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情境创设要在“四化”上下功夫
2013-04-29王玉华
王玉华
摘 要:数学情境创设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至关重要。创设情境,重在体现趣味化、活动化、生活化、开放化等,从而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情境;趣味化;活动化;生活化;开放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实践证明,情境的创设要体现趣味化、活动化、生活化、合作化、开放化,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喜学、乐学数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一、创设趣味化情境,让课堂充满兴趣
陶行知说过:“唤起兴趣,学生的‘学与‘乐是不能分离的。”学生学习兴趣的唤起,很大程度上来自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可以达到“心求通而未得”“心欲言而不能”的“悱愤”境界,使学生产生探究意识和欲望。
比如,对于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其学习兴趣极难调动。所以必须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一节时,对情境进行这样创设:课件出示苹果、香蕉、梨、橘子、等六种水果图片,统计了本班学生爱吃水果的人数分别是24、21、5、7、18、3。教师问:谁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纷纷举手。“喜欢吃苹果的和喜欢吃香蕉的一共多少个同学?……”教师随时板书,并列成两列:
5+7= 24+21=
7+3= 18+24=
7-5= 24-18=
…… ……
教师再一次提问:“看,同学们列出这么多数学算式,请你任意选择一列,看谁先做完。”多数学生都选择了第一列。很快做完。追问:“为什么选择第一列?”学生齐声说道:容易做!而这“容易做”的背后,正是老师精心创设的趣味化情境,对旧知的复习很自然,重要的是唤起了学生继续学习新知的兴趣。学生从课始就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效果较好。
二、创设活动化情境,让课堂充满生机
学生好动,是自然的天性。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尽量创设活动化的情境,将学生的“学”和“玩”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让课堂充满生机的活力。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小竞赛、小游戏等,还可根据教材实际,让学生进行直观操作等,灵活设计情境,把静态的内容变成学生主动参与的游戏活动,在动手中发展自己的思维。
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
1.每人将12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一摆,看能摆成多少种不同的长文体,每摆一种,记录一种,所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可能的答案有:12、1、1;3、4、1;2、6、1等9种)。
2.每摆一种,数一数,方块数目变化了吗?学生很自然地回答,没有变化,都是12平方厘米。
3.观察所记录的长、宽、高与其体积“12”的关系,概括出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如果学生想不到长宽高的乘积,教师可以提醒)。
这样,学生自己探讨并理解了“长方体体积=长×宽×高”的真实含义,比教师单纯地做实验或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让课堂充满亲切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讓其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且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联系学生生活的情境,学生容易接受,并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积极性明显提高,应用意识自然得到落实,回归生活的数学理念自然得到强化。
比如,复习“年、月、日”一课时,教师出示给学生这样一道思考题:爸爸某月的5号出差到外地,小华急切地盼望爸爸回家,每天都要画一道竖线,两个月后,爸爸出差回家了,小华一共画了多少道竖线(即数了多少天)?这种问题必须结合生活实际,充分考虑某两个月可能出现的情况,1、3、5、7、8、10、12等7个月是大月,是31天,平年2月是28天,其他各月是小月,为30天。对这些问题必须明确,再结合现实生活,出现了诸多答案。学生的兴趣极高,一开始就提出质疑:是哪两个月啊?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这一生活性问题得到解决。
四、创设开放化情境,让课堂充满体验
实践证明,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数学潜力,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水平,设计难易不同的开放性数学问题情境,让不同的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可以根据教材实际或学生需要,设计一些条件开放、问题开放、策略开放、结论开放等不同的问题情境。
比如,上述复习“年、月、日”一课的教学,就属于条件开放,对学生的启示很大。再比如,复习“乘法口诀”一课,可以设计为:“把24个学生编成小组,要求每小组人数同样多,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有几种分法,并写出相应的算式。”通过这种开放式的练习训练,多角度多方位地鼓励学生思考并解决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另外,还可以创设合作化情境,使师与生、生与生等思维得到碰撞,智慧得到启迪,学生的主体与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情境创设的重要性,立足教材又不拘谨于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设计适当的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能用数学,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辛勇怀.探讨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2012(32).
[2]张世应.小学数学情境创设误区剖析[J].教学与管理,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