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适应自然教育思想解析
2013-04-29晏小敏
晏小敏
摘要: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杰出的教育理论家,是近现代教育、教育理论的最伟大的奠基者之一。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专著《大教学论》中,该书系统完整地阐述了其教育目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他依据自然适应性原则,详述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首次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育原则体系,是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他的教育体系为现代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始基,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适应自然;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伟大贡献者之一,就是他第一个注意到人民大众的教育问题,并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主张,企图通过教育来杜绝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受此影响,夸美纽斯把教育摆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并且终身致力于教育的改革与推广工作。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在教育发展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被认为是教学论诞生的标志。他的教育主张启迪了现代世界各国的教育革新运动,“现代教育之父”的称号,对于夸美纽斯是恰如其分的。
一、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捷克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1592—1670)是教育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人物,1592年3月28日他生于尼夫尼斯,生活在欧洲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年代,适逢社会和教育正面临巨大的变革。其父是一个磨坊主,是“捷克兄弟会”(捷克的一个民主教派)的成员。在夸美纽斯12岁那年,其父母先后病故,由于得到兄弟会及亲友的资助,夸美纽斯才免除冻饿之虞,在兄弟会的资助下并得以完成了中等和高等教育。他16岁进入普利洛夫地方的拉丁语学校接受传统的中学教育。毕业之后他游学德国的海尔朋学院,专攻哲学和神学。在那里,他遇到了名师爱尔斯底特,他的知识眼界大大开阔。就在这时候,他已开始注意教育方法的问题。他的著述生涯,也是在这段时期就开始了。后来他转入海德堡大学肄业。夸美纽斯1614年回到了莫拉维亚,担任了兄弟会的牧师,从此以后,他始终以极大的热情从事兄弟会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国活动,同时献身于教育事业。1618年在富尔内克市他任兄弟会牧师兼兄弟会一所拉丁文法学校校长。1620年他被任命为摩拉维亚兄弟会的教堂和学校的主持人,开始了为教育的革新而战斗的一生。后来的战争迫使他走上了流亡之路,1628年他与3万户兄弟会会员离开祖国,逃难到波兰的黎撒,在那里一住12年,从事教学和写作,他的伟大的《大教学论》于1632年以捷克文写就。夸美纽斯传播教育思想的足迹遍及欧洲各国,主要是在波兰、瑞典和匈牙利等国从事教育活动,是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一生著述甚丰,各类著作达265种之多,包括大量影响深远的论文和教材。在他大量的教育专著中,《大教学论》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教育论著之一,以其基本的风格而独树一帜。1990年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将其列为“教育经典译丛”发行繁体字版本,并再版。1654年起,夸美纽斯辗转波兰和荷兰,晚年移寓荷兰,在1657年,阿姆斯特丹的地方当局出版了他的《教学论著全集》(共分4卷),1670年11月15日,夸美纽斯与世长辞,结束了坎坷动荡、奋斗不息的一生。
二、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主要思想教育主导原则
(一)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夸美纽斯是企图探索教学工作规律的最早的教育家。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串夸美纽斯整个教育理论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他主张一切教学工作应该遵循自然。在他的教学论体系中,“遵循自然”不是一个普通的教学原则,而是一切教学原则的基础,一切教学原则与规则都是从“遵循自然”这一总原则上推演出来的。他认为,自然存在普遍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教育活动理应遵循之。他常常引用园丁、画家、建筑师模仿自然取得成就的事例说明教育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的“秩序”,还大量引用人类生产活动中的一些事例,特别是运用机械原理的许多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1]。自然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学校教育也应分成学前、初等、中等、高等4个阶段进行;要把学校的时间、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使之符合自然秩序,获得预期的效果。为此,他还列举大量自然现象来论证自己的每一个教育主张。
(二) “泛智”的思想
夸美纽斯除了致力于教育的研究外,还以极大的热情和毅力去研究“泛智论”。所谓“泛智”,就是广泛的、全面的智慧的意思。简言之,就是说:“把一切事物教给全人类。”[2]这是夸美纽斯崇高的教育理想。
