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开展分层教学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初中数学学习质量
2013-04-29接崃
接崃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学校教育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旨在探索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初中数学学习困难的办法。
关键词:务工人员子女;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一、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数学学习现状分析
笔者所在的学校近900名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90%以上。由于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强,整天为生计奔波,没有时间管孩子,本身文化水平又低,没有正确的方法管理孩子,造成外来务工子女普遍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不理想。下表是学校三年初一新生参加苏州市统一调研数学成绩一览表:
■
注:2009年初一新生调研采取抽测形式,故未统计。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一条: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我校学生数学学习状况,多数学生数学基础薄弱,40%左右的低分学生小学数学学习缺失,分析原因在于这些学生都是在以盈利为目的的民工子弟学校读完小学的,大多数民工子弟学校在硬件和软件上条件较差,包括:租用仓库或厂房作校舍,教室采光不好、灯光昏暗,课桌椅破旧;没有图书馆,仅有备书不多的“图书室”;缺少基本的实验室、电化教室、卫生室配备,或干脆没有;操场失修,体育器材奇缺等。教师工资偏低、工作量过大,教学缺乏规范;学生家境多数较差,家长忙于打工,不重视子女教育,学生心理、行为方面问题较多……基于上述状况,我校周边的民工子弟学校近年被强制关闭,学生被就近分流到公办学校,如何让这些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发展,具备一个普通劳动者最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当前外来民工子女教育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实行走班制下数学分层教学
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较差,表现在概念不清、公式不能熟悉应用。调研中发现有不少同学圆周长公式都不知道,计算能力也较弱,乘除法速度极慢,个别表现为九九乘法口诀表也不能熟练应用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初一数学的学习,这就需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复习巩固小学的知识,但对于低分的学生来说,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缺失太多,教师没有时间系统地补习小学内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学习内容是按螺旋式上升呈现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小学数学内容基础上的,小学的数学知识未掌握,中学数学是学不会的。
我校的做法是,在学生上数学课时进行分层走班制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数学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自主选择A、B两个层次的教学班,A层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于B层学生,两个层次的学生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原有的行政班保持不变。
1.分层教学的方式
《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学校对A层的学生按照《标准》第三学段正常教学,对B层的学生按照《标准》第二、三学段的内容进行教学,在初中三年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六年的学习内容,下面以分式学习为例说明。
分式内容的学习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分式的运算是初中数学运算中的难点,我校学生在分式的学习中一直遇到较大的困难。首先在分式教学前要清楚知道《标准》中分式的教学要求,由于分式的学习是建立在小学分数学习基础上的,所以先要了解在第二学段中分数学习有关的要求,具体见下:
(1)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3)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会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4)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和分数的大小。
(5)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在此基础上了解第三学段与分式的学习的相关要求,具体见下:
(1)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利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2)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在分式教学时,根据小学教材与中学教材,集体备课编写教学案,对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从小学入手,比如,学习分式的通分,可以从小学分数的通分开始学习,一个课时的教学案的第一部分是小学相关知识学习,第二部分是初中相关知识的学习,第三部分是当堂检测反馈。这样的安排与《标准》中数学知识的螺旋式上升呈现相吻合,可节约大量的教学时间,既做到了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又做到了与初中正常的教学进度同步。
2.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把握
《标准》在知识的掌握上分四个层次,分别为“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学校数学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的把握上具体为:A层学生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B层学生在分层教学刚开始时,可以适当降低一个层次,例如,原来为掌握要求的可以降低为理解,当学生经过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分层学习,数学学习能力提升以后,再跟上《标准》的要求。
三、重视非智力因素在数学分层教学中的作用
所谓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学生个体学习数学的动机、兴趣、毅力、情绪和教学评价等,它们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是很大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的途径;进行思想教育,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合理设置目标,树立学习信心;实施科学评价,激发学习动机。
1.采取“同层竞争”“异层互补”
走班制下的教学班由于分成A、B两个层次,同一个层次学生基础相近,A层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于B层学生,因此我们可以在同一个教学班中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竞赛活动,即“同层竞争”;由于行政班的学生是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因此可以在行政班中把A、B两个层次的学生结对,A层的学生可以辅导B层的学生,即“异层互补”。事实证明,“学生”教“学生”活动,不但能解决B层学生遇到的问题,也能促进A层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使A层学生在学习上有紧迫感和压力。
2.分层评价
及时调整层次,成功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B层学生可适当降低要求,多表扬、鼓励,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采用激励性评价;对A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而及时调整层次是分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如果固定学生的层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不求上进的现象。因此,要及时调整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升级或降级的可能,具体做法是:如果A层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就把A层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层,B层学生成绩进步的也可以调换到A组。这样,通过评价,使成绩进步的学生上升到高一层次,成绩退步的学生下降到低一层次,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3.分层考试
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就应对它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学校进行的单元测试都采用两套试卷,A层、B层的学生都必须完成基础部分的试题100分,A层学生再完成提高部分50分,B层少数学生也可以做提高部分题目,虽然这样会增加教师的阅卷工作量,但可以保证同时兼顾A层、B层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反响很好。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
4.分层心理辅导
加强学生心理辅导,避免因开展“分层教学”而造成学生心理情绪变化,帮助学生尽快消除焦虑感。分层对B层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可见,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尤为重要,在分层教学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到位,同时提醒学生,做好顶住压力的思想准备。为了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得更细,学校的做法是把每个教学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配备由任课教师担任的德育导师,每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及时了解分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学习上的、交友上的、师生关系上的等等,德育导师制度的实行解决了大部分由分层教学带来的心理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是不均衡的。分层教学就建立在承认学生差异,面向学生差异,从学生有差异的学习需求出发实施教学的理念之上。分层教学改变了过去的“齐步走”模式,分层实施,因人施教,允许学生上下流动。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全日制公办中小学要充分挖掘潜力,尽可能多地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要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实际,完善教学管理办法,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学校要加强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学生家庭联系,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根据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实际情况,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初中数学学习中开展分层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提高。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二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