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大学生教育及辅导员工作的教育对策

2013-04-29王英

教育界·下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辅导员工作教育对策

王英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影响与矫正大学生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及人格品质、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本文以90后大学生为教育对象载体,从高校辅导员要科学评价90后大学生、高校辅导员对90后大学生的教育对策两个方面解读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和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希望可以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 辅导员工作 教育对策

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仍是“老大难”问题,教育效果不明显。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主体工作的多样化,针对90后大学生特点,高校辅导员需要以“90后的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思想教育”作为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球化和当代中国社会的背景下,做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教育原则,科学评价90后大学生。辅导员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90后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和话语体系,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要建立民主关系和良好的沟通。

一、高校辅导员要科学评价90后大学生

(一)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90后大学生是一群刚刚走出“应试教育”环境、渴望接触社会却又缺乏对社会的真正认识和了解、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青年群体,他们热情而又冲动、好学但又迷惘,高校辅导员应在工作中从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出发,对学生全面认识,客观评价青年学生的时代性,充分肯定“90后”的优点,相信他们一代有一代的特点、一代胜过一代。贯彻“仁爱与责任”的理念,给予学生宽容、关怀和理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肯定学生的基础上,才可能关爱学生、善待学生,实现教育的目标。

(二)正确看待90后大学生存在的问题

90后大学生个性鲜明,大胆张扬,他们身上体现出了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聚焦了新时代的批评。很多人批评90后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贪图享受、不学无术、高分低能、浮躁不实、意志薄弱等,批评的焦点在于理想信念薄弱、社会责任感差、个人功利强、艰苦奋斗精神欠缺。高校辅导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从问题出发,从现象到本质,正确看待他们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从科学的维度来观察90后大学生:

1.90后大学生问题的性质

社会性: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作为思想最活跃的社会群体,90后大学生的思想也必然反映了社会价值理念的最新变化,其困惑反映了全社会的困惑。

特殊性:90后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具有双重身份,一是社会人身份,二是在校生身份;大学时期,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与不成熟阶段;在成长过程中的边缘性特点,要么懂事奋进,要么愤青颓废。

发展性:社会追求发展,个人追求发展,90后大学生存在的问题也要用发展的眼光寻求问题的答案和解决方案,用乐观的态度展望大学生成长的未来。

2.90后大学生的教育原则和重点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高校辅导员面对90后大学生,要把握住三个教育原则:(1)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观点;(2)坚持和谐人格、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3)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学生,善待学生的宗旨。笔者认为辅导员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对90后大学生的教育重点有:

(1)认识人生新起点的教育

从走入大学的那一刻,所有学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何让他们保持较好的竞技状态奔跑在人生赛场上,需要辅导员成为“高超教练员”,指导他们“早定位、早准备、早实施”,从而帮助其赢在人生起跑线上。辅导员需要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涯规划及实施步骤,使学生在大学始终有明确的成长目标和生活动力。制定每年、每学期、每月的生涯目标,这是学生发展的内因;辅之以辅导员指导作为外因,最终让学生完成从量变(学习)到质变(成才)的过程。

(2)培养新习惯的教育

辅导员要培养90后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辅导员是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工作在第一线,与大学生朝夕相处,比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90后大学生喜欢被关注,希望得到良师益友的指导,渴望自己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辅导员可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引导他们养成缜密的逻辑思维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及稳重规范的行为习惯。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辅导员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爱戴和信任。

(3)打造新团队的教育

90后大学生喜欢“领导”别人而不喜欢“被领导”,辅导员要结合工作内容、性质、对象等的不同,从学生关注和关心的人、事、物等出发,选择智慧的方式、方法等深入学生群体,组织他们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如通过才艺演示会来认识集体中的我和同学,增加90后大学生对集体主义和团队概念的认知,增强他们对集体主义精神的情感,逐渐锻炼和养成稳固的团队意识。

二、高校辅导员对90后大学生的教育对策

90后大学生教育效果欠佳的原因,主要涉及教育目标不明确、脱离学生思想现状和话语体系、形式单一而缺乏感染力等。因此,笔者建议高校辅导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加强辅导员与学生的联系

1. 联系方式改变:在传统的面谈及电话联系的基础上,高校辅导员也通过电子邮件、博客、QQ、飞信等新途径来了解学生,加强联系。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年级应有不同的联系方式。针对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选择“面谈”的方式有助于辅导员全面观察学生、深入了解学生,获得更多第一手信息,提高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通过微博、飞信等新媒体途径,辅导员可以及时更新工作内容、发布消息、分享经验、总结教训等,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得到辅导员就在身边给予帮助;针对大四的学生,电话联系则更方便、快捷。

2. 联系空间扩大:辅导员走访学生宿舍。宿舍就是“学校之家”,除了舍友是“家人”,高校辅导员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成为学生的“家人”。学生的问题无大小之分,学生的心声要能够及时听见和了解。因此,要使得学生主动联系辅导员,就要使学生爱辅导员、信辅导员。辅导员可以提前联系学生和其说好去宿舍走访,或者不限于宿舍环境,可以和学生选择在宿舍楼底下的食堂、周边的草地等环境就学生的生活、学习、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话题和学生交流,听其声,明其心,进而稳固师生之间的情感,使学生消除或者缩小对辅导员的距离感。

