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呃逆研究

2013-03-31姜高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攒竹关穴中脘

姜高

贝,牟晓英,韩淑聪

(栖霞市中医医院,山东栖霞265300)

针刺治疗呃逆研究

姜高斌

贝,牟晓英,韩淑聪

(栖霞市中医医院,山东栖霞265300)

中医认为,呃逆常因饮食不当、情志不遂、正气亏虚等引起,病位在膈,与胃、肝、脾、肺、肾等脏腑有关。治疗需辨证选穴,如因胃寒积滞、胃阴不足、胃火上逆引起的呃逆可选取胃经穴位和八脉交会穴的内关、公孙以降胃气,调腑气;因肝气郁结者选取太冲等疏肝理气;因肾不纳气者选取太溪、涌泉等补肾纳气。顽固性呃逆多见于肿瘤或卒中后等中气不足的患者,应用背腧穴、足三里等补益调气。针刺治疗呃逆可解除膈肌痉挛,调和胃肠功能,起效快,疗效好,是治疗呃逆的首选方法。

呃逆/针灸疗法;穴,攒竹;穴,翳风;穴,天突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膈肌痉挛,常由胃、肠、纵膈、食道等功能紊乱引起。从呃逆发病机理分析,治疗目的在于解除膈肌痉挛,调和胃肠功能。临床上针刺治疗呃逆起效快,疗效好,为治疗呃逆的首选方法。现将10年来以不同穴位针灸治疗呃逆的部分文献综述于下,以探讨呃逆治疗中腧穴应用的规律性。

1 头面部穴位

1.1 攒竹穴 翟春梅等[1]取双侧攒竹穴,平刺穴位0.5~0.8寸,使患者有明显针刺感,然后取一些配穴,如中脘、内关、膻中、足三里。共治94例,总有效率100%。徐春阳[2]针刺攒竹、至阴为主穴治疗21例,总有效率95%。夏阳[3]取攒竹穴采用以平刺为主,平补平泻治疗58例,出针后攒竹穴用拇指或中指用力按压,总有效率100%。

1.2 翳风穴 傅建明等[4]取双侧翳风穴,直刺0.5~0.8寸,针感向双侧面颊面放射,并有强烈的酸胀感包括酸、麻、胀、痛、流泪、喷嚏等感觉。刺激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治疗51例,总有效率98.2%。李智[5]取单侧翳风穴,重手法刺激,治疗67例,总有效率100%。倪夕朗[6]滞针翳风穴治疗呃逆,即将针刺入翳风穴并向一个方向捻转至医者感到转不动时,此时捏住针柄的拇食二指着力保持不动似有涩滞感。治疗36例,总有效率80.6%。

1.3 天鼎穴 戴奇斌[7]针刺颈部两侧天鼎穴,治疗93例,总有效率97.8%。杨志豪等[8]取双侧天鼎穴,治疗47例,总有效率100%。李彭[9]取天鼎穴,治疗实证40例,总有效率100%;虚证28例,总有效率达94%。

2 躯干部穴位

2.1 天突穴 韩秋珍[10]取穴天突、呃逆、攒竹、内关、足三里、膻中、中脘等穴。治疗38例,共治愈34例,治愈率为89.5%。何树泉[11]取穴:天突、膻中、中脘、内关、太冲及呃逆点。结果:治愈44例,总有效率97.8%。于小青等[12]以天突穴,治疗34例,总有效率100%。

2.2 夹脊穴 费新明[13]选第1组:背部华佗夹脊穴胸3、5、7、9、11椎及胃管下俞。第2组:璇玑、膻中、中脘、梁门(双)、天枢(双)、气海。治疗组2组穴交替使用,对照组只用第2组穴。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7.5%。苏全忠等[14]取第3胸椎~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各0.5寸,每次针10穴,左右交替。治疗5次后,总有效率90.0%。

2.3 背腧穴 曹改杰[15]选取胃俞、脾俞、肺俞、肾俞、肝俞、膈俞,治疗50例,总有效率96.00%。李喆[16]针刺承浆穴治疗呃逆20例,总有效率85%。

3 四肢部穴位

3.1 内关、合谷、中脘、足三里等 陈志英[17]取单侧内关、中脘、合谷、足三里穴。27例患者中治愈25例,有效2例。陈雪琴[18]取主穴:内关、合谷、足三里,配穴:太冲、三阴交、太溪、内庭等。57例呃逆患者,总有效率为94.74%。代志毅等[19]采用足三里、膻中、内关穴针刺治疗胃、结肠癌术后顽固性呃逆。治疗40例,总有效率100%。

3.2 四关穴 陈永苹[20]取内关穴(双)、太冲穴(双),施以强刺激治疗50例,治愈46例,占92%,有效4例,占8%,总有效率100%。陈顺荣[21]取四关穴,1次治愈31例,2次治愈2例,好转2例。郝晋东[22]采用四关透刺法治疗癌症并发呃逆,总有效率90.9%。

3.3 涌泉穴 丁晓丹[23]取穴:涌泉、内关、膻中、膈俞,治疗38例,总有效率97.37%。李德华等[24]取涌泉穴,采用呼吸补泻手法针刺。12例针刺1次呃停,2例针刺2次呃停,1例针刺3次呃停,1例针刺4次配合中药内服呃停。总有效率达100%。

