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2013-04-29王娟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参与数学学习激发兴趣

王娟

[摘 要]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感受快乐,是教学者要达到的一种境界;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感到快乐,也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学生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能使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尤其是活泼好动的小学生,他们面对抽象的、枯燥的数学,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数学学习;激发兴趣;参与

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是否感到快乐,是教学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护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英国教育理论家斯宾赛也明确指出:“快乐学习,能使学生自学不辍,并得到精神的满足.”教学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学生就能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激起主观能动的学习追求,增强积极学习的效应. 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直接影响学习质量,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对人的一生都起着重要作用.

为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动手、思考、求解、验证等活动,让学生感兴趣,并完成相应的数学问题,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直接关系着一堂课教学活动的展开与效率.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小学生争强好胜、喜爱激励的心理,运用不同手段和措施进行有效地激发.

1.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如在教相遇问题时,学生对同时、相对、先行、后行、速度等概念不易理解,多媒体课件可以显示两个小朋友行动的方向、距离,从而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形象、可感知的画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让后进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后进生即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行为习惯差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顾及成绩好的学生,更要注意后进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潜能是巨大的,但只有在人对自己具有的潜能有充分的自信心下,其潜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 后进生参与的教学活动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应先易后难、梯度推进、多次反馈,千方百计地让后进生在课堂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3. 适度地开展数学游戏和讨论

用好教具、学具,增强学习情趣

“寓教于趣,以趣促学”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 为此,教师在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技能技巧的过程中,针对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不发达、特别喜爱观看动态、特别喜爱动手等特点,向学生提供简单而直观的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在观察、实验、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愉快地参与学习、增强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如,在教学“9+4”时,书中提供的插图是静止的,无法显示出“9+4”的计算过程,不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也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为使学生学得更好、更有趣,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将书中的静态图设计成有动感的教具,利用教具清晰地显示4的分成和9的凑十过程. 这样,学生看到了“9+4”凑十过程的动态演示,既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很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达到最佳效果. 此外,根据儿童的认识规律,在利用教具的同时,我们还应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有机地指导学生运用学具,按一定的要求进行操作、演示,用移一移、摆一摆、拼一拼、分一分等方法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增强学习乐趣,调动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有关知识,做到以动促学、以趣促学.

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参与热情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学科的兴趣. ”学生都有好奇、好胜、好动的心理,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应充分利用这些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可以创设下面的情境. 上课开始时让学生计算10÷3,并要求他们算出“精确”的结果,学生算后发现除不尽,不能得到“精确”的结果. 这一悬念便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下面的学习过程中.

再如,教学“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时,课堂伊始,教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学校要做10个同样大小的白铁皮水桶,桶高和底面半径都已经告诉了,校长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忙算一下要购买多少白铁皮,这个任务我们能不能完成?”当时同学们都惊呆了,有的同学小声说:“我们不会算呀!”这时教师可适时说:“学好今天的知识,同学们就能完成学校交给我们的任务了!”此时,同学们情绪高涨,强烈的好胜心和求知欲便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在有情趣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学生会学得既主动又快乐.

多种感官参与,浓郁学习乐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时参与的感官越多,越能充分发挥大脑左、右半球的协同功能,思维活动效率会越高,学习效果会越好.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规律,适当进行调控,让学生的眼、耳、手、口、脑都能参与学习.

1. 动手做,理解并掌握知识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他们喜恶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具体性的特点,容易受具体事物的支配. 喜欢某学科,常常是因为对其教学活动本身感兴趣.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多利用直观材料激起学生学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求知欲望.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可让学生每人准备好一个土豆、一把水果刀. 课堂上跟着老师一起操作:一刀切出“面”,两刀切出“棱”,三刀切出“顶点”……通过动手操作,这些过程会在学生脑子里留下很深的印象,他们很容易掌握有关的概念,同时激发学习热情.

2. 动脑想,发展思维能力

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例如,教学“9加几”时,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自学. 算“9+2”时,学生自己完全能创造性地想出从2根小棒里拿出1根放到9根里面捆成1捆,再将1捆与剩下的1根合起来. 算“9+3”时,学生也会从3根里面取出1根与9根合起来捆成1捆,再将1捆与剩下的2根结合起来. 通过几次这样的操作,学生渐渐地能借助表象的中介,逐步抽象、概括出“凑”十法的计算法则,从而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跳跃,同时,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加深对操作对象的印象,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且有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

3. 动口说,把语言和思维结合起来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表现形式,思维的物化成果靠语言来表达,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中,需要复杂而紧张的思维活动参与. 只有经过思维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才会出现语言的物化外形.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让语言和思维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在“十几减8”的教学快结束时,教师问学生:“还有问题吗?”一位学生问:“11-8,1减8不够减,我是倒着减的,先用8减1得7,再用10减7得3,因此,11-8=3,这样可以吗?”这个学生的思考方法是该教师根本没想到的,教师不但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而且高度评价他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的精神. 同时,教师采用了非常灵活的教学方法,即自己不忙回答,而是及时组织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以激起大家争议的情绪. 学生在相互交换意见的基础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这种做法不但合理,而且有独创性. 教师板书:11-8=10+1-8=10-(8-1)=10-7=3. 于是学生在享受共同解决问题后的喜悦的同时,思维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教学中,创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通过学生自己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讲一讲来获取新知,培养能力,是教师致力追求的教学模式. 为此,教学过程就应做到:凡是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就应取消教师演示、学生看的形式;凡是只让学生动口讲出道理的,就应取消教师概括与总结、学生听的形式;凡是学生能通过动脑、动手、动口解决的问题,就不要教师包办代替.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寓教于趣,以趣促学,不失为改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式,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猜你喜欢

参与数学学习激发兴趣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高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转优策略探析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小学生参加篮球训练的特点分析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