还同时保持了文化遗产的经济属性,使文化遗产不仅作为文化标志而且具有实用价值,实际上,这是用最好的方式保护了城市文化遗产。

在借助城市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天津近些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而模仿性强、创意性弱是其中的问题之一。所谓模仿性强、创意性弱是指天津在利用城市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以学习和模仿国外模式为主而很少具有独特的创造性。比如,天津文化产业园区主要模仿国外利用工业遗产的仓房厂房模式而建造,建成后园区内也基本与国外的一些园区一样,不外乎画廊、时尚店、小礼品店以及咖啡馆、饭店之类,更多的是商业化气息而鲜见文化创意。同时,雷同的产业园区建设,造成了宝贵的城市资源的浪费。再如,在城市文化旅游方面,天津海河的文化旅游开发和建设也主要仿效伦敦泰晤士河、巴黎塞纳河等开发建设的成功案例。这些文化产业项目虽然短期内见效快,但是难于持续发展。因为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忽略了与天津城市特质的对接,导致新服务领域、新经营业态和新运营模式的创意开发严重不足,不仅难以持续满足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无法辐射周边其他区域市场,不利于天津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因为从世界文化产业实践看,特色、个性与创意才是文化产业最大的特征。

分析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在于,天津在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存在重近代轻古代、重西洋特色轻中国特色、重名人名居轻百姓民居的弱点。如属于古代明清时期民居建筑遗存的“老城厢”,在历时600年之后被夷为平地,天津旧城遗韵随之消失殆尽。与此同时,天津近代遗存下来的华美而坚固的“五大道”等西式小洋楼保存完好并形成奥意俄等七大异国风情区,成为“近代中国看天津”的旅游景区。但是,近代西式小洋楼并不能代表民居老城厢所蕴含的意义及价值。在旧城改造中,代表民风民情、承载民间传统文化文脉的民居及民间建筑的消失,使得天津诸如京剧、相声等精神文化产品也失去了物质性载体和基础,文化产业无法在这些领域找到集聚的场所和相应的消费群体。从产业发展规律看,文化产业是以“内容为主”的产业,天津的地方文化资源就是天津特色,就是天津城市核心竞争力。正如波特认为的那样,“全球经济中最具有持续竞争优势往往来源于地方性因素。”[8]

由此可见,天津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密切相关,文化遗产保护得越好,文化产业发展得越好。而要保护好文化遗产首先要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对城市发展及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及意义,正确处理保护文化遗产与发展天津经济之间的关系、尊重历史文化传统与城市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城市长远利益与短期效益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在具体的保护上下功夫,及时出台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最后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内外尤其是国外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成功的经验,并运用到天津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及城市建设的实践中。

三、城市文化活动路径

城市文化活动是在城市这个特定的区域,由城市管理者或社会组织者发动、由广大市民组织和参加的与城市文化相关的群众性活动,典型的如城市文化艺术活动、城市各种节庆活动及各种娱乐消遣活动等等。通过多种多样的城市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城市居民的业余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并为人与人之间、不同利益团体的人们之间提供联系的机会,让他们为城市的共同利益而合作。[9]城市文化活动是创意城市的重要内容,文化产业的发展如果与城市文化活动相结合,一则可以使其文化产品深入城市普通市民的生活,既可以更好、更快捷地了解城市市民的精神诉求,也可以让文化产业为大众所了解接受并积极参与其中,拓宽文化产品潜在的消费市场;二则可以充分发挥城市民众的聪明才智,使文化产品更精确地表现城市文化丰富的内涵,推动城市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文化品位和生活质量。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许多城市的文化活动,如城市的各种节庆活动、展会活动、时尚活动和艺术节日,已经成为城市复兴的重要手段。影响较大的如巴黎、伦敦、纽约、米兰等城市的时装周活动,戛纳、好莱坞、东京、威尼斯、柏林等城市的电影节活动,华盛顿、新加坡、巴黎等城市的各种大型会展活动,布拉德福、诺丁汉和莱斯特等城市的嘉年华活动,还有加拿大西部重镇卡尔加里的牛仔节和慕尼黑啤酒节等各种各样的城市活动。可以发现,几乎每一个世界著名的创意城市都有一种同样著名的城市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持续时间长,内容丰富,活动期间也是城市文化产业及其产品或服务最赚钱的时候。相比之下,天津文化产业在经历了前些年的建设发展后,现在却面临冷冷清清难以维系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天津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开放度不高,缺乏经典的、能够吸引国人甚至引起全球关注的城市品牌文化活动。天津的文化产业,无论是文化产业集聚园区还是文化旅游产业景区,普遍缺乏具有创意性、吸引人的大众文化活动,更多的是传统型的就餐、观影、购物和游览等消费项目,单一的消费活动再加上较高的消费水平,使得普通市民很难经常性光顾。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悖论:一方面,天津文化产业脱离大众,曲高和寡,参与者少;另一方面,天津市居民的人均文化消费偏低,文化产品有效供给不足。据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调查资料显示,2009年天津市居民全年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3422元,其中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消费人均支出468元,仅占总消费支出的3.4%,表明天津文化产业所生产的文化产品及服务尚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10]这显然不利于天津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文化建设。

借鉴国际经验,天津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城市文化活动的结合,以促进天津文化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发达。

第一,将活泼“动态”的城市文化活动融入“静态”的文化产业以增强文化产业的活力和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场所一般都具有“静态”的特征,而城市文化活动普遍具有“动态”的特色。城市是市民生活的载体与空间,文化产业积淀了大量城市文化信息,而这些文化信息的传达或表达都需要借助“动态”的城市文化活动。“动态”的城市文化活动可以弥补“静态”的文化集聚场所人气不足的问题,促进城市中人们的相互交往,使人与环境之间能够完美地结合,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

