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在血站护理中的应用

2013-01-30闫爱霞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投诉率血站献血者

闫爱霞

心理护理在血站护理中的应用

闫爱霞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血站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血站收入的64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在抽血过程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精心的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投诉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护理结果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站护理工作中应用心理护理能够有助于提高血站护士人员的职业素养,在应用过程中还能够有效的减少抽血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献血对象的满意度,同时还有助于推动无偿献血工作效率的提高,值得推广。

心理护理;血站护理;应用

近年来,社会上加入无偿献血的人越来越多,保障了国家卫生机构能够长期拥有足够的储血量,为各种临床用血治疗创造良好条件。但是,在献血过程中很多个体极易出现各种心理和身体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一些初次献血者,献血时出现不良心理的几率极高。所以,血站护理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非常必要。本研究就心理护理在血站护理中的应用概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血站收入的64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 32例中,男18例,女14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50岁,平均年龄(32.5±3.6)岁;本科以上学历20例,本科以下学历12例。对照组32例中,男19例,女13例;最小年龄 19岁,最大年龄 44岁,平均年龄(31.5±2.3)岁;本科以上学历22例,本科以下学历10例。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以及学习等方面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必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最常规的护理,具体指的是按照正常步骤完成整个献血过程中。研究组在整个献血过程中给予精心的心理护理,具体包括献血前的心理护理、献血中的心理护理和献血后的心理护理三个方面内容,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2.1 献血前由于还未真正进行献血,有些患者对献血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初次献血者,更会因为对献血缺乏足够的认识而出现各种不良心理。所以该阶段的心理护理内容是对献血者进行献血知识宣教,是通过与献血者详细讲解献血的好处,扭转其认为献血会影响身体健康的错误认识,并尽可能让献血者感受到献血的光荣,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消除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更好的配合护理人员的采血工作。为了使患者能更快的消除紧张等不良心理,采血站应尽量将环境设置得更加和谐,如在采血站内贴上贴心的彩色标语、在采血站内部摆设花草或有专用的音响播放较轻快的音乐。献血者在进入采血室时护理人员应用轻快的语气与患者打招呼。此环境下,献血者能更快的放松自己,从而更好的配合,有助于采血的顺利开展。

1.2.2 献血中采血过程中若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足够熟练,能快速找到血管并一针见血,在采血过程中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沉着应对,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献血者的紧张心理,同时还能有效增加其安全感。所以,该阶段的心理护理操作主要是从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和提升其态度方面着手。具体要求是护理人员在平时工作中必须要多加练习采血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采血操作水平,尽可能在采血过程中一次性穿刺成功,实现快速、轻柔及准确的穿刺目的[1]。在穿刺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要态度和蔼的与献血者交流,指导献血者运用深呼吸的方式放松自己。通过不断的交流,能够及时发现献血者的不适,如有些人见血比较容易紧张,会容易出现昏厥现象,若护理人员能够不断的与患者交流,耐心指导,可在一定程度上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从而减少昏厥现象。

1.2.3 献血后采血后护理人员需要教献血者做好血管按压,同时亲切地询问献血者是否有不适感,并与献血者做好后期的宣教工作,耐心叮嘱献血者要注意清洁并加强营养,使献血者真正感受到更多的关心。

1.3 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12.0,计量资料主要是使用(±s)表示,组间对比则通过t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则以P<0.05表示。

2 结果

研究组中,满意31例,占96.9%,差错1例,占3.1%,无投诉,投诉率为0.0%。对照组中,满意26例,占81.3%,差错2例,占6.3%,投诉4例,投诉率为12.5%。可见,研究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投诉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护理结果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体会

有研究显示,超过半数的无偿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身体和心理的应激反应。且大多数应激反应主要是以恐惧为主,该心理的应激反应在初次献血者中最为常见。其原因是很多初次献血者对献血知识认识不足,有些人还受到“献血伤精气”观念的影响,所以导致在献血过程中会不由自主产生恐惧心理。有心理应激反应的献血者一般都比较少进医院,看到采血针就会出现精神高度紧张,无法正常表达、出虚汗,甚至是昏厥现象。

对于献血者存在的心理应激反应,本研究认为在整个献血过程中(包括献血前、献血中、献血后)护理人员应给予献血者必要的心理护理,尽可能地创造一个舒适和轻松的献血环境,让献血者在整个献血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关怀与尊重,从而在心理上得到更大的满足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不良心理,进而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献血,保障采血工作的顺利进行[2]。总而言之,采血站护理人员在采血过程中给予献血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采血质量和效率。

[1] 李晋保.血站护理质量的强化管理[J].护理研究,2010,26(12):2212-2214.

[2] 李玉芹.心理护理在减少献血反应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9(24):134-136.

R395.1

A

1673-5846(2013)09-0429-02

吉林省白山市中心血站,吉林白山 134300

猜你喜欢

投诉率血站献血者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2018年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后再次参加献血的情况调查研究
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注射室的运用效果
门诊输液室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论如何在智能电管家推广同时降低投诉率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