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文化教学“循序渐进”原则及策略探讨
2013-04-29沈鸿雁
摘要:本文以“循序渐进”为指导原则,结合教材设计具体课堂文化教学案例,分析和探究大学英语课堂文化教学策略,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循序渐进”;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沈鸿雁(1986.5-),女,汉族,安徽合肥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师。职称:助教,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与翻译,文体学等。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7--02
引言
外语教学与文化密不可分。当前,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和深化,文化教学的作用日益凸显。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中,将“跨文化交际”列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并将“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列为主要教学目标。文化教学毋庸置疑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内有关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理论及实践研究数量众多,有的是从语言输入及输出角度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有的是从跨文化交际角度阐述其指导原则和实现路径,有的则是从高校、教师以及教材等角度研究具体方法和解决方案。其中,关于文化教学策略的探讨亦层出不穷,但涉及具体课堂教学安排,可供借鉴的教学案例则少之又少,也较为零碎,缺乏系统性。故此,笔者试图以“循序渐进”为指导原则,结合浙江大学版的《新编大学英语》教材设计具体课堂文化教学案例,分析和探究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大学英语课堂文化教学策略。
1.“循序渐进”原则的理论依据
李岚清(1996)提出:“外语教学中的教材问题、教师问题、语言环境问题都很重要,但最主要的可能还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如何系统有效开展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引起了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广泛思考,其中有不少学者提到了“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使用。李志鹏(2011)认为,“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是按照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生疏到熟悉,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
落实到文化教学,束定芳(1996)认为,文化内容的导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入深。马东虹(2007)也指出,文化教学应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同时在贯彻阶段性原则时,还必须注意文化内容本身的内部层次性和一致性,不至于使教学内容显得过于零碎。此外,从认知学的角度讲,奥苏伯尔认知主义心理学指出,认知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知识灌输),学习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构建(同化)新知识的过程。因此,“循序渐进”原则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吸收,从而促进其发挥主体能动作用。可以说,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引入“循序渐进”原则是“以人为本”教育观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具体贯彻和体现。
2.大学英语课堂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王守仁(2011)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明、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以批判性眼光看待西方文化及核心价值,熟悉中外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高质量的课堂文化输入是不可或缺的。这里的文化输入不仅仅指英语国家文化的输入,也包括其他非英语国家以及中国本土文化的输入。
英语国家文化输入的重要性不言自喻。盛雪梅(2008)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跨文化交际,在对英语文化的认识与接纳中,获得一种文化视野。”而在当今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仅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是远远不够的。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材适当进行延伸和补充,增加学生对亚洲、欧洲、非洲、拉丁美洲非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强盛和国际地位的上升,学习和传播本土文化不仅是国人的义务和责任也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和切实需求。“加强母语文化输出的能力,是多元文化背景的需要,是跨文化交际的需要也是学生的自身愿望和需求”(张素娣,2010)。但是,有学者(翁义明,2012)研究发现,国内大部分英语学习者用英语表达英语国家文化的能力远远超过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能力,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缺失严重。更有学者(华瑛,2010)提出,“中国文化失语症”在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中普遍存在,不仅体现在中国文化的英语词汇表达有限,更重要的是母语文化的知识储备欠缺。因而,作为文化输出的前提,只有保证了本土文化的输入,才能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输出,从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3.教学策略及案例
笔者教授的大学英语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浙大版的《新编大学英语》,授课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这批学生于进校英语分级考试后选入慢班,学习积极性不高、英语表达有障碍,个体差异也很大。针对这样的特点,笔者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不同授课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课堂文化教学任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借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照顾到每个学生的需求,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最终实现发展学生的思辨意识、责任意识和文化素养的教学目标。下面仅以《新编大学英语》第三册为例展开说明:
3.1 案例一: 由简到繁的小组任务 (以第二单元“神话与传说”为例)
