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懋在失眠治疗中应用脉法经验
2013-04-09马玉燕王孝良
马玉燕 王孝良
(河北省隆化县第二医院内科,河北 隆化 068150)
1 河北省隆化县中医院皮肤科,河北 隆化 068150
李士懋教授是第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李教授注重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善用经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失眠临床以虚实论治,病因虽多,运用脉诊方法有利于准确把握失眠的类型,提高临床疗效。现将李教授在失眠治疗中应用脉法经验介绍如下。
1 阳虚水停,温阳益气
郝某,男,60岁。2012-10-05初诊。失眠2个月。患者不服西药整夜无眠2个月,胸闷,自觉心下有物停留,纳差,大便次数多,每日2~4次,小便300~400 mL/d。查小腿肿+++,左腿有血栓,舌淡苔薄白,脉沉弦细数。曾安心脏起搏器和行右肺下叶切除术。证属阳虚水停中焦,阻遏清阳。治宜温阳健脾。治予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加减。药物组成:茯苓15 g,白术12 g,桂枝15 g,附子(先煎)15 g,干姜 7 g,炙甘草7 g,泽泻15 g,黄芪15 g,焦三仙各10 g。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350 mL,分2次口服。服用7剂后睡眠已达3~4 h,后原方巩固14剂,随访睡眠好,精神佳。
按:胸为清旷之野,清阳所居,头为神明之府,阳气载清阳达于头目,神明安则可安眠。阳气虚衰,神无所依而不寐。李教授认为,脉弦乃阳中阴脉,按之不足,乃阳气虚衰可知。本例证属阳虚水停,部位在中焦,水气凌心而发病,大法温阳益气,方以附子为君药,用苓桂术甘汤可健脾祛湿使清阳上达,真武汤既可温化水饮,又可温补肾中阳气,加黄芪补大气益气之源。
2 肝胆湿热,清利肝胆
张某,女,45岁。2012-10-05初诊。头晕、头痛、失眠10余年。服西药后可眠,心慌,乏力,胸闷,气短,易怒,小便频,见人多则烦,善太息,舌红,脉沉弦滑数。证属肝胆湿热。治宜清利肝胆。治以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物组成:龙胆草 6 g,黄芩12 g,焦栀子9 g,柴胡12 g,当归15 g,生地黄、生龙骨、生牡蛎各30 g。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350 mL,分2次口服。服用7剂后睡眠已达2~3 h,后原方巩固7剂,后改养血疏肝健脾。
按:本例头晕易怒,舌红,脉沉弦滑数,寐少,烦躁,舌红,系木火扰心,肝经上达巅顶,肝经有热必扰神明则不眠。故予龙胆泻肝汤,清利肝胆为法,湿热不明显,故去车前子、泽泻利湿之品,加龙骨、牡蛎以镇静安神。获效后改养血疏肝健脾巩固。
3 肝血不足,健脾养肝
翟某,女,52岁。2012-09-24初诊。失眠3年,每日睡3~4 h,乏力,怕冷。脉弦滑细,舌淡苔黄。证属肝血不足。治宜养血安神。方以酸枣仁汤加减。药物组成:酸枣仁 30 g,川芎 6 g,知母 10 g,炙甘草 7 g,茯苓 15 g,柴胡7 g,黄芪15 g,党参10 g,当归12 g,白术10 g,龙眼肉15 g,远志9 g。日1剂,水煎取汁350 mL,分2次服用。7剂后睡眠已达5~6 h,14剂后随访睡眠好,已正常工作。
2012-09-31二诊:脉弦滑减,舌同上。失眠减,身乏力减,怕冷如前,上方加生姜4片、桂枝10 g、大枣7枚,去知母。
按:肝藏魂,肝阴不足,则魂不安,神不宁,故失眠、心绪不宁。本例乏力,怕冷,脉弦滑细皆肝血不足之症,治宜健脾养肝,予治“虚劳、虚烦不得眠”的酸枣仁汤。李教授认为,酸枣仁甘酸而润,补肝阴,泻肝用,安魂宁心,必重用方效,恒用至30~60 g。其脉弦细数,弦主肝,细为阴不足,数乃阴虚阳亢之象,诊为肝阴虚。李教授加当归补血,龙眼肉、白术健脾以补后天,远志交通心肾,二诊症大减但卫阳虚故以桂枝汤意鼓舞阳气,而知母偏寒故去之。
小 结 李教授不限于单纯安神之法,临床治疗不寐证,其总的思辨方法可概括为4点:①理论渊源来自《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深入领悟经典相关论述,可拓宽思路,指导实践。②要胸有全局,通盘分折。③辨证时首分虚实。④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方法。并且认为这4点既是对不寐证的思辨方法,也是对所有病证的思辨方法。尤其李教授把脉法放在了重要地位,以脉统方,方脉呼应。脉实多有力,常见滑、沉、沉数、沉涩数、弦数、沉滑数、沉弦数、洪大滑、弦濡数;虚多按之无力,常见细、小、虚大等。临床常用方不外半夏秫米汤、黄连温胆汤、升降散、四逆散、逍遥散、甘露消毒丹、血府逐瘀汤、一贯煎、栀子豉汤、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毒饮、龙胆泻肝汤、地黄饮子、知柏地黄汤、三甲复脉汤、归脾汤、大建中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当归四逆汤、交泰丸、肾气丸、酸枣仁汤及可保立苏汤等,疗效较单纯安神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