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2013-04-29王丽晖

新课程·上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史料教学中学历史

王丽晖

摘 要: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历史教育的本质,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以及高考模式的要求,这些都决定了在现代社会的中学历史课堂中充分实施史料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中学阶段的史料教学要求符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恰当地选取利用史料,突出学生历史学习的思辨性,造就学生学科方法与学科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史料教学;中学历史;“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历史学家傅斯年先生提出“史学只是史料学”,他认为要明白历史真相,只有穷本溯源,研究原始材料。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学生罗香林著文指出,“陈师对历史研究,常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据史籍或其他资料以证明史实,认识史实,对该史实有新的理解或新的看法,这就是史学与史识的发现。”

由此可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这就需要在中学阶段运用史料教学来使学生掌握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与逻辑体系,即“史料—史观—史论”。与此同时训练学生对史料进行辨别解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质疑精神,用科学的方法去不断探求真相,追求真知。

一、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是有必要性的

1.其必要性是由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特有的一种思维方法。“证”即“史料”,是认知的基础。“史”是在“证”的基础上对历史的解读阐释。“论”是在“史”的基础上,通过思辨提炼得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所以,离开了“史料”,一切的“史实”和“论证”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严格遵守史论与史实相结合是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的原则,也是历史学科最主要的特点。因而在中学阶段运用史料教学是必要的。

2.其必要性是由历史教育的本质决定的

“中学历史教育要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育的本质,即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要从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成长的特点出发,突破以知识记忆为目标的面面俱到的框架,要尊重学生的认知与情感规律,纠正急功近利的简单化做法。”

“历史教育的宗旨在于逐渐形成学生对个人、其他人以及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发展学生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广泛的社会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判断、推理、分析问题、自我作出决策等思维能力。”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上的运用正是培养学生学科能力和求真求实的创新型思维的有效途径,符合历史教育的本质与宗旨。

3.其必要性是由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所决定的

现在我国的教育对于学科理论知识分数过于关注,忽视了很多学科能力的培养。而依据能力选材是未来我们国内探讨教育改革应该立足的基本出发点。因而在中学阶段的历史课堂上应充分实施史料教学法,大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操作与实践的能力,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才能得到充分的鼓励与开发。

4.其必要性是由我国现在的考试制度与模式所决定的

新课改以来高考在形式上的变化有限,但其内容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一个重要的能力考查目标,近年来史料分析的色彩和比重在高考历史试卷中越来越显著。几乎可以说,“没有史料无以成题”。在历史课程改革的可持续推进过程中,无论是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还是作为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课堂教学内容,亦或是作为提高高考成绩的重要途径,史料教学的重要性都越来越突出。

二、中学阶段的史料教学与要求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中学阶段的史料教学应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中学阶段的史料教学要求以国家和地方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

例如,新课改后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将历史学科能力的一般学习能力分为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交流成果四项能力,这四项能力贯穿历史学习的始终。把“史由证来,证史一致”,定位在中学阶段学生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学习水平上,即在树立证据意识的前提下,如何领会与诠释历史。

2.中学阶段的史料教学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很好的史料情境

(1)在史料教学模式应用的课堂上,要求教师能够使用精当的史料把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串联。在没有结论的前提下提供资料去分析。

例如,在《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中,关于背景,首先,我展示了相关地图和援引材料:“全皇国为一大城,则若虾夷(北海道)、吕宋、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唾手而得矣。”——佐田自茅《征韩论》(1870年)在师生共同阅读和梳理材料,并在地图上找出材料中对应的国家后,教师提问:这段史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对周边国家的什么态度?这与我们今天要了解的这场战争有什么关系?学生思索、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上材料充分暴露了日本对周边国家的侵略野心。日本侵略中国的计划早就已经制定,战争是必然的。进一步得出结论: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长期以来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自然而然得出结论。

(2)史料从哪里找?充分运用教科书中已有的史料,从历史专业著作中查找史料,从历史专业论文中寻找史料,从网络资源中寻找史料,从高考试题中撷取史料。鼓励学生自己去搜集史料。

(3)史料如何选取?史料浩如烟海,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精力有限,因此必须要精选典型的,贴合教学目标,符合教学重、难点的,还要充分贴合到学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取。难度偏大的文言文资料,有生僻字的,或是图片、地图或表格材料,要求教师要进行解读梳理,或者进行必要的背景介绍。

关于文言文史料阅读难度的问题在初一年级学习中国古代史时尤为突出。所以我一定会先就文言文史料中的个别字讲解,然后将整段文字梳理。

(4)史料如何用?重在活用各种史料,进行纵横比较联系。让学生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知识、理解历史。教师重在自然启发,鼓励学生的新发现、新见解。学生重在自主参与学习过程。

如,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要求学生理解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实质、影响。如果直接给出结论,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那么可以先出示对战败国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关于中国五四运动的材料,还有在华盛顿会议上的几个条约,通过学生对条约内容的阅读理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深入分析出一战中的各个国家在会议中的不同地位、各方的利益冲突,条约所引发的新问题。自己总结提炼出会议的实质,还有它给国际局势所带来的长期恶劣影响。也为学生理解后续历史的发展做了铺垫。

3.中学阶段的史料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历史学科的正确认识

从史料教学中应该使学生意识到,任何历史史实、结论都不是不负责任的随心所欲的主观认识。历史教师应该怀有深深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严肃科学性的、严密逻辑性的、高度思辨性的基础人文学科。

以上是我个人的几点粗浅认识,在这里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与指教。在史料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还要去更深入地探究、摸索,真正体现这一教学方法的科学性、高效性。“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多一点基本的史料意识,学一些史料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对于历史研究和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对我们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值得我们一生铭记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2]何成刚.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六十

八中学)

猜你喜欢

史料教学中学历史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以史料促教学
史料知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试论新课改下史料教学的作用及运用原则
中学历史教学刍议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