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背景下如何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013-04-29胡艳

新课程学习·上 2013年6期
关键词:立足点历史教学情感教育

胡艳

摘 要:中考背景下更容易考查识记能力,而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立足点在哪里,如何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突出情感教育,教师应该如何深入、恰当地贯彻下去,如何在当今社会价值体系容易出现变化的情况下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爱国主义情感,怎样才能把情感教育融入应试体系中,着力尝试从一线教学实践中总结些简单的建议。

关键词:历史教学;情感教育;立足点;教学方法;素质教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第二子目“南京大屠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讲课途中,一名学生对南京大屠杀的侵略本质提出了质疑,该学生甚至认为“南京大屠杀死去的人是活该!”“政府打了败仗,还要骂别人!”这样的观点震撼了我。从教五年多,第一次对学生的言论有了难以抑制的愤怒。愤怒之余,思考:学生会说这样的话,是不是我们的历史教学出现了缺失?为什么一堂课下来,最基本的课标要求我们却没有能够实现?我们的历史课堂,除了记忆、练习、考试,还剩下些什么?在中考的大背景下,应该如何弥补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缺失?

一、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立足点

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初中历史课程的目标是: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民主与法制意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相互渗透、交织的,了解、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知识与能力目标;在教师引导、促进学生在分析探究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情境中感悟信念,形成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科学知识的掌握、学习方法的获得是中性的,它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能会带来消极的结果。正如我开头所提到的现象,这样的观念不得不让人忧心忡忡。所以,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会对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起着方向性的引导作用,激励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能为社会进步发挥积极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的心理过程是一个层层递进、由低级到高级的心理活动过程。要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依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并借鉴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深入地把握和科学分析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和情感世界的变化。

二、历史教学中如何突出情感教育

很多学生说历史,不就是背嘛。其实,不光是学生,包括其他学科的教师,学校的领导,他们几乎无一例外都认为一堂比较好的历史课就是把知识点讲清楚,给学生当堂把内容背清楚。甚至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被误导,进入这个误区。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把学生情感变化作为认知行为的结果来研究,就可以制订出情感目标的认知内容和情感内化层次,使之变成可操作、可检测的教学目标体系。

1.确立情感目标的认知内容

就目前新编初中历史教材而言,绝大部分历史知识点都饱含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如,“商鞅变法”体现出秦国新兴地主阶层勇于改革、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唐太宗善于纳谏,表现出知错就改、服从真理的理智感;还有敦煌飞天的情韵、蒙娜丽莎的微笑等则渗透出强烈的审美感。可见,历史学科情感目标的内容应该体现在经过过滤、升华了的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上,可划分为道德感、理智感、爱国主义情感、审美感四大类,每大类又可划分为若干细目,可视教学的具体内容而定。根据这种分类,教师在深入研究每个章节、每个历史知识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情感的内涵,制订出教学情感目标的具体内容。

2.确定学生情感目标内化的水平层次

如果说历史教学的认知目标指的是将知识转化为智能的各种层次的话,那么,情感目标指的是对认知内容的体验所达到的内化等级,即:经过内心体验到形成行为规范的连续变化过程。如,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学时,通过爱国主义者的生动素材,配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首先使学生愉悦地接受刺激,然后让学生作出满意的反应,接着使学生通过对爱国主义者的事迹、思想的认识,进行内心体验,逐步对爱国主义内涵、价值观作出全面系统的理解,最后,形成性格化中的爱国主义人生观。

三、情感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融合

1.构建平等的沟通,坚持以疏导为主

教师必须意识到,时代不同了,自身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也要直面中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自己的看法。

我的大学老师朱教授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测试,这是一个选择题。“下列人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过一定影响,其中,你最欣赏的人物是( )A.戴高乐 B.希特勒 C.墨索里尼 D.丘吉尔 E.罗斯福 F.斯大林”。当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希特勒,并表达了他们对希特勒的军事才能、思想家的身份认同。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当然不能简单的否定或者肯定,而是要在教育中坚持以疏导为主。坚决避免无端说教和强行灌输。

2.重情境创设

情感的产生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情境,经历一定的过程。历史教材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情感,渗透着深刻的哲理。但这些都是书本的东西,学生只有借助这些东西、引发情感,在情感的陶冶中展开想象,才能从中体会、感悟、理解,并获得一定的素养。又因为历史的过去性,决定其无法重演,后人只能根据当时留下的众多材料来演绎历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提供历史事件发生时的情境、后人对该事件阐释论述的材料,自己设置一定的情境或让学生充当事件的主角,对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处置或应对的措施,这样可以使学生置身其境,在情境中受到情感熏陶,在问题求解过程中受到感悟,获得知识,提高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3.教师自己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完善自己

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技能的同时,还要补充对祖国的赤诚、对文明的敬仰之情。当今社会诱惑越来越多,作为教师也不能脱离社会这个大环境。但是,作为一个历史教师,对自己的民族没有情感,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没有情感,那么,他一定不能在课堂上传递出准确的情感。吕叔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我所理解的“活”,是指激活学生的情绪,调动他们知识活起来,思维活过来,活化情感。那样,对他们的情感一定能贯彻得更到位。

在我看来,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绚丽色彩、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传递深刻精辟、富于意境的哲理,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热情、启发学生的联想,从而在历史认知的过程中激发起响应的内心感受。在长期的学习、理解的感受与体验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行程并丰富其积极、健康、内在和稳定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李惠军.笃学行思路:一个历史教师团队的教学随笔.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1).

[2]朱煜.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1.

[3]呂叔湘.关键在于一个“活”字.语文学习,1991(10).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立足点历史教学情感教育
浙派人物画的立足点
——重读方增先《粒粒皆辛苦》
深化医改有四个立足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