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源于对学生认知起点的了解
2013-04-29李蔚
李蔚
摘 要: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利用好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是展开教学的前提。通过对一节示范课的赏析,感悟课堂教学的精彩源于对学生认知起点的把握。
关键词:认知起点;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课程理念的逐步深入,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始于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对自然界的认识,而不是单纯地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接受,因此必须关注学生原有认识对学习的影响,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了解学情,把握起点”。
本人曾经观摩过一节教学示范课,初中物理苏教版八年级《透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堂课三维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脉络清楚,教师循循善诱,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是一堂很成功的课。仔细回顾发现,这些精彩都源于上课教师对学生认知起点的了解。
一、把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影响学生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初中生也不例外,他们更多的是通过直接经验、亲身感受来获取知识。
正是因为如此,这节课教师采取了“情境—问题—合作实验—交流—小结”的教学模式,通过“找透镜”“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探究凸、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测凸透镜焦距”等多个学生活动和探究环节,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为主线,让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问题展开讨论,并结合教师的实验演示,在师与生、生与生合作实验的互动中,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辨别,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等。学习情境设置得恰到好处,师生互动频繁,还通过“看”“摸”“照”这样概括性的(板书),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让学生感到愉快。整个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中寻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根据学生的认知前概念,通过实验解决学习难点
教师把学生真正当作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就应充分尊重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暴露已经存在于学生潜意识中的一些不正规,甚至错误的认识,然后教师恰到好处地让学生亲历实验,用事实纠正学生头脑中错误的经验,从而接受正确的知识并产生认同感。
分析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学生首先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所提问题进行了猜测,并发表自己的依据和见解。由于受到以前学习凸、凹面镜时的影响,多数学生认为凸透镜使光线发散,凹透镜使光线会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没有立即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让学生初步观察实验台上教师自制的一个凸透镜、一个凹透镜二合一的水槽,引导学生找出异同点后,再利用光具座探究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在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并总结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团结协作的意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能力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了更好地说明凹透镜、凸透镜对光的作用,教师又利用实验器材对三束光进行演示实验(板书作图),并要求学生看教材找出重点词句作标识,突出教学的重点,把主光轴、焦点(虚焦点)、焦距等概念找出来,把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等内容予以强化,如何辨别两种透镜的光学作用这个难点就这样解决了,而学生从中学到的东西要比教师直接告知的多很多。
三、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
这节课贯穿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原则,在解决物理问题的同时,渗透了对环保意识的教育。具体表现在:
(1)创设情境:学生带的近视眼镜为什么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
(2)问题:水珠是透镜吗?装了水的烧杯呢?装了水的矿泉水瓶呢?
(3)延伸题的解决:一队旅行者冒着-48℃的严寒跋涉,到了中午,当他们拣来了一堆的干草,准备生火做饭时却发现打火机丢失了,怎么办?
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讨论、交流,想出了许多好的办法,通过发散思维,学生很自然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问题,明白了冰透镜及森林中不能丢弃瓶子的原因。这样做可使学生感受更深刻,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更加到位。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教学中只有先知道学生已经“有了什么”,通过课前认真备课,对每一个问题与教学情景提前做好精心的预设,才能解决学生“学到什么”的学习目标。教师在课堂上悉心聆听学生的认知,及时把握课堂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做到学与教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陈子宜.找准认知起点实现有效构建.吉林教育2009(4):92.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华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