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如何突破红色网络德育机制困境
2013-04-29史伟赵堃
史伟 赵堃
摘 要: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红色网络文化作为网络化的红色文化形态,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如何以学习“十八大”精神为契机,创新德育形式、拓展德育载体、拓宽德育渠道,打造中国特色的红色网络德育工作平台,成为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立德树人;红色网站;德育机制
在青年学生“无时不网,无处不网”的今天,高校红色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成为推动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新平台。可以说,构建高校红色网络德育机制,已经成为一项事关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性任务。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将校园网建成立德树人的新阵地,秉承“育人为先、德育为先”的宗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红色网络德育机制,已成为当今高校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提升德育成效的迫切要求。
一、高校红色网站的发展及其作用
(一)高校红色网站的发展
我国高校的第一个红色网站是1998年清华大学汽车工业71班自发建立的网站,该网站的宗旨是:宗马列之说,承毛邓之学,怀寰宇之心,砺报国之志。随后,各个高校的红色网站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这对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起到了推动作用,使大学生德育工作在网络平台下思路更开阔、内容更全面、手段更丰富、速度更便捷、效果更突出。2004年,“中国大学生在线”的开通运行,标志着高校网络德育进入了深化拓展的新阶段;而2005年以来涌现出的博客、网摘、微博等红色网络传播新载体,则使高校德育对网络技术形式的应用进入了一个主动创新的探索新阶段。
(二)高校红色网站的作用
红色网络文化具有先进性、思想性、知识性等多重特点,承载着我国主流价值观的灵魂,也体现着现代网络技术在传播文化、传授知识、传送理想、传承文明、传递正能量等方面独特的优势,它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构建先进的网络文化贡献了力量。首先,红色网站是传承红色文化的新型载体,具有继承、传播和发展红色文化的作用。其次,红色网站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型模式,为我国高校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定准了方向、确立了目标,引领网络文化向高品位、高层次健康文明地发展。再次,红色网站是“青马工程”的培训基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红色网站宣传先进思想、传播先进文化、传递正确的方针和政策,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培训教材和学习平台,成了培养红色青年的摇篮。
二、当前高校红色网络德育机制的困境
(一)红色网站管理权责归属不明,导致网络德育工作机制不能有效发挥
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主要倾向于选择由党委组织部(28.32%)或由党委宣传部与网络技术部门共同负责(21.17%);学生主要选择由学生工作部门(32.76%)或由思想政治教育主管部门与网络技术部门共同负责(19.45%)。这反映了当前高校红色网站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管理权责归属不明的问题。这种状况直接弱化了红色网络德育工作机制效能的发挥。
(二)网站建设不健全、网站内容更新缓慢,导致德育工作缺乏可持续性
部分红色网站的建设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现象。有的红色网站与其说是网站,还不如说只是几个简单的网页,内容寥寥无几;有的版块则是有标题无内容;有的则出现“死更新”,网络内容多年没有更新。这些情况都显示了当前红色网站发展的动力不足、难以维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症结。
(三)红色文化主体单一、形式单调,导致德育工作缺乏足够素材
目前,我国高校红色网站在内容设置上过于强调政治教育功能,有的只宣传党的政策、理论,或是只转载马列经典著作和文章,或是只刊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红头文件”,普遍存在着对大学生的精神现状把握不准、网站内容与大学生的“红色精神文化”诉求难以有效对接的问题,这也大大削弱了红色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方面的实效性。
(四)红色网站线上线下缺乏有效互动,导致吸引力不足
有的网站虽然设立了《在线交流》版块,目的是能够提供一个让学生与老师、师生与领导互动交流的平台,但是没有发挥实质作用,往往流于形式。
综合上述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当前高校红色网站虽有“红之形”,但缺乏“红之实”,红色网站的影响力和教育的实效性明显匮乏。“有意向无动向”“有传播无拓展”“有学习无体会”“有过程无内容”俨然成为当前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通病。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红色网络德育机制困境的突破
(一)在管理机制上明确红色网站管理权责的归属
秉承“十八大”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各高校应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中心。该中心应承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与教学科研任务,负责对网上思想文化和舆论信息的监控与管理,从而最大化地发挥红色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效能。
(二)准确解读“红色”内涵,提高网络德育的科学性
对于“红色”,我们要准确解读它的内涵。“红色”应该包括符合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一切思想和风格,而不应当仅仅被误认为只有党史、党政教育才是“红色”。当前,高校红色网站既要避免全是枯燥的党政教育,又要避免完全偏重点击率而忽视价值文化方面的引导,应当特别注重当前红色教育的方式、方法创新,倡导以多样化和开放灵活的方式来宣传社会主流价值观。
(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强化德育服务理念
一是开设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网络模块。首先,开设丰富多彩的网上党校专栏。开设网上党校,为大学生提供入党导航。其次,运用网络传播优势,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再次,创建大学生择业教育专栏,培养他们正确的就业观。二是创办特色栏目,增强网站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利用红色网站将内容和形式的定位指向本校的学生,关注他们身边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着眼于本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之所需。把严谨的思想政治理论、严肃的思想道德修养等德育的核心内容,变成深入浅出和生动活泼的网络文化形式。
(四)利用网络优势做好红色教育和文化传承
一是增加影音比重,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网络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的多媒体性。因此,红色网站在建设中应该特别注重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增加影音资料的比重来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二是实时更新,增加互动性,提高参与的价值性。首先,紧跟社会热点,报道新闻时事,让大学生自由地参与讨论。其次,关注学生身边事、关注学生的利益诉求。改变传统的“政治说教”的教育方式,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让道德教育扎根于学生生活中,从而使红色网站建设从限制性功能向发展性功能转变。三是设立并积极运用网上论坛、在线交流等互动模式,架设师生沟通和交流的平台,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五)大力宣传红色网站,打造品牌效应
对学生来说,红色网站依旧是新生事物,要想吸引他们“长期注意”,“首次注意”的形成是必要条件。高校红色网站的受众是本校学生,因此在校内媒体上宣传是必要和必需的。高校可以举办发布会,推介和宣传红色网站,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内的海报、广播、报纸等进行大力宣传,来吸引广大学生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张泽伟.“红色网站”为何缺乏吸引力[J].瞭望,2002,(9).
[2]蔡继红.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2).
责编:思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