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行宽教授从肝肺脾多脏调燮论治痤疮经验撷菁

2013-04-07范洪桥刘丽芳尹景春

世界中医药 2013年8期
关键词:腠理肺气痤疮

范洪桥 刘丽芳 尹景春

(1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生,长沙,410007;2湖南中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外科,长沙,410007)

痤疮是一种颜面、背部等处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肤散在性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等皮损伴有皮脂溢出为临床特征[1]。本病属于中医“粉刺范畴”,好发于青春期男女,以女性为多见。虽为小恙,却久治难愈。面部小疙瘩与美容存在严重反差,给许多青年男女增添烦恼。对痤疮的治疗,临床上大多单纯从肺[2-3]、脾胃[4-5]进行辨证论治,鲜有从肝、肺与脾胃多脏调燮论治。王师业医50载,活人无数,闻名遐迩。笔者有幸侍诊其侧,遇见痤疮患者,从肺肝脾多脏调燮,尤重治肝入手,屡获奇效。

1 理论依据

历代医家基于肺主皮毛,脾其华在面的传统理论,多从肺经风热或者脾胃湿火上蒸论治[6]。如《圣济总录》云:“面皯皰者…于头面,风热乘之,结而不散,故成皯皰。”《洞天奥旨》亦云:“粉花疮生于人面,窠瘘生痒,乃肺受风热也…。”《杂病源流犀浊》曰:“风刺、粉刺、痤刺…或由脾肺风湿搏热,治之具当以阳明为主。”王师熟谙历代各家学说,结合临床实际对痤疮的认识有不同的见解,认为痤疮的发生病位不仅在肺脾,与肝也有密切的关系。

1.1 痤疮与肝的关系

1.1.1 痤疮的发生部位与肝经循行的联系 《灵枢·经脉》中曰:“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医学真传·部位》:“鼻内口鼻交通之处,则为颃颡,又为畜门,乃肝肺相交之部也。”这说明肝经在唇周、面颊、额部等痤疮分布部位皆有走行。

1.1.2 肝主疏泄与痤疮的发生 肝主疏泄不单指疏泄气机,它如津液输舍、汗液排泄等也都需要肝之疏泄,故曰“肝为枢机”,“肝主孔窍”[7]。若肝失疏泄,则五脏气机运行不畅,津液输布代谢障碍。唐《黄帝内经素问》:“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王冰注为:“时月寒凉,形劳汗发,凄风外薄,肤腠理居寒,脂液遂凝,稽于玄府…余色白黄而瘦于玄府中,俗曰粉刺,解表已。玄府,谓汗孔也。…此皆阳气内郁所为…。”明《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二》:“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痱。此阳为阴遏,而不通畅,故迫为皶,粉刺也。”此实乃肝气郁滞,肺气不宣,津液停聚,孔窍壅塞发为痤疮。由此可见。肝的疏泄功能与痤疮的发生关系密切。

1.1.3 对“肝主肌腠”的认识 清代名医高士宗在其著作《医学真传》中明确提出了“肝主肌腠”的理论。高氏在其著作中多处阐述了肌腠由肝所主的观点。如“皮毛之外,肺气主之;皮毛之内,肝血主之。”“盖人身通体毫毛之气,肺所主也;毫毛之内,腠理之间,则有热肉充肤之血,厥阴之气所主也。”“毛,皮毛,主表;腠,腠理,主肌肉。…是三焦应肝血之腠理以生肌,膀胱应肺气之皮毛以主表。”腠理泛指皮肤、肌肉、脏腑的纹理及皮肤肌肉间隙交接处的结缔组织,分为皮腠、肌腠、粗理、小理、瞧理等[8]。民国名医著作精华《增订通俗伤寒论》中说:“太阳经主皮毛,阳明经主肌肉,少阳经主腠理,太阴经主肢末,少阴经主血脉,厥阴经主筋膜”。

2 治疗方法

王师洞晓脏腑相关学说,倡导“杂病治肝”的学术观点,治疗疑难杂病每多采用多脏调燮,综合治理的方案。痤疮的治疗亦不例外,病机责之于肝脾失调,肺气失于治节,日久湿热痰瘀成疮。治宜疏肝达脾,左金制木,佐以清热凉血,消痰软坚。