夸美纽斯认为,人人应该通过学校受到一种周全的教育。夸美纽斯认为所谓教育,应是周全的教育,所有的人,不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应在智力、德行和信仰方面得到培养。[3]周全教育要求学得完善,他主张把知与行结合起来,强调在“认识事物”的同时要做到“行动熟练”,即能实际运用知识。[4]这种“泛智”思想的提出,无疑是一种进步的主张。夸美纽斯这种理论存在着缺陷。他处处以自然现象类比教育工作,未免有牵强附会之处。有些所谓的“自然法则”也并非自然的普遍规律,而仅仅是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历史现象。由于历史条件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三百多年前的夸美纽斯没能找到真正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他不了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教育与自然现象存在着本质区别,因而抹杀了教育的社会性和阶级性[5]。
(三)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1. 教育目的和作用。夸美纽斯认为:现世的人生通过形成“永生所需的理性的灵魂”而为永生做准备,这种“形成”的工作应该由教育来做。因此,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永生做准备,教育的现实目的是给人以知识、德行和虔信,培养具有广博知识以及献身祖国的人。
夸美纽斯高度评价教育的社会作用。首先,他把教育看成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其次,他高度评价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这种教育目的论和现实性因素,反映了他的世界观中的民主主义、人文主义和唯物主义观点。这些观点在夸美纽斯的教育目的论中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3]。
2. 论学制和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认为,所有的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他主张进校的不应只限于有钱有势家庭少数人的子女,而所有的人的子女,不分男女,不论贫富,不管城市还是乡村,都应送入学校。针对当时学校管理混乱无序的状况,夸美纽斯制定了统一的学年、学日制度,以保证合理地支配时间。各级学校均为6个学年,每个学年分为4个学季,各班同时开学,同时结业;此外一个学年划分为月、周、日、时,每日4小时用于上课。使学校的教学组织工作井然有序。与此同时,夸美纽斯针对当时学校中个别教学法效果差、效率低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即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主张,把全体学生分成班级,每10人一组,设组长一人,学生组长协助教师维持课堂纪律;在班级内,互相帮助,互相激励,是一种最好的刺激;每个班级有一位教师,他同时面对全班授课,一个教师可同时教一百甚至几百个学生是可能乃至必要的,教师教的学生数目愈多,他的工作兴趣愈大,教师易于产生热情,并从而感染学生[5];班级授课制符合新兴资产阶级普及教育、传播资产阶级思想和近代科学文化的要求,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劳动人民争取教育权的愿望,还适应了提高学校工作效率的客观需要。它给教学法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途径,使之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舞台上得到长足的发展,从而使学校教育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教育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它的基本特征一直到今天在世界各国的学校中还被保留和遵行。
3. 教学原则。夸美纽斯以自然适应性原理为指导,把教学提高到科学水平,用类比的方法,指出当时学校工作的偏差,探讨教育工作规律,总结了教学艺术的5条原则。第一,延长生命的原则;第二,教学的确切性原则;第三,教与学的便易性原则;第四,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第五,教学的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6]。夸美纽斯在论述这些原则的过程中,列举鸟儿生活、树木成长、战略战术等大量的自然和生活的实例,运用类比的方法阐述他的教学理论,进一步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教学原则、规则和方法。其体系虽过于庞杂、烦琐,但确有真知灼见之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规律。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的提法今天已不多见,但其中所包含的观点都在现行的一些教学原则中有所体现,其中有不少合理的因素,因而为后人所接受,并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成为一份珍贵的教育遗产。
三、 教育适应自然教育思想的论证方法
夸美纽斯认为,自然界存在着普遍的“秩序”(即法则),这些法则无论在动植物生活中以及人类的活动中都发生着作用,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应当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通过引证类比的方法得出了教育适应自然这一教育思想,他把遵循“秩序”这条普遍法则视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重要内容。在《大教学论》中他用了约三分之一的篇幅,通过引证类比的方法来阐述他的这一观点,重点阐述了新教育体系的3条主导原则及教学的一般要求和各科教学的具体方法。在论述过程中,他首先提出自然所遵守的具体法则,在每一个具体法则下面,他又列举了动植物生长中的有关实例,再通过建筑师修建筑、园丁种植物、画家画画来说明遵循自然规律的正确性及重要性,即模仿的正确性,进而揭示当时旧的学校教育的偏差和种种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做法,最后通过对这些偏差的纠正来提出教育适应自然教育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从而说明适应人类的教育应从人生的青春开始,就是说,要从儿童时期开始(因为儿童时期等于春天,青年时期等于夏天,成年时期等于秋天,老年时期等于冬天);一天之中“早晨最宜于读书”。