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识教育的内涵及其运用策略

2013-04-29杨翠霞

河南教育·高教 2013年6期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职院校教学

杨翠霞

摘 要:赏识教育是一种体现着人文关怀的、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它旨在通过教育工作者用赞扬、欣赏的方式去发掘、鼓励被教育者自身的潜能。从近年关于赏识教育的研究来看,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赏识教育应用在教学中,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各级各类学生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职院校;教学

高职院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具有学习能力强、精力充沛等特点。如何发掘他们的潜力,激发这一群体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是当下学者研究的主要问题。赏识教育是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欣赏、赞扬的方式教育学生学习新知、探索未知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基于此,笔者针对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引入赏识教育,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参考、为实践者提供借鉴。

一、赏识和赏识教育

(一)赏识

赏识别人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鼓励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赏识教育是一种肯定人的教育,也是对渴望得到赏识的人的人性化考虑,教师给予学生的信任、理解和宽容,是实施赏识教育的根本,也是新型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其本质表现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暗示、激励和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上进的欲望。赏识教育可以让学生看到真实的自己和向上的自己,能够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

(二)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人性教育,实施赏识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对象是学生,所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必须建立良好的关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激励,这是实施赏识教育的前提,也是转变教育理念的要求。赏识教育是一种理念和思维方法,是教育者苦苦追求、不断探索的结果,是创新型的教育理念,其方式直指生命本身,并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

二、赏识教育的功效

(一)培养学生的信心

提倡对学生的赞扬、激励、理解是赏识教育的追求。学生听到老师的一句表扬,他们做事的动力就会有很大提高。赏识教育认为,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鼓励和支持,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赏识教育注重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这也与心理学中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谋而合。

(三)培养学生的意志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情感倾向不仅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推动力,而且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助力。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且根据目的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情感倾向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推进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有一些学生喜欢某一门课,在学习上便会表现出巨大的热情,能够克服困难,知难而进,获取优异的成绩;但是对于不喜欢的科目,却是漠不关心,学习上停步不前,畏难、焦虑心理不断削弱自身这一科目的意志。学生的特点是心理波动大、易受暗示,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通过对好人好事的褒扬,对书本中人文精神的赏析,不仅能够为学生树立榜样,而且能够激起学生“模仿”的热情和促进积极情绪的养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

三、赏识教育的运用策略

(一)确定赏识教育对象,制定赏识教育目标

确定赏识教育的实验对象时,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坚持标准统一的原则,统筹兼顾,要在实施赏识教育的实验班级与对比班级中确保其组成结构、班级水平的合理性、一致性,实验才能更准确。另外,在选定实验对象与对比对象后,在两者的教育中,要客观公正,做到教学条件与时间的一致,不搞特殊化、形式化,这样才能限制因特殊原因而引起的不利因素。

在赏识教育中,赏识教育的目标是实施赏识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赏识教育的主线,赏识教育的目标有不同层次的划分。就学生层面而言,赏识教育坚持促进学生发展的重任,它对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起着协调作用,赏识教育在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和情意水平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增强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自信心方面,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师应进一步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进一步夯实专业知识,提高语文教学的手段,扩大语文教学的知识面,努力以学生的爱好方式开展教学,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本,强化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实现语文教学和学生发展的协调统一。

教育环境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保证,教育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能否正常进行和教育质量能否提高,教育环境层面的目标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一切资源,同时,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营造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师关系,逐步形成一种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教学环境。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赏识教育的前提

在赏识教育中,教师同学生的情感交流应处于一种平等的状态。平等地对待学生,注意与学生情感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时间、场合,对学生的错误要宽容,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多赞美、少批评是塑造良好师生关系的有效手段,也是实施赏识教育的前提。

心灵共通是教师教育和学生成长的枢纽,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来自教师的关心与尊重,让每个教师都体会到学生迫切发展的欲望,这对于赏识教育而言是最好的实践。心理学理论认为,感情是一只无形的大手推动着人们的行为倾向。给学生足够的尊重与鼓励,学生才会喜欢语文教师与课堂,从而学习热情变得高涨。

在与学生的沟通中,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用不同的方式,有些情感沟通可以面向全体,而有些则需要个别沟通,合适的交流方式、时间、场合可以大大增进学生与教师的感情。对于学生的错误或缺点,教师应学会用鼓励性的话语去激励学生,使他们知错能改。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是教师良好师德的体现,学生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肯定,就会从心理上产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慕,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学生普遍比较单纯,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有着强烈的表演欲望,获得的赞美越多,就越会希望自己做得更好,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在学习、行为、习惯、思想等各个方面有了改进和发展,渐渐接近教师的期望值。

(三)确定实施赏识教育的内容

1.课堂教学是实施赏识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也是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所以在实施赏识教育中,要重视课堂教学交际化、互通化。在课堂上,有的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有的则缺乏表达自我的信心。这就要求教师扮演好组织者、管理者、鼓励者、参与者、解难者的角色,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错误采取积极的态度,并力求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课堂互动,从而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赏识教育理念下的文本教学

以语文教学为例。教师与学生间的思想交流、智慧碰撞,可以使学生感到语文教育不再是一种空洞的说教,而是听了有理、学了有用,从而产生一种认同。学生与文本是一种互为主体、互相解释、互相沟通的关系。学生以其自身丰富的期待视野,主动去理解文本提出的问题,在这种互动中,学生与文本传达的内容达到和谐,可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浸润,从而蜕化出新的自我。也只有在这种教师、学生与文本间的和谐共振中,语文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敦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曾文波.赏识教育应注意的几个原则[J].湖南教育,2009,(11).

责编:赵 东

猜你喜欢

赏识教育高职院校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