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什温《F 大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的爵士语言研究

2013-02-21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布鲁斯重音协奏曲

刘 燕

(黄冈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湖北 黄冈438000)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迎来了又一次大规模的世界性移民浪潮,其间各种不同种族文化的不断碰撞与交融,使得本已多元化且一直以来深受欧洲文化影响的美国本土文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民族心理。探究自身的民族特色、民族性格是那一时期美国文化尤其是音乐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各种新的音乐体裁、形式得到尝试并获得一定的成功;而真正意义上可以承担起将美国民族音乐推向世界重任的作曲家也呼之欲出,乔治·格什温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格什温早期被称为是“超越了传统音乐风格中的幻想性质而创造出天才作品的作曲家”,大量的通俗歌曲创作与舞台音乐剧创作的经验积累,为日后格什温将美国各种音乐文化元素诸如欧洲艺术音乐、爵士乐、黑人歌曲融合到一种具有美国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24 年,格什温发表了《蓝色狂想曲》,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爵士交响乐”作为一种贴有美国民族音乐标签的音乐形式从此诞生,他本人也跻身世界级作曲家的行列。之后《F 大调钢琴协奏曲》的创作构思,格什温重新审视了传统音乐与美国本土音乐融合的问题,在尊重传统协奏曲音乐形式的前提下,在作曲、配器、音乐表现上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试图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爵士交响乐”同样可以成为严肃音乐的一种形式,而在传统的音乐审美取向中得到如其它各种所谓传统音乐形式一样的尊重。值得指出的一点是,《F 大调钢琴协奏曲》不仅获得了观众及当时许多著名的指挥家如英国的科茨等极大的认可,而且最终被认为是格什温一生创作中最为优良的作品。

一、变化节拍的运用

与传统的钢琴协奏曲甚至格什温所处时代钢琴协奏曲的节拍模式相比,此作品的节拍都极具特点,这些无论是基于此协奏曲中运用的蓝调或布鲁斯音乐风格的内在要求,还是出于音乐表现方式的考虑,其变化节拍都可以称作格什温式的。

表1 第一乐章的节拍变化

在快速的情境下,爵士风格的摇摆不定与特征性的展现必然在节拍上作出不断地调整以适应全曲流畅性的要求,同时很好地显示出作曲家高超的即兴创作与演奏风格,同时高频率的节拍变化准确地体现乐曲情绪的不稳定性;而对于慢板乐章,所要作出的调节并不像快板乐章那样迫切,它处于整部作品的中间环节,在速度表现上起到一定的缓冲和过渡效果。

二、拉格泰姆节奏的运用

(一) 拉格泰姆的渊源 拉格泰姆(Rag -time)是在19 世纪早期欧洲移民的歌曲、舞蹈和进行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Rag”一词原本指“破布和碎布”,最初是指一种拍击大腿为舞蹈伴奏的音乐;Rag-time,意即参差不齐、不规则的拍子,有人把它译为散拍乐,后来引申出来的含义,是指当时将非洲裔美国黑人演奏的班卓琴音乐,借用到军队进行曲的旋律和节奏中的做法。演奏过程中在节奏与节奏之间加入了较强的重音,这种特有的被称为“切分节奏”的音调被许多音乐家大量使用;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拉格泰姆是爵士乐的祖先。

(二) 《F 大调钢琴协奏曲》中对拉格泰姆节奏运用 作曲家深谙拉格泰姆节奏的特征,曲中作者更多时候是将拉格泰姆节奏的材料或加以变化使之成为一种保留了原有拉格泰姆节奏特征的新的特征性节奏,或是将拉格泰姆节奏的材料加以组合使之成为一种所谓的复合式的“拉格泰姆节奏”,从而构建出协奏曲的节奏特征,并巧妙地将拉格泰姆隐匿其中。

A、以拉格泰姆节奏原形为基础的交错拍。拉格泰姆的显著特征是低音部分的常规节奏重音背景来对应利用切分音造成节拍重音转移的高音旋律;改变了传统的规则重音位置,使之先现或延后出现,与低声部重音错开,形成了独特的交错节奏。

谱例1 低声部均拍,高声部连续大切分

谱例2 声部加厚,低声部均拍,高声部隐含旋律,中声部附加声部

B、含有附点和三连音的拉格泰姆节奏

谱例3 低声部均拍,高声部三连音、附点的快速跑动

C、复合式的拉格泰姆节奏。它的节奏模式不是明显的切分音效果,而是“三套四”的左右手对置的复合节奏(polyrhythm)。它的特点是将高声部细分为八个半拍,以三个半拍为单位所形成的强拍(强调1、4、7 拍位)与规则的低声部四拍子重音的交叉重叠造成三拍子与四拍子的交错节奏。格什温在《F 大调钢琴协奏曲》大量运用拉格泰姆节奏来组织音乐材料,使其具有鲜明的爵士韵味,形成强烈的美国风格。