3.联系频率调整: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与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总体满意度有关。笔者认为,联系频率低,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就会相对较低。辅导员增加对学生的关注和联系,能够让其对辅导员的为人处世、性格爱好、工作安排等各方面有更多的了解,进而理解辅导员工作的不易,提高满意度。需要注意的是辅导员要把握好和学生联系的频率。实际工作反馈得知,与辅导员保持一周几次联系的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比随时保持联系的要高。主要考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当代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自主发展的要求不断增加,需要周围环境给予其更多自由的空间让其发挥,辅导员过多的干预会引发其不满;二是根据辅导员与学生联系的工作内容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实际上,辅导员就学生事务性工作与学生联系获得的满意度低于其就学生本身存在或面对的问题与学生联系获得的满意度。前者侧重于辅导员工作的完成,而后者侧重于对学生的关注、关心和帮助。因此,基于辅导员工作对象的特点,高校辅导员有必要以学生身心特点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将人性关怀融于与学生的日常联系中。

(二)提高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

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要求辅导员有较高的理论基础和管理能力。在纪律、安全及生活管理、班风学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学生认为辅导员的管理能力差而降低了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在奖惩评定及帮困助学、创新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学生认为辅导员理论水平低而降低了对其工作的满意度。因此,辅导员要在管理性质的工作上提高管理能力,需要在带有教育指导性质的工作上提高理论水平,以此让学生信服。

1.辅导员工作职业化,提高理论水平。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指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其理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工作的进程和质量。除了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辅导员有必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体育等相关学科,有广泛的兴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与学生有了共同语言,师生产生共鸣,学生才愿意接近和信任辅导员。

(1)在工作中积累案例:可以借鉴北京工业大学的做法,“平均每天找一名学生谈心,每周对所在班级随堂听课一次、召开一次学生干部会议、记一篇工作笔记,每学期阅读一本有关学生工作的书籍,每学年发表一篇有关学生工作的论文”等,使每一位辅导员清晰地认识工作的分量和责任,自觉主动地把每一个平凡的事情做出不平凡,把一个个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

(2)建立辅导员协会:为校内辅导员提供包括党团建设、干部培训、沟通技巧、心理咨询、职业策划等的专业指导和服务,推进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进程。知识是无限的,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辅导员必须要与时俱进,充实新知,“学高而后为师,德高而后为范”。借鉴复旦辅导员协会的项目运作机制,从以下方面努力:分工细化,让高校辅导员从事务性琐事中解放出来,从事更加富有内涵的育人和咨询工作;专业培训,开发辅导项目充实辅导员培训(如建立辅导员论文库、案例库),将辅导项目制作成可以随时检索的目录菜单等。新时期的辅导员要做“双肩挑”辅导员,一肩挑思想政治工作,一肩挑业务学习,“‘双肩挑既是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有效模式,也是一种特殊的培养拔尖人才的有效模式。”辅导员有了职业愿景,就会感到事业有奔头、工作有劲头。

2.辅导员工作有序化,提高管理能力。辅导员工作存在较大的进步和发展空间,笔者认为可从两个小点提高辅导员的管理能力:

(1)辅导员工作管理原则:要抓大放小,“抓大”就是要提升高度,重点关注和解决学生思想层面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放小”就是要选拔有热情、有能力、有奉献精神的同学担任班干部,下放一定权利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他人管理。对于前者,因为现在的高校辅导员大多数是青年教师,与90后大学生有共同语言,在与学生的交往与沟通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从学生的精神层面了解学生,防止逆反心理,进而赢得学生的信赖。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对于后者,高校辅导员可以培养能力强、有责任心、工作认真、积极好学的学生分担部分学生工作,让其在锻炼中提高管理他人的能力,让他体会在管理中完善自己。

(2)辅导员管理要有法可依: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认为管理就是服务。辅导员能否完成从学生管理到为学生服务的转变是管理工作能否顺畅的关键。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相结合,辅导员要遵循法律、法规及学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在范围内行事。在管理学生或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辅导员应具有维护学生隐私权、财产权、人格尊严等基本权利的意识,尊重90后大学生的知情权、选择权、建议权和申诉权。同时,辅导员应使整个管理过程遵循正当程序,使管理制度化、透明化,公开、公平,保证学生在学校的“机会均等”,保障其“请求权”合法、“选择权”正当、“知情权”合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思想认同、取得学生的行动支持。

【参考文献】

[1]张书祥.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医学教育探索,2005,4(3).

[2]鲁宇红.加强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建设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9(4).

[3]李永健.论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8(2).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辅导员工作教育对策
论“中国梦”引领下的高校传统文化教育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思考与探索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模式构建
探析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的挑战
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讨
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困境与突围路径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微信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创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