又如,在论述教育的便易性原则时,首先提出自然法则“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前进”[4],他列举了鸟儿孵化幼鸟和幼鸟的成长过程,建筑师必须要有适当长的时间来建造房屋,园丁也不希望一株植物在第一个月内就长大,或在头一年年终就结果实。进而揭露当时学校教育的偏差,论述其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成长的规律的教育思想。根据自然适应性原则,夸美纽斯还论证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原则以及学校工作制度等一系列问题。他认为,只要以“自然为指导”、“步自然后尘”,教育就不会迷途。
四、 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思想的局限性及现实意义
(一) 教育适应自然思想的局限性
由于历史条件和科学水平的限制,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这一教育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夸美纽斯强调教育以“自然为指导”,认为人与动植物有共同的“自然本性”,认为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同样可以应用于人类,提出“顺应自然”、“模仿自然”的思想观点。人类虽然有自然属性的一面,但也有社会属性的一面,作为教育对象的人是社会的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能够认识世界,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改造自然和社会,人与动植物有根本的区别。因此人类社会的教育与自然现象有着质的区别,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其次,他多数场合把教育和自然进行类比,有时候出现牵强附会的类比推理;有的地方也只是片面的、机械的比较,因此使某些教育理论难以得到科学的证明。此外,他过分夸大儿童的天性和实物观察的方法。他认为儿童的天性是不可改变的,强调事物观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文字的学习,还没有完全从神学观念中摆脱出来。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夸美纽斯不可能全面揭示自然和人发展的普遍法则,也不可能全面理解教育教学的特殊性,人类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模仿。
(二) 教育适应自然思想的现实意义
夸美纽斯在人类教育史上的伟大贡献是全方位的。首先,他是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家。正如《大教学论》开篇所阐明的,它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他主张所有的人,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应该进学校。这一主张充分表明了夸美纽斯“人人均应受教育”,“人人均须学习一切”的普及教育观点。他把教育面向一切男女青年的思想是明智的,在他看来,抓好教育和人才与改造社会,建设国家关系密切。因此,他劝告人们,在青年教育方面“不可吝啬费用”。可见,夸美纽斯普及教育的思想,是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其次,他首次系统论证了“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从自然适应性原则出发,首次系统论述了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他将个体从出生直至成年,其间又分为婴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4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为6年,分别为母育、国语、拉丁、大学四级学校与之相适应,每一时期学习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一划分为后来学年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夸美纽斯引证自然,列举的很多例子也适应于现代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同样使用。他论述的教学的便易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速性及教与学的一般要求和语文、艺术、科学等具体学科的科学方法,对现代教育仍然适用,这些原则和观点发展成为直观性、自觉性、量力性、循序渐进性等教育原则,仍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再次,教育应尊重儿童,尊重生命,关心儿童的现实生活。在现代教育中我们不难发现“重结果不重过程”,“重传递不重发展”,“重教师的教不重学生的学”,“重统一不重个性”,“重权威不重创造”,“学生被动的学”等现象。这些教育现象的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忽视儿童本身,忽视儿童自尊的需要。
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必须尊重儿童,尊重生命,包括尊重儿童生命的独特性、整体性及自主性。另外,我们还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儿童的现实生活是其体验感知外部世界的直接刺激,儿童很多经验感官也是来自其现实生活。在学校教育中,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要注意课程内容的设置和课程的实施。课程内容应当更多的来源于现实生活,接近儿童的现实生活,并将其融入人类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儿童生活除了以认知为主的理性生活外,还应有交往、体验、理解、感悟、反思等[7]。
