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中药治疗中风30例
2013-04-08黄文权
李 淋,黄文权
(1.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重庆 401331;2.第三军医大学重庆新桥医院康复理疗科,重庆 400037)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中风30例
李 淋1,黄文权2
(1.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重庆 401331;2.第三军医大学重庆新桥医院康复理疗科,重庆 400037)
笔者用针刺配合补阳还五汤化裁治疗中风取得显著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30例,均为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门诊患者。男11例,女19例;年龄45~70岁,平均57.5岁;病程1周~6个月。肢体均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
纳入标准:半身不遂,上下肢肌力0~2级,肌张力降低,或有言语不利,口角歪斜,反应迟钝等。或下肢呈划圈步态,上肢伴有肌张力增高等[1]。
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肺肾疾患及骨关节病。
2 治疗方法
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补益脑髓为法。取内关(双侧)捻转提插泻法1min,人中用雀啄泻法至眼球湿润为度,患侧三阴交(胫骨后肌点)[2]提插补法至肢体抽动3次为度,患侧极泉(腋神经点)、尺泽(正中神经点)、委中(胫神经点)[2]提插泻法至肢体抽动3次为度、不留针,风池、完骨、天柱(双侧)捻转补法1min。针刺后鼓励患者自主活动患侧肢体,以患侧肢体有肌肉收缩或有自主活动为宜。选取患侧肢体穴位,如肩三针、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髀关、血海、足三里、阳陵泉、悬中、太冲、太溪等,常规针刺,以局部有酸麻胀感或触电样针感为宜。头皮配以顶颞前斜线和顶颞后斜线,结合TDP照射局部,治疗25min。针刺每天1次,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中药用补阳还五汤化裁。黄芪30g,当归12g,赤芍15g,地龙12g,桃仁12g,红花12g,川芎15g。汗出加生龙骨、生牡蛎各25g,上肢无力加桂枝12g,下肢无力加桑寄生25g、牛膝25g,小便不利加车前草25g、旱莲草20g,大便干结者加麻仁15g、杏仁15g。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温服。
3 疗效标准
治愈: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正常,不影响生活质量。显效:肢体功能障碍基本恢复正常,可以生活自理。好转:仍有部分肢体功能障碍,但能够完成简单的日常生活。无效:治疗后无变化。
4 治疗结果
治愈14例(47%),显效10例(33%),好转4例(13%),无效2例(7%)。
5 病案举例
王某,女,63岁。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吐词不清,立即到当地医院就诊,血压160/75mmHg,头颅CT检查提示左侧卵圆窝腔隙性脑梗死,经静脉输液及口服药物等治疗病情逐渐平稳,1周后出院,但有口角流涎,右侧肢体软瘫。用针刺及中药煎服。1个疗程后右侧肢体有烘热感,偶伴微汗出。天气变化时感觉右侧肢体针感不明显,延长针刺时间,主动运动患侧肢体。配合补阳还五汤化裁治疗。右侧肢体逐渐可抬离床面,加强针刺手法及针刺后运动疗法,肢体活动更加有力。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可自行步行活动,右上肢可完成简单日常生活动作。继续治疗,基本能独立日常生活。
6 体 会
针刺治疗配合补阳还五汤化裁煎服治疗中风病能疏通经络、滋补肝肾、益气活血化瘀,从而达到濡养脑神、通经活络、恢复肢体功能的目的。
针刺加中药标本同治,疗效显著而持久,且无不良反应,为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1]戴万婷.诊断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87,148.
[2]屈勇.实用神经干电刺激疗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15,127,130.
R255.2
B
1004-2814(2013)01-016-01
2012-09-11
黄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