2.1 尤重治肝,通达脾胃 肝为刚脏,体阴用阳,性喜条达,最忌抑郁,大凡肝病多始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而生。若肝气郁结,疏泄不及,肝木乘脾,导致脾胃运化失司,湿热内生上蒸于面。王师总结出杂病治肝的一般治则[9]。疏泄肝木为治疗肝病的通用法则;治脾乃肝病防治之法。肝病每乘脾胃,今脾气先虚,肝气更急,更须益气健脾,培土泄木。

2.2 清宣肺气,左金制木 肝主疏泄,助肺治节。肝气实可郁而化火,上灼肺经[10];肺经为风热所感,金不制木,肝升发太过,有肝火犯肺,肝旺侮脾之虑,则邪热熏蒸,易蕴阻肌肤而发病。

3 案例举隅

某,女,22岁,2012年10月就诊。患痤疮3年,已在外院西药消炎,中药清肺解毒治疗,效果不佳。就诊时见面部油光发亮,黑头粉刺密集,病其脓疱及硬结。伴心烦易躁,口干微苦,月经提前,且有血块,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数。乃肝脾不和,肺失治节,日久湿热瘀郁。拟疏肝达脾,左金制木,佐以清热凉血,消痰化瘀。柴胡10 g,枳实10 g,赤芍10 g,百合15 g,苏叶5 g,枇杷叶10 g,全瓜蒌30 g,茵陈10 g,生地黄15 g,昆布20 g,莪术10 g,石膏30 g,白芷10 g,白术10 g,半夏10 g,生甘草5 g,14剂。2周后复诊,患者脸部黑头,脓疱数量明显减少,脓疱明显缩小,大便较前顺畅,继续原方加减服用,1个月后面部囊疱,大致趋平,明显改善。

4 讨论

青年时期情绪不稳,易为物所感,郁则气滞,怒则伤肝,气郁化火;或若饮食不节,恣食辛辣油腻之品,则湿热内生,助长肝火,上炎面部,均可诱发或者加重痤疮。方中柴胡、枳实取四逆散之义,疏肝解郁。百合、苏叶配伍,和辛润相须,升降结合,宣降肺气,令金左位,使肺司治节而行制木之职,以收左金制木之效,《本草正义》则曰:“苏叶,中则开胸膈,醒脾胃,宜化痰饮,解郁结而利气滞。”说明苏叶有疏肝解郁之效。瓜蒌,不仅具有润肠通便,而且能助柴胡、枳实解郁,《重庆堂随笔》早有明训:“瓜蒌实,润燥开结,荡热涤痰,夫人知之;而不知其疏肝解郁,…”。枇杷叶苦凉,归肺胃经,功专降逆下气,具有驱除上蒸颜面郁热火毒之邪的作用。《食疗本草》云:“煮汁饮之,止渴。治肺气热嗽及肺气疮,胸面上疮。”茵陈,取其清肝利湿之验,尚有祛脂作用。生地黄、赤芍功专清热凉血散瘀;昆布、莪术、白芷、半夏共凑化痰软坚散结之用;枳实、白术合用,健脾祛湿化痰,脾气健,则无肝横逆侮脾之忧;石膏辛寒,清肺胃实火;甘草清热解毒,益气健脾。王师组方严谨,构思巧妙,理法方药切中病机,故疗效颇为显著。

[1]赵尚华.中医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84.

[2]藏海洋.赵云芳治疗青春期痤疮[J].世界中医药,2010,5(1):71.

[3]周宝宽,周探.从肺论治面部皮肤病验案[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2):32 -33.

[4]高峰,詹云翔,施金凤.谷晓红教授从脾胃论治痤疮验案举隅[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1,18(4):22-23.

[5]张永.从脾胃论治湿疹、瘙痒症、痤疮等皮肤病[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7(4):246 -247.

[6]徐兴龙,陈四清,孙丽霞.从肝论治痤疮刍议[J].江苏中医药,2010,42(10):34-35.

[7]范金茹.王行宽临床经验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4.

[8]李经玮,余瀛鳌,蔡景峰,等.中医大辞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844.

[9]王行宽.从逍遥丸的组方构思谈肝病的一般治则[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1,11(3):7 -8.

[10]陈英.女子面部痤疮从肝论治[J].河北中医,2003,25(2):110-111.

猜你喜欢

腠理肺气痤疮
腠理部位当属半表及腠理病的治疗探析
从“讳疾忌医”说“腠理”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针刺配合印堂灸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腠理概念辨析及运用初探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