因此课程的实施,要把儿童从单一的学科生活和理性生活中解脱出来,着眼于构建多样的、丰富的、完整的生活课程,使其真正的“贴近生活”、“回归自然”。总的来说,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教育思想和原则体系,是世界近代教育理论中的一条重要原则,不仅对现代的教育实践起过积极作用,也对现代学校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作为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一种教育思想有着巨大的历史进步性。在他之后,许多民主主义教育家,也从不同的角度论证和发展了教育适应自然这一教育思想,对当代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都与夸美纽斯的历史功绩分不开。
五、 对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评析
夸美纽斯在论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时,差不多都是以所谓的自然法则为大前提的。他强调秩序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教育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的“秩序”,教学必须循序渐进,系统进行。他还要求教学应遵守从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从近及远等规则;教学要绝对遵守时间和学科安排,不得有任何省略或颠倒,不能随意打乱计划;教学要系统连贯,“务使先学的能为后学的开辟道路……”[3]。
夸美纽斯对教育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在批判旧教育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教育学的体系,赋予它以全新的涵义。他为近代教育理论建立了基本框架,后起的教育家直接地或间接地循此继进,发展和丰富了近代教育理论。他的名著《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的诞生。他提出了新的普及学校教育的主张。其具体内容为:对所有男女授以幼儿、初等教育,对有志从事脑力劳动的男女青年授以中等教育,对受完中等教育的“智者”授以高等教育。尽管这是一种资产阶级性质的普及教育的主张,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仍然是一种进步的教育思想。他力图打破封建等级教育的桎梏,力求使资产阶级子女能受完全的教育,使广大工农大众的子弟也有可能受初步的教育,这完全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也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为了贯彻这种普及教育的主张,夸美纽斯在自己的思想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统一的学校教育体制,这是他对世界教育思想史的主要贡献之一。中世纪的学校是分散、孤立、不统一、不连贯的,他的改革主张是:把新生一代的教育按年龄分成4个阶段,对应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学校和大学四级学制。这个普遍的、单一的、民主的学校制度,虽然在当时甚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未能完全实现,可是它的提出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对于受教育权的普遍要求,从制度上为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1]。夸美纽斯关于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的理论,是他对世界教育史作出的重大贡献之一,对普及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夸美纽斯依据教育要适应自然的思想,从理论上论证了直观性教学原则,除实物外还可以利用图画、范本、模型、表格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演示直观教具要注意方法。夸美纽斯还详细提出了直观性教学的一些具体要求。他主张尽可能地用感官去认识外部世界;实际观察是首要的,文字的学习是第二位的。他认为,直观是一切知识的起点,由此得来的知识真实准确而且巩固,直观教学是必要的。因此,直观性原则是教学的一条“金科玉律”[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受其时代所限,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例如,他过分夸大了直观教学的意义。他一方面主张学习实际有用的知识,另一方面又加强了神学的教学,宗教色彩十分浓厚。尽管如此,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仍闪耀着不朽的光芒,在世界教育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夸美纽斯留给人类的宝贵的教育理论财富,为历代教育家所瞩目。作为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无论在教育理论还是在教育实践上都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并且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袁锐锷.外国教育史新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戴本博.外国教育史(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缩编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5]吴式颖,任钟印.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5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6]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第2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7]诸惠芳.外国教育史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东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