谱例4 高声部均分为8 个半拍,重音以3个半拍为一组,低声部均拍形成复合拉格泰姆

D、变体自由结合

谱例5 在谱例4 的基础上高声部加入附点、切分,低声部分解和弦

谱例6 高低声部同时奏出在第1、4、7 上的重音拍位

谱例7 四声部的节拍错拍

三、布鲁斯音调与和声的运用

自20 世纪20 年代起,历经几十年,布鲁斯的音乐创作特征日臻成熟,不但在美国而且也在世界其他许多国家拥有成千上万的布鲁斯爱好者。布鲁斯的节拍通常是四拍子,切分音的使用非常明显。除了这些常见的音乐特点之外,布鲁斯的音乐特征还规范地体现在三个方面:特性变化音级、和声进行中的和弦序列、固定的歌词结构。简单地来讲,它是一种在特定的音乐组织程序上由歌手发挥即兴演唱才能创造的黑人声乐艺术。布鲁斯音乐中特性变化音的出现,给旋律造成一种新颖的哀伤音调感觉,所以人们通常把其音调中的这些变化音称为“布鲁斯音级”或者“布鲁斯调式音”。这种变化音级产生的演奏色彩俗称为“蓝色音调”,在20 世纪二十年代就被爵士乐演奏家借鉴运用到爵士乐的演奏中,成为爵士乐的一种流行风格。

布鲁斯的运用在《F 大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着重体现在三方面:

(一) 布鲁斯音级 布鲁斯变音或由自然音与布鲁斯变音对置组合成的布鲁斯音组通常会出现在旋律的切分节奏点上,得到突出。“标准布鲁斯”一般以在某种七声大调为基础,而其中的第Ⅲ、Ⅴ、Ⅵ、Ⅷ诸音级可以在音乐中自由降低小二度,由此所产生具有独立音级地位的布鲁斯变音。”降Ⅲ级、降Ⅷ级布鲁斯变音在布鲁斯曲调中用得最多,通常出现在关键性的感情迸发的节点上。

谱例8 2 个连续的小附点加上切分,重音移位,降低Ⅷ、Ⅲ半音

谱例9 降低Ⅷ、降低Ⅲ(升高Ⅱ) 半音

(二)布鲁斯和弦 凡含有布鲁斯音级、布鲁斯音组或布鲁斯音程在内的和弦,则通称为“布鲁斯和弦”[2],一般来说,首选bⅢ和bⅧ,其次是bⅤ

谱例10 常见的属七和弦及它的高叠和弦形式

第一乐章引子中第5 -9 小节,一开始便运用了此手法

谱例11

(三) 布鲁斯七度音程 在第一乐章中第22-27 小节运用了同音反复和半音化下行,此手法明显来自于引子材料;而第23 小节右手声部所包含的大七度音程是布鲁斯音调常见的,大七度与纯八度同时鸣响形成了极不稳定因素。

谱例12

《F 大调钢琴协奏曲》包括协奏曲约定俗成的“快一慢一快”三个乐章,每个乐章内部大致上是依照传统的曲式规范来处理的,而且全曲的主题材料相当集中,多次重复,变化重复与发展,具有强烈的交响性。格什温在纽约《星期日论坛》上发表文章,介绍这首作品时说:“第一乐章使用了查尔斯顿舞曲节奏,它快速而令人激动,体现了美国人生活中青春般的热情性格。第二乐章有一种诗意的夜曲气氛,这种气氛是由于美国的布鲁斯所造成的,第三乐章回到了第一乐章的风格。这是一种节奏的喧闹,它狂热地开始,并始终保持着同样的步调。”

在西方音乐史上,常常把钢琴协奏曲的几个重要阶段划分为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时期等等,这几个时期也正是钢琴协奏曲从产生、发展到成熟的重要历史时期。此曲《F 大钢琴协奏曲》正是格什温在现代主义时期的产物,它发挥了充分交响化的作用,从独奏到部分乐器组的合奏,直到全体乐队的合奏,变化万千,不一而足,充分发挥了管弦乐队的作用。

《F 大钢琴协奏曲》以粗犷的查尔斯顿舞节奏与优美的布鲁斯旋律交相映衬,严密的艺术音乐结构与随意的百老汇舞歌轻松组合,《F 大钢琴协奏曲》成为格什温从“叮砰胡同”走向“卡内基大厅”的里程碑之作,为爵士音乐进一步打通了通向交响化发展的道路。

猜你喜欢

布鲁斯重音协奏曲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布鲁斯·鲍文
跳布鲁斯的蓝兽
请给我一幅画
海浪协奏曲(上)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海浪协奏曲(下)
浅谈语句重音的把握
基于重音理论的英语听力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