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红斌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

2013-03-31裘伟国瞿晟程张兴源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痞满口苦方用

裘伟国,瞿晟程,张兴源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

·临证经验·

郑红斌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

裘伟国,瞿晟程,张兴源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

郑红斌教授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邪在胆,逆在胃,临床上多见肝郁不舒,胆气不利。利胆通腑,和胃降逆为本病治疗大法。因本病发生关系五脏,故在临床应用时要兼调五脏,调理气血。临证治疗本病还须充分考虑胆汁反流的特性,采用辨病与辨证结合的手段,因机立法,灵活加减,尤其要结合现代医学发病机制和内镜检查结果进行体征微观表现加以辨治以提高其临床疗效。

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郑红斌

胆汁反流性胃炎(BGR)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胃幽门功能失常,致使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损伤胃黏膜而引起的一种慢性胃炎[1]。本病以胃脘烧灼痛,嘈杂不舒,甚则连及胁肋或后背,餐后加重,反酸,口苦,恶心,呕吐苦水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导师郑红斌教授系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在长期从事脾胃病的临床工作中总结了本病较为独特的辨证论治规律,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益匪浅,今将其辨治思路及用药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之胃脘痛、嘈杂、痞满、呕苦等范畴。其病位在肝胆脾胃,主要病因为感受外邪,情志不调,饮食不节及脾胃虚弱等,基本病机为胆胃失于和降[2]。郑师认为,中医虽无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名,但对胆胃失和引起胃脘痛、嘈杂、痞满、呕苦的病机却早有认识。胃脘痛的记载始见于《内经》,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木郁发之,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嘈杂之名,始见于《丹溪心法》。《景岳全书·嘈杂》形容:“其为病也,则腹中空空,若无一物,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而胸膈懊恼,莫可名状,或得食而暂止,或食已而复嘈,或兼恶心,而渐见胃脘作痛。”痞满一证,在《内经》中,或称痞满、痞塞、痞膈。《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太阳之复,厥气上行,……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痞满[3]。”《灵枢·四时气篇》云:“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憺憺,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4]。”《张氏医通》亦云:“邪在胆经,木善上乘于胃,吐则逆而胆汁上溢,所以呕苦也[5]。”胆和胃均属六腑,胃属土,胆属木。胃主受纳以通降为和、为顺,胆属少阳,也为奇恒之腑,胆汁排放有利胃的受纳腐熟与排空。胆汁上泛,胃失和降,故云邪在胆,逆在胃,临床上多见肝郁不舒,胆气不利,以致胆汁难以下入肠中,发挥其正常的助脾运化之功,转而逆流入胃,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常可见胃脘部疼痛、呕吐苦水、嗳气、嘈杂等症。

2 辨证施治

郑师根据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利胆通腑,和胃降逆为本病治疗之大法,又因本病发生关系五脏,故在临床应用时要兼调五脏,调理气血。临证一般可将其分为7个证型加以辨治。临床如见胃脘胀痛,痛连两胁,嗳气稍舒,情志加重,舌淡苔薄,脉弦者,证属肝郁气滞,治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出现胃脘灼痛,口苦而干,呕吐苦水,郁怒痛甚,舌红苔薄白,脉弦者,证属胆胃失和,治以疏肝利胆,和胃降逆,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出现胃脘刺痛,日久不愈,呃逆口苦,舌黯苔薄,脉弦涩者,治以行气活血,化瘀和胃,方用丹参饮合百合乌药散加减。出现胃脘痞胀,恶心呕吐,嗳气频频,肠鸣下利,口苦而干,苔薄黄腻,脉弦细数者,治以辛开苦降,和胃降逆,方用半夏泻心汤合旋复代赭汤加减。出现胃脘胀痛,痞满纳呆,口苦口黏,时呕苦水,便溏不爽,苔薄黄腻,脉弦滑者,治以清利湿热,导滞和胃,方用三仁汤合藿朴夏苓汤加减。出现胃脘隐痛,面色萎黄,时呕苦水,食欲不振,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者,治以温中健脾,和胃降逆,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出现胃脘隐痛,嘈杂口苦,口干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者,治以养阴润燥,和胃止痛,方用沙参麦冬汤合一贯煎加减。

3 临证经验

郑师认为,临证治疗本病还须充分考虑胆汁反流的特性,采用辨病与辨证结合的手段,因机立法,灵活加减,尤其要结合现代医学发病机制和内镜检查结果进行体征微观表现加以辨治以提高其临床疗效。例如本病存在反流,主要因为胃排空的延缓和十二指肠逆蠕动,治疗当促进胃排空,减少其逆蠕动,法宜疏肝利胆通腑。常用柴胡疏肝散、四逆散等,药用柴胡、枳壳、苏梗、川芎、芍药、川楝子、陈皮、制香附等。又如本病引起十二指肠液反流的重要机制为幽门功能不全和胃黏膜屏障不固,病属“证虚”。治疗当增强幽门控制,巩固胃黏膜屏障,法宜健脾益气,扶正补虚。常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药用党参、炒白术、茯苓、黄芪、升麻、柴胡、陈皮、当归等。因本病可见胃窦黏膜充血、水肿、有出血斑点、糜烂,病理检查可表现为黏膜层充血,黏膜下层水肿,炎细胞浸润等,较符合中医湿、痰、瘀的致病特点,治疗当抗感染消肿,修复损伤,法宜除湿、化痰、祛瘀。常用藿朴夏苓汤、五苓散、二陈汤、血府逐瘀汤等,药用藿香、厚朴、制半夏、茯苓、猪苓、泽泻、炒白术、桂枝、茵陈、炒黄芩、陈皮、当归、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等。因本病常伴发Hp感染,且与胃癌的发病关系密切,病理检查常见肠化、不典型增生诸改变,治当杀菌、抗肠化,法宜清热、养阴、软坚。常用黄连解毒汤、半夏泻心汤、益胃汤、鳖甲煎丸等,药用炒黄连、制半夏、炒黄芩、党参、炙鳖甲、皂角刺等。本病十二指肠反流液主要成分为胆汁酸及胰液,其性为碱,病属五味太过、偏颇伤胃,法宜中和五味,治碱以酸。常用理中汤、保和丸等,药用焦山楂、焦六曲、茯苓、制半夏、陈皮、莱菔子、炒白芍、干姜、连翘等。

[1]李达芬,彭卓嵛.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4):630-631.

[2]郝莉莉.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2):233-234.

[3]王立业,姜树民.姜树民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证思路探要[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3):11-12.

[4]李宗庭,张继泽.张继泽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拾萃[J].浙江中医杂志,2009,4(7):488-489.

[5]白海燕,王维,王志坤,等.刘启泉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简介[J].新中医,2011,43(11):139-140.

R256.4

B

1007-4813(2013)02-0213-02

2012-12-01)

裘伟国(198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脾胃病。

猜你喜欢

痞满口苦方用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基于数据挖掘的《普济方》治疗痞满用药规律分析
口苦口臭,可能是肝脏不好受
温针灸治疗痞满的临床观察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口苦咽干,是生病了吗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晨起口苦是怎么回事?
嘴里有苦味是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