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探写,让阅读与写作“互惠互赢”
2013-04-29李泱
李泱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就如何在读中探写、提高写作水平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阅读;写作;联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这句话道破了读与写的紧密联系。早在古代也已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说法。显然,教师已经意识到只有在读中探写,才能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关注表达,提高写作能力呢?
一、细解文本,模仿练笔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表达欲望,学习了课文中的语段,让他们模仿课文例子,用自己掌握、积累的语言文字对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描述,正是满足了儿童的心理需要。通过课内的范式学习、课外的有效“倾吐”,把两者联系起来,使之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从而能迅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里,我认为让学生学会仿写是训练学生表达的最好形式。
1.模仿修辞手法练笔
遣词造句是写文章的基础,词、句对于一篇文章来讲,就好像砖头和房子的关系一样,尽管小,但它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应从最基本的句子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一些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特别值得学生仿写,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反问句等。教学中,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当场练笔,使句子生动形象。
2.模仿描写手法练笔
文章中有许多描写手法值得学生仿写。如,四年级《天鹅的故事》,在引导学生感受天鹅破冰的壮观场面,被天鹅的勇敢无畏、无私坚强深深打动之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阅读这两个场面:一个是对一只老天鹅破冰场面的特写;另一个是对众天鹅破冰场面的描写。有点、有面,点面结合,这是关于场面描写的一种方法。随后我鼓励学生采用这种方法写一写拔河比赛时的情景。这一教学环节,将感受场面、学习语言、情感熏陶、领悟表达有机结合在一起,很自然地实现了阅读与表达的相互结合。
3.模仿篇章结构练笔
结构的仿写可以是段落结构仿写,也可以是文章结构仿写。学生接触较多的文章结构是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先概括后具体等。教学中,教师要相机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二、关注表达,多管齐下
我认为: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掌握了较多的写作方法,拓展练笔比较适合他们。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必须把课文教学延伸到课外,从关注文本的表达入手,创设情境来训练学生的表达。把训练表达与相关的生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课外阅读、生活经历来充实课文教学,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加灵动而丰满。
1.巧填课文空白
作者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己,让读者循着作者的思路去思考、想象。让学生填补出这些空白,既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又能使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内容,披文入境,融合进文中,走入人物心中。这样的设计可谓一石三鸟。当然,这些空白处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话可写,这样的结合点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丰富故事情节
我们的教材中,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给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间。教学中,我有选择性地让学生在熟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一些诗歌编写成一个个小故事。这样既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学生大多是非常喜欢的。
3.感受人物内心
有些课文,从文本内容表面看不到什么,但是仔细研读,就会发现,其实在文字的背后,还有着更深层的东西等着我们去挖掘。
4.续写课文结尾
有许多课文的结尾处,虽意犹未尽却戛然而止,留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教师引导学生,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5.撰写读后感想
在学生研读课文的同时,或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特点之后,引领学生进行研讨、探究、议论、评价,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类文章,抒写学习所得、所思等,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思维和思想认识水平。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教材中丰富的训练内容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鲜明的画面和可以延伸的思维空间。读写结合培养了学生想象和创新的能力,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目的。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细细解读文本,以作者的文本表达方法為基石,善于捕捉机会,挖掘练笔的素材,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练笔,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表达,决不可简单机械地重复练习。这样,才会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阅读教学得到有效的延伸。
参考文献:
孙玉娥,赵福玉.小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4(06).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