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2013-04-29吕小青
吕小青
摘 要:在新课程的教学标准下,中国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被“素质”化教育逐步代替,教学中不再仅仅只注重学生的客观成绩,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其中尤为核心的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自主地探索语文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造性思维;自主性思维;想象力
小学阶段是思维方式和能力的培养中最为重要的阶段,此时教师对学生在思维方式上的启蒙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学生的思维基础,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时,应把课本和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不断探索与发现,培养他们的自主性思维和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做出了简要的分析。
一、思维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沃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所教授的课文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课时,课前提问:“如果你是那只乌鸦你会怎么办呢?”不同的学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回答,从可行性、所付出的和所收获的大小等方面来分析解决这一问题。并且,在此过程中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让学生逐渐能够自主地、全面地去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主地、独立地去思考问题,其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二、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种子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佳阶段。小学生的思维定式少,好奇心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教师在此阶段适当组织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咏柳》《静夜思》等古诗时,老师可以用图片、多媒体或者实地教学的模式让学生接触感受柳枝、燕子和月光,从而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并加以“头脑风暴”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想象和感受。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模式,活跃气氛了课堂气氛,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知识积累是“创造性”大树上的枝叶
正如一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只有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才会“举一反三”,以已知为基础来创造出新的见解和思路。教师在教学中应提倡学生多读书,并提出问题或写出自己的观后感,并且针对这些做出反馈,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创作。只有有了丰富的知识积累,才能在文学创作时信手拈来,独具一格。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培养方式不仅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展现形式,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总而言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宗敏娜.小學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途径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