第二,开展富有“创意”的城市文化活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浓厚的创造性氛围。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文化活动都给人带来愉悦。事实上,在我们的业余生活中,被动的娱乐活动和群体性活动占据了绝对优势,而很少见到那些有创意性的活动。[11]而创意性强的文化活动可以为城市中的人们提供一种充满活力的高质量的生活,从而营造一种富有生命力和创造性的城市生活环境,吸引众多的创意者的到来。这样的环境,正是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

第三,将城市文化活动作为对外文化交流和商务交往的平台以宣传、销售文化产品。城市文化活动在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同时,由于其大众化、趣味化、创意化的特点,有可能成为宣传与销售本地文化产品最好的途径。通过城市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吸引本地的民众,还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城市周边、整个区域乃至整个世界的人群,使城市本身不仅成为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最佳场所,也成为人们沟通交往并销售文化产品的平台。从这个层面看,城市文化活动本身也成为一种文化产品。

四、创意人才的群聚路径

无论是创意城市建设、城市文化遗产保护还是城市文化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具有创造性思维和掌握新技术的创意人才。这些创意人才包括科学家与工程师、大学教授、诗人与小说家、艺术家、演员、设计师、建筑师,还包括编辑、文化人士、智囊机构成员、分析家以及其他“舆论制造者”。[12]这些人才普遍具有强烈的个性,专业功底深厚、行业经验丰富,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及个人独特的看法,他们善于发现未被挖掘的新领域。只有当城市创意人才的聚集达到一定的规模时,城市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才具有可能性;只有当城市创意人才的聚集和城市文化产业的集聚达到相匹配的程度,才能促进区域的经济增长并带动区域就业率的提升。

根据学界的研究,文化产业人才占劳动力人口总数的比例,多伦多是36%,华盛顿是40%,波士顿是 37%,旧金山是是36%。[13]而我国目前,文化产业人才严重不足,既缺乏文化产业高级管理创新人才、文化产业高级经营人才,也缺乏适应信息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高技术化人才。总体看,我国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的总量、结构、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即使文化产业较为发达的上海,其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还不到千分之一。相比之下,天津在国内更不具有创意人才的资源优势,天津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各类创意人才如高端创意人才和策划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巨大缺口,这极大地制约了天津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天津创意城市的建设。因此,天津要保持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使城市成为创意人群的聚集之地。美国学者理查德·佛罗里达认为,世界经济实际上是围绕着一群称之为“全球人才磁石”的城市运转的。对于天津来说,要吸引创意人才,就要努力成为吸引创意人才的“磁石”,要加快创意城市的建设,美化城市环境,开展城市文化活动,并营造宽容的城市文化环境,使城市成为创意的温床。历史的经验表明,一个拥有宽容的态度与多样性的生活方式的城市才能成为创意城市,才能真正地留住创意人才。因为宽容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从而产生更多的创意,强大的创新能力能为城市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产品、新技艺、新思想及新创意,从而聚集高科技产业,实现城市的经济繁荣,成为创意城市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波特教授在 1998 年发表的《产业集聚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中认为,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形成原因在于产业集聚能够提高集聚企业的生产率和持续创新能力,降低企业进入的风险,而人才正是产业集聚的源泉。因此,基于吸纳创意人才促进文化产业成长的目的,天津应以开放的心态创造多元的文化生活,塑造多元的城市风格和良好的城市形象,努力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特别是那些既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又具有宽阔国际视野的海外留学归国人才。

在吸引外来人才的同时,天津更要注重培养本地的创意人才,要依托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培养综合性的创意人才。因为大学在创意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区域智力中心和技术的孵化器,吸引着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此外,天津市还应充分发挥天津现有高等院校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构建完整的文化创意人才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体系,并且加强与海外一些相关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培养文化产业所需的各种人才。

当然,天津要吸引和培养创意人才,还需要出台一系列人才支持政策和保护政策,建立完善的政策保护制度以保护创意人才的权益。对于高度创造性的创意经济和创意人才而言,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是企业和个人获得预期收益的保障。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就无法保护创意人才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及由此而产生的权益,也就难以吸引和集聚创意人才。因此需要建立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和司法体系以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维护创新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张复明.关于城市定位的理论思考[J].城市规划,2000,(3).

[2]王忠文.现代城市定位理论及其发展[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3,(10).

[3]张登国.城市定位及其理论基点探讨[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8,(1).

[4]〔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M].哈尔滨: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88.106.

[5] 郑大伟,阮平南.城市文化遗产与文化元素的性质[J]. 学术论坛,2007,(4).

[6]单霁翔. 留住城市文化的根与魂[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7]石崧.上海创意空间的崛起与城市复兴[J].上海城市规划,2007,(3)

[8]〔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J].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24.662-664.

[9]〔英〕查尔斯·兰德里. 创意城市[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82.

[10]天津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快天津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报告[J].求知,2011,(4).

[11]Carl Rogers,“Toward a Theory of Creativity,” in On Becominm a Person:A Therapists View of Psychotherpy[M]. Boston :Houghton Mifflin,1961.348.

[12]〔美〕理查德·佛罗里达.创意阶层的崛起[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77.

[13]〔美〕理查德·佛罗里达.创意经济[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05.

猜你喜欢

路径研究文化产业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天津卷
《天津之眼》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高校校企合作中构建第三方平台的路径研究
天津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