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脑损伤患者改善脑循环治疗的时机研究

2013-04-29林承怀王丹吴芳萍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颅脑损伤

林承怀 王丹 吴芳萍

【摘要】 目的 观察颅脑损伤患者在不同时间窗应用改善脑循环药物治疗后的预后情况。方法 101例患者分别予伤后(术后)24小时、第3天、7天以后三组开始使用改善脑循环药物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早期使用改善脑循环药物恢复良好的比率较高,重度残疾的比率较低。但伤后(术后)24小时使用组的死亡率高。结论 颅脑损伤后或术后第3天开始使用改善脑循环药物治疗,既能提高患者的预后,又能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颅脑损伤;改善脑循环;治疗时机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06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23-02

近年颅脑损伤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多为病情危重的患者,病情变化快,预后差,死亡率高,除了常规的抢救治疗外,何时开始使用改善脑循环药物既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又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指南。就101例颅脑损伤患者在不同时间窗应用改善脑循环药物治疗后观察患者预后情况,并做相应的对照,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6例,女性35例,年龄19-71岁,平均4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3例,高坠伤20例,摔伤16例,殴斗2例。损伤程度:特重型颅脑损伤11例,重型颅脑损伤48例,中型颅脑损伤42例;其中手术78例。101例患者按使用改善脑循环药物的时间分别分为:伤后(术后)24小时组,3天组,7天以后组,三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或手术后予常规脱水降颅压、营养脑神经、防应激性溃疡、能量支持等治疗,并分别于24小时、第3天及7天以后开始予长春西汀30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天,连续使用2周-4周,改善脑循环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GCS评分和GO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其中GOS评分:Ⅰ级为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性障碍;Ⅱ级为中度残疾,呈现部分神经障碍,但可独立生活;Ⅲ级为重度残疾,精神意识及神经障碍无明显好转;Ⅳ级为植物人状态;Ⅴ级为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2 结 果

患者治疗后24小时使用组与第3天使用组GCS评分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GCS评分无增高;治疗后24小时使用组、第3天使用组与7天以后使用组GCS评分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GCS评分增高,见表1。

3 讨 论

对于颅脑损伤出血,这个时间窗应是指从血管破裂出血开始到形成凝血栓子不再出血为止,一般认为颅脑损伤后脑出血的高发时间在伤后24小时内,24小时以后再出血的机率较少,这时应用改善脑循环的药物能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增加血管平滑肌松弛信使C-GMP的作用,选择性地增加脑血流量,此外还能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人体血液粘度,增强红细胞变形力,改善血液流动性和微循环,促进脑组织摄取葡萄糖,增加脑耗氧量,改善脑代谢。早期使用改善脑循环药物能有效提高患者的GCS评分,改善患者的神志情况。

伤后脑水肿的形成是脑外伤最为重要的病理改变,2-4天是脑水肿的高峰期,改善脑循环的药物能改善血肿周围及远隔区的血流灌注梯度,可以有效地清除血肿周围的水肿带,减轻继发的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保护脑组织,促使意识障碍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目前对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改善脑循环药物治疗的时机还没有统一的观点,根据以上分析研究,第3天开始使用改善脑循环药物较7天以后开始使用,预后恢复良好的比率高,重度残疾的比率低;但较伤后24小时使用组的死亡率低,不仅能提高患者的预后,又能避免因患者死亡引起的种种隐患。

猜你喜欢

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法医病理分析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镇静对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呼唤式护理干预策略对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意识水平及促醒状况的影响
护理路径对老年颅脑损伤后智力缺损及精神异常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
颅脑损伤死亡的法医病理学研究
颅脑损伤后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探讨
车祸致颅脑损伤伤残鉴定分析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与损伤部位相关性研究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手术后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分析
人工硬脑膜补片在大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