该单元主题为“神话与传说”,课内精读课文为一则尼日利亚寓言故事“为什么乌龟的贝壳是不平整的”。曾有学者(郭姗姗,2011)指出,笔者所用教材虽是国内优秀外语教材,但在内容和选材上“都偏重于追求英语的原汁原味,而缺少母语文化的输入,很少有中国优秀文学作品的英文译本来体现母语文化,缺少中国元素的表达。”针对这样的缺憾,笔者在进行单元导入时,有意识的加入了一则中国寓言故事“自相矛盾”及一则伊索寓言“龟兔赛跑”。前者是一个动画短片,在熟悉完相关词汇后,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配音比赛。后者则要求学生进行分组的角色扮演。在精读课文结束以后,要求学生分组将课文故事内容以微型剧的方式表演出来。
由配音到角色扮演再到微型剧表演的设置,在任务难度上由易到难,篇幅上由短到长,故事内容上由熟悉的文化过渡到陌生的文化,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三个任务中,学生的表达意愿和表达流畅性逐步提升,其本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展示,乐在其中。此外,个体差异和需求也在不同的任务中得以兼顾。在思考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更是体会到了中国寓言故事和尼日利亚寓言故事相通的主旨和一致的文化价值观,即“诚信”的重要性,也明白了乌龟在伊索寓言和尼日利亚寓言故事中完全不同的形象,从而对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古希腊文化和尼日利亚文化)有了侧面的了解。
3.2 案例二:由浅入深的启发式提问(以第六单元“人和动物”为例)
该单元主题为“人和动物”,课内精读课文为“人和动物的好斗性”。有学者(文江华,2010)指出,“成功的教学方法主要的技巧在于善于设疑启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有指导的情境下主动地、愉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培养创新意识,提高思维能力,以求得他们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因到果,环环紧扣,步步深入。设疑要严密,答疑要适度,留有余疑,不断启思。”
针对这样一个较为抽象,富有哲学意味的单元主题,笔者采用的方法是层层递进的启发式提问。问题的设置上也是本着由浅入深,由因到果的顺序环环相扣,具体如下:1.“人和动物有区别么?表现在哪?”这个问题也引出了西方文化、圣经《创世纪》中对人和动物之所以不同的宗教解释;2.“人和动物关系是怎样的?人类的地位是低于还是高于动物,还是两者平等?”这个问题引出了原始社会的图腾文化和现代的工业文明;3.“人和动物是否有相似性?动物通‘人性么?人又有‘动物性么?”这个问题引出了一组与动物有关的习语以及一系列相关文学作品,包括时下最新的影视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最终启发了学生对人和动物好斗性的深刻思索。通过层层启发,课文的主题和文化因素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师生间思想层面的深层互动。
3.3 案例三:由易入难的翻译知识竞答(以第七单元“旅行的乐趣”为例)
这一单元主题为“旅行的乐趣”,课内精读课文为“新生之旅”,重点讨论的是旅行的原因和旅行的意义。由于这一话题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在中学甚至小学时可能早已做过类似的讨论。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在课程过程中渗透文化因素成为笔者首要的考虑。因而,在本单元的学习中,笔者针对学生的特点(浙江省生源居多,均为在杭大学生)设计了与杭州旅游景点相关的翻译知识竞答,借以在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同时,增加其公民意识和民族文化自豪感。
在这一环节,通过幻灯片逐张展示图片,要求学生说出其对应英文名,抢答并答对个数最多组别获胜。在展示的顺序上,首先展示的是杭州著名景点的实体照片,如“苏堤”、“雷峰塔”等;其次展示的是西湖十景的图片,如“苏堤春晓”、“雷峰夕照”等;最后展示的图片是某些景点的相关中文介绍词。这样的设计严格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原则,由词到词组再到句子,循序渐进。 例如,学生在了解了“苏堤”的正确表述为“Su Causeway”以后,更加深了对“苏堤春晓”(“Spring Dawn at Su Causeway”)的认识。再比如景点介绍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就发生在杭州”,有学生翻译成“The moving story of Liang shanbo and Zhu Yingtai happened in Hangzhou”,表述上完全正确。这时,笔者则会引入跨文化相关知识,启发学生这样的翻译在英文环境中可能会完全失去意义,因为外国受众对人物角色并不熟悉,最后引出更佳的翻译版本“The moving story of Liang shanbo and Zhu Yingtai—R omeo and Juliet in China,happened in Hangzhou”。与灌输式教学相比,这样的课堂更能加深学生对相关语言、翻译及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跨文化意识。
当然,在知识竞答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两三人一组,或扮演导游和游客,或扮演梁山伯祝英台或者许仙和白娘子,演绎经典爱情故事片段,进一步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促进文化教学。
结语
从上述教学案例不难看出,“循序渐进”原则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无论是由简到繁的小组任务、由浅入深的启发式提问还是由易入难的翻译知识竞答,要实现系统高效的课堂文化教学,都离不开“循序渐进”原则的指导作用。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文化教学不仅切实可行,更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增添文化学习的氛围。对学生来说,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文化敏感性,更能启迪学生的心智,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而对教师来说,实践这一原则除了本身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教学能力和文化知识水平外,还要具备丰富多样的教学技能,进而灵活组织和运用不同种类的教学策略,合理统筹安排课堂文化教学。
参考文献:
1、郭姗姗.外语文化教学创新探源:中国文化的重构与输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
2、华瑛.从中国文化失语症反思外语文化教学[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4、马冬虹.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5、李岚清.改进外语教学方法,提高外语教学水平[N].北京:中国教育报,1996(10).
6、李志鹏,杜丹丰,尹继辉,吕景亮.循序渐进实验教学法对对大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
7、盛雪梅.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审思[J].中国外语,2008(5).
8、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9、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
10、文江华.课堂教学贵在启迪引导,重在思维转化[J].科技咨询,2010(12).
11、翁义明,王金平.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输入的必要性及措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6).
12、张素娣.论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失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6).
13、张晓鹏.论英语阅读中的文化输入[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