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荷塘月色》引文纠谬二则

2013-04-29李翔翥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集部西洲采莲

李翔翥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作之一,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散文精品。这篇散文可谓中学教材中的“经典老文”了,笔者教学多年,拜读数遍,含英咀华,获益良多。但其中的两处引文(南朝梁元帝萧绎《采莲赋》、南朝民歌《西洲曲》)各有一处纰缪之处,兹提出来,妄称纠谬,亦算是吹毛索瘢。

一、于是妖童媛女

《荷塘月色》云:

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引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下同)

朱自清先生引用这段文字以见江南采莲“当时嬉游的光景”(《荷塘月色》语,以下简称《荷》)。但引文“于是妖童媛女”句有可商之处,兹提出来加以校雠。

中学教材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上)》(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经查对,教材所引与该书同。

我们再检阅《朱自清经典》(南海出版公司,1999年版)、《名家名作精选·朱自清散文》(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朱自清散文》(插图珍藏版)(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朱自清精选集》(北京燕山,2006年版)、《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朱自清散文》(四川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等书,也皆与教材所引同。

溯源查考,朱先生《荷》文作于1927年7月,原载于同年7月《小说月报》第18卷第7号上,笔者核查该期的《小说月报》,发现原文就作“于是妖童媛女”云云。

基于上,我们可以看出:朱先生的一些文集或选录朱先生《荷》文的教材,大抵以1927年7月的《小说月报》为祖本。

但朱先生这段引文有误,抑或1927年7月《小说月报》第18卷第7号刊载此文有误。以故其后,朱先生的一些文集以及中学教材尽皆人云亦云,以讹传讹。

首先,我们只要翻检几部传世之文献加以对校,即可知道“于是”为非,当为“于时”。

《艺文类聚》卷八十二(唐·欧阳询撰,汪绍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新1版,第1404页)、《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八十四(明·张溥辑,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八·总集类》)、《御定历代赋汇》卷一百二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八·总集类》)、《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十五(清·严可均编,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3038页)、《六朝文絜笺注》(清·许梿评选,清·黎经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续修四库全书·集部·总集类》01611册)。

下述一些常见的文学选本也作“于时”。

如:《汉魏六朝辞赋》(曹道衡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古文鉴赏辞典》(陈振鹏、章培恒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骈文观止》(莫道才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程千帆推荐古代辞赋》(曹虹、程章灿注释,广陵书社,2004年版)、《历代骈文名篇注析》(吴云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其次,我们分辨一下“于时”与“于是”。

先说“时”和“是”。“时”本为表时间的名词。《说文》云:“时,四时也。”“四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本春、夏、秋、冬之称。引申之为凡岁、月、日、刻之用。”(“时”又可假借为“是”。《尔雅·释诂》云:“时,是也。”可用于代词。)

“是”本为正直。《说文》云:“是,直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以日为正则曰是。从日正会意。天下之物莫正于日也。”(虚词“是”是假借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云:“是,假借为寔。”《广雅·释言》云:“是,此也。”可用作代词或助词。)

故此,“时”和“是”两者意义显别,但两者作代词时又可通借。

再看“于时”和“于是”。从语法上解析,“于时”由介词“于”和名词“时”组成的介宾短语。表示动作行为或事情发生、出现的时间。可译为“当时”,“其时”、“这时候”等。《采莲赋》首四句以描写红莲开篇:“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用紫茎、红莲、绿荷、素实四个带有颜色的词语来描写夏水绿波中荷花的茎、莲、叶、实。枝叶蕊实,生机蓬勃,历历在目。同时,这四句也点明“采莲”的时间已到,为后面少男少女出面采莲做好铺垫。因采莲正当令时,用“于时”引出下文,可谓文理自然,水到而渠成。

“于时”之例,旧籍恒见,兹举数例。

汉·张衡《归田赋》:“于时曜灵俄景,系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曹魏·曹植《大暑赋》:“于时黎庶徙倚,棋布叶分。机女绝综,农夫释耘。”晋·陶潜《归去来兮辞并序》:“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梁·萧统《铜博山香炉赋》:“于时青女司寒,红光翳景。”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于时玄鸟司历,苍龙御行。”

“于是”,由介词“于”和代词“是”组成的介宾短语,但通常虚化为连词,用于连接句子,表示顺承关系。文献用例甚多,中学教材用例亦繁,试举例如次:

《战国策·燕策三》:“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晏子春秋·内篇杂上十一》:“公笑曰:‘可乎?晏子曰:‘可。于是令刖跪倍资无征,时朝无事也。”汉·贾谊《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又,“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又,“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晋·陶潜《归去来兮辞并序》:“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三:“于是邻村亦不能侵暴邻村,一境独安。”

另外,据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及《续修四库全书·集部·总集类》01586册,《七十二家集·梁元帝集》,梁元帝萧绎有赋九篇,其中《荡妇秋思赋》云:“于时露萎庭蕙,霜封阶砌,坐视带长,转看腰细。”此条则为《采莲赋》作“于时”又添一佐证。

要之,根据传世文献,词义之别,细绎文意,《采莲赋》当取“于时”恰切。

二、莲子清如水

朱先生《荷》文云: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上述引文“莲子清如水”中的“清”当为“青”。上文提到的朱先生一些文集并误。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名篇。它最早著录于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一书。《玉台新咏》宋本不收,新本又把《西洲曲》作江淹诗,明人冯惟讷认为“非也”。

北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认为是“古辞”。明·陆时雍《古诗镜》、清·沈德潜《古诗源》皆署名梁武帝萧衍。该书可谓扑朔迷离,莫衷一是。

笔者翻检下列诸文献资料,发现“莲子清如水”皆作“莲子青如水”。

《乐府诗集》卷七十二(宋·郭茂倩辑,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八》)、《古乐府》卷十(元·左克明撰(同上))、《古诗纪》卷五十三(明·冯惟讷撰(同上))、《古今诗删》卷四(明·李攀龙编(同上))、《石仓历代诗选》卷四(明·曹学佺编(同上))、《古乐苑》卷十五(明·梅鼎祚编(同上))、《古诗镜》卷十七(明·陆时雍编(同上))。

下述一些常见的文学选本也皆作“莲子青如水”。《古诗源》卷十二(清·沈德潜选,中华书局,1963年版)、《古代民歌一百首》(商礼群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汉魏六朝诗一百首》(王守华等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吴小如等撰写,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乐府诗集》卷七十二(中华书局,1998年版)、《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余冠英推荐古代民歌》(侯明注释,广陵书社,2004年版)、《汉魏六朝诗选》(邬国平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推究朱先生引《西洲曲》致误之由,当为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一书。笔者检寻《续修四库全书·集部·总集类》01588册,发现其中《玉台新咏十卷》(南朝陈·徐陵辑,清·吴兆宜注,清·程际盛删补,上海古籍出版社)作“莲子清如水”。于是《玉台新咏笺注》(陈·徐陵编,清·吴兆宜注,清·程琰删补,穆克宏点校,中华书局,1999年版)同。

同样,我们辨析“清”“青”字义之别。

清,水明澈。与“浊”相对。《说文》云:“清,朖也,澂水之皃。”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朖者,明也。澂而後明,故云澂水之皃。”《玉篇·水部》云:“清,澄也,洁也。”如,《诗·魏风·伐檀》云:“河水清且涟猗。”又,曹植《公宴》诗:“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又,唐·孟浩然《宿建德江》诗:“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此外,“清”也指清澈的水。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云:“春冬之时,则素湍緑潭,回清倒影。”

青,颜色名。(1)绿色,春季植物叶子的颜色。《尔雅·释器》云:“青谓之葱。”《释名·释采帛》云:“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2)深绿色。《古诗十九首》之二:“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宋·苏轼《雨》诗:“青秧发广亩,白水涵孤城。”

根据诗意,观境可知:时值南塘之秋,莲子已熟,把玩莲子,莲子青青,青如秋水。据生活实际,莲子之色始为绿色,渐次为深绿色,最后为黑色。这里的成熟莲子当为深绿色较恰,即莲子之色如秋水般深绿。倘若取“清”,则水清如水,同意反复,不成修辞,语言无味矣。要之,诗作“青”字最恰。

[作者通联:河南固始慈济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集部西洲采莲
九九采莲
史中人,戏中人
关公、观音
《隋书·经籍志》与《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比较
《西洲曲》的接受史与批评史
不如去采莲
从《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到《隋书·经籍志》“集部”看文学观念的发展变化
《郡斋读书志》子部与集部类目的设置
不胜清怨《西洲曲》
——试析《西洲曲》中“西洲”的抒情结构意义
对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