3.4 公孙配内关穴 庞建荣[25]取双侧公孙、内关为主,32例患者经治1次止呃者5例,5次止呃者15例,10次止呃者9例,无效3例。张玉红[26]选取主穴:公孙、内关。58例,1次治愈26例;2次治愈22例;3次治愈8例。其中,2例为食管癌术后,针刺效果不明显。

3.5 人迎穴 高微等[27]以人迎穴为主,直刺约25 mm,缓慢提插,患者出现酸麻胀等针感,并向锁骨方向传导为佳。结果:实证痊愈91例,无效2例,痊愈率98%;虚证痊愈23例,无效6例,痊愈率79%。李骁飞[28]针刺人迎穴,治愈4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

4 小结

针灸治疗呃逆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灵枢·杂病》云:“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无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可已”。《针灸正宗》云:“呃逆……针天突以降逆,针中脘以和胃”。《针灸资生经》云:“哕……灸中脘、关元百壮;未止,肾俞百壮”。治疗呃逆的方法多种多样,针刺不同穴位只是其方法之一。呃逆是气逆上冲,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病位在膈,与胃、肝、脾、肺、肾等脏腑有关。因此治疗需辨证选穴,如因胃寒积滞、胃阴不足、胃火上逆引起的呃逆可选取胃经穴位和八脉交会穴的内关、公孙以降胃气,调腑气;因肝气郁结者选取太冲等疏肝理气;因肾不纳气者选取太溪、涌泉等补肾纳气。顽固性呃逆多见于肿瘤或卒中后等中气不足的患者,因此应用背腧穴、足三里等补益调气的穴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临床上个人经验取穴也取得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这些经验穴缺乏严谨的科学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1]翟春梅,孙凤菊.针刺攒竹穴治疗顽固性呃逆94例[J].吉林中医药,2007,27(7):44.

[2]徐春阳.攒竹、至阴为主穴针刺治疗呃逆21例病例分析[J].首都医药,2008,15(14):47.

[3]夏阳.针刺攒竹为主治疗呃逆58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1):36-37.

[4]傅建明,姚云海.指压针刺翳风穴为主治疗呃逆56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2):44-45.

[5]李智.针刺翳风穴为主治疗呃逆67例[J].江西中医药,2008,39(5):49.

[6]倪夕朗.滞针翳风穴治疗呃逆36例即时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6):20.

[7]戴奇斌.针刺天鼎穴治疗呃逆93例[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1):17.

[8]杨志豪,蔡培勇.针刺天鼎穴治疗顽固性呃逆47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3):164-166.

[9]李澎.天鼎穴治疗呃逆68例[J].中国针灸,2002,22(5):317.

[10]韩秋珍.针刺呃逆、天突穴治疗顽固性呃逆38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9,15(11):43-44.

[11]何树泉.针刺天突穴为主治疗呃逆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2):36.

[12]于小青,孙秀莲.针刺天突穴治疗呃逆[J].山东中医杂志,2004,23(3):180.

[13]费新明.以华佗夹脊穴为主针刺治疗呃逆36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9,26(2):39-41.

[14]苏全忠,钱晓平,白燕,等.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呃逆60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6):59.

[15]曹改杰.针刺背腧穴治疗中风后呃逆50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0,14(2):14-15.

[16]李喆.针刺承浆穴治疗呃逆20例小结[J].甘肃中医,2006,19(12):25-26.

[17]陈志英.针刺治疗呃逆27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3):149.

[18]陈雪琴.针刺治疗呃逆57例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学报,2001,25(6):50.

[19]代志毅,马秀萍.针刺治疗胃、结肠癌术后顽固性呃逆40例[J].陕西中医,2006,27(8):990-991.

[20]陈永苹.针刺内关、太冲穴治疗呃逆50例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6):7-8.

[21]陈顺荣.针刺四关穴治疗呃逆35例[J].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9,5(1):25-26.

[22]郝晋东.四关穴透刺法治疗癌症并发呃逆体会[J].甘肃中医,2006,19(8):35.

[23]丁晓丹.针刺涌泉穴为主治疗呃逆38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6(3):49-50.

[24]李德华,尤彩霞.针刺涌泉穴治疗顽固性呃逆16例[J].四川中医,2006,24(4):108.

[25]庞建荣.针刺公孙内关治疗呃逆32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1,36(9):394.

[26]张玉红.针刺公孙内关为主治疗呃逆58例[J].北京中医,2007,26(7):393.

[27]高微,乔喜芹.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呃逆12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8):63-64.

[28]李骁飞.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0,22(8):615.

R246.1

B

1007-4813(2013)02-0253-02

2012-12-22)

姜高斌贝(1977-),男,大学本科,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经络腧穴理论与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攒竹关穴中脘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火针中脘治疗冻疮作用机制初探
掐攒竹止打嗝
掐攒竹止打嗝
晕车时用力点内关穴
辅助治疗心血管病有个第一要穴
基于复杂网络的磁刺激内关穴脑皮层功能连接分析
攒竹穴近三年以来在治疗呃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攒竹穴针刺方法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