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论”到“游戏”

2016-12-01施彦斐

新课程·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育思想理论

施彦斐

摘 要:不同历史年代的小学科学教科书背后,所隐藏的教育思想与其时代大众的科学哲学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简易对比了新中国成立前后教材编写思想的本质性区别,详细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教材编写指导思想的阶段性演进,意图研讨中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及其背后的思想性因素。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科书;教育思想;科学发展史

2001年,沿用了数十年的“自然”这一小学必修科目,开始更名为“科学”。这次名称改名,不仅意味着学科内容领域的进一步拓展,更重要的是,教学侧重点由“自然知识”本身,向“探究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倾斜,丰富了其内涵与价值,亦体现了背后的诸多变化。

教科书的编撰,一直是国家教育的头等大事,它体现了该时期的国体和政体,体现了大众对于科学观、发展观、价值观进步的需求,是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是启蒙民智的主要手段。建国六十余年来,自然、科学教材经历了一系列变化,其指导思想,从重理论日渐向重实践的方向偏移。但是,在分析其背后的教育思想变化之前,本文将先通过回顾百年来中国科学教材发展简史,从大众的科学观变化入手,分析教育思想变化的深层原因。

一、近代晚清民国时期小学科学教科书概况

中国近现代教育教材的开端,应该是清政府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推出的《奏定学堂章程》,这本大量借鉴了西方教材内容,又保留了相当程度封建学堂残余的书,却开启了中国科学教育新的黎明。清末民国时期的教科书,除了旧式私塾教育课本的延伸,大部分是从国外引入的新式理科教科书,也有二者相互混合的类型。虽然清政府并未能学到西式教育精神的本源,但舶来教材的编写方式、插画的运用、翻译的进步,还是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国民科学观念的成型。

从本质上分析,当时负责教育的官员,应该是想将西方在理科上的成就带入中国,同时又想保留传统儒家文化的底蕴,使其具有对于自然万物的一种西方式理性思维的同时,又不会丢掉中国民族特色。中国近现代的科学教科书正是以这种前所未有的新形态,开始了其脉络独特的发展旅程。

二、新中国成立早期小学科学教科书特征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教育形态也随之改变。新中国成立初期,科学教材的内容比较散,不成完整体系,在参考旧式教材与苏联教材编写经验的同时,大胆实验,出版实验性教材,课本内容开始由浅入深,逐步扩展。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生活经验与工农业生产技术的联系成了教材内容的主要风格,并开始重视教材的思想教育。“十年”时期,小学“自然”教材的内容尤其强调与革命实践、生产实践的联系。

三、八十年代年后现代小学科学教科书发展

1982年起,“四化”建设逐步全面展开,小学自然教材重心由“经验”向“知识”偏移,“能力培养”成为当时教材编写的主流宗旨。但是,过于追求发展能力,片面强调知识的准确性、实用性,教材编写理论化、复杂化严重,轻视了学生兴趣特长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这种现象导致了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素质教育的颓势。

1988年,新的教学大纲首次提出了“一纲多本”的基本原则。针对我国幅员辽阔、历史原因复杂、经济文化发展地域差异大的事实,各地办学办公条件、教学硬件条件、师资条件不同的实际,教材编写着重于“泛用性”与“弹性”,并提出了“减负”的初步概念。至此,自然科学教材从“一本”走向“多本”,教材版本增多,逐渐形成了今日全国各地多样化的教材风格。

2001年以来,新课程标准颁布,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的中心明确为“全面综合素质教育”。“自然”更名为“科学”,大量以往被视为“游戏”的教学方法进入课堂,中国科学教育正逐渐向着“寓教于乐”的良性循环模式发展。

四、教育思想的进化

综上所述,“科学”由于其科目内容的生产实践意义,其教材的编著往往最能体现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形势,并服务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生产形势。

晚清与民国早期的混搭性教材,只是披着西式教育的外衣;而新中国在摆脱旧封建时代的束缚、建国六十年来,小学科学教材的编写核心思想按时间顺序大致分为“知识经验传授—实用性能力发展—全面综合科学素质培养”这三大阶段。这种转变,不但与社会经济转型的趋势相一致,更与时代对于人才的定义要求变化相一致。

纵观这六十年自然、科学教材的改革过程,可以看出,除了政治经济等大环境因素,小学科学教材背后的教育理念,其大趋势还是进步的。进步的标志,除了之前提到的“发展全面素质”,另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教材内容本身的多元化,以及对多元化因素的接受能力。

从知识内容上来看,晚清民国的教材将国外特有中国没有的动植物图鉴删去,而之后新中国的教材大都鼓励学生开阔视野,探究未知的领域。

思想教化上来看,新中国小学自然科学教材一直注重思想教育,强调知德合一,但早期的做法过于机械单一,只是在教材中加入一些思想品德教育的口号。九十年代以后,这种机械粗暴的方式逐渐改善,2001年新课标颁布以来,小学科学教材的思想性开始向科学精神、民主精神、道德教育回归,“寓教于乐”“寓教于德”成为被广为认可的主流教育思想。

由此可见,从“理论”到“游戏”,反映了小学科学教育在历经风雨后,正逐渐以健康全面的方式进步发展。教材内容的编写能否进一步体现时代的多元化、科学化,如何克服已有教材的弊端,完成符合全面发展目标的好教材,这些问题亟待在今后的改革过程中加以推敲。

参考文献:

[1]呼思乐.从中国百年小学科学教科书插图看科学观变迁[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5(4).

[2]潘洪建.小学科学教材60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6(3).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办有气质的乡村小学
践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开幼儿美术之路
理论宣讲如何答疑解惑
美军两栖作战理论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