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中医机制研究*

2013-01-24陈英兰毕礼明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9期
关键词:腠理邪气营卫

陈英兰 毕礼明

(1.江苏省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1;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1)

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1],最新的研究表明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达10.8%,而其中部分发展至慢性肾衰竭,致残和致死率极高,治疗也相对棘手。在治疗慢性肾衰竭方面中医积累了很多经验,汗法治疗也是中医学重要的特色疗法,有一定的优势。现代医学认为[2]汗腺功能与残余肾功能有较多相似处,本文主要从中医角度探讨中医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机制。

1 中医对慢性肾衰竭认识

慢性肾衰竭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发病病因、病生理等方面认识,可属于中医学[3]的“水肿”、“癃闭”、“肾风”、“关格”、“肾劳”、“溺毒”、“肾衰”等范畴。慢性肾衰竭[4-5]早期多以邪实为主,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后期耗伤正气,形成虚劳或关格,并容易出现外邪侵袭、邪气内生、病理产物蓄积等,进一步损伤正气,正虚邪实逐渐加重,最终导致阴阳离绝。该病病位广泛、寒热错杂、病理产物蓄积,而正虚邪实是一对主要矛盾,正虚之中又有阴、阳、气、血虚损,肺脾肾不足;邪实有外邪、水饮、湿浊、瘀血、风湿、痰浊、肠胃燥结、毒邪等;虚实之间的关系有因虚致实,而实邪久羁又更伤正气,以至恶性循环。目前很多中医研究表明瘀血、痰凝、浊毒、湿热、水湿等均参与了疾病的全过程,同时应用活血和络、化痰软坚、泄浊解毒、清利湿热、利水渗湿等方法治疗是有效的,并且扶助正气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始终。总体来说,慢性肾衰竭发生后机体出现气血水阴阳失调、肺脾肾功能不足、多种邪气蓄积等;另一方面由于慢性肾衰竭水液代谢、电解质酸碱平衡异常,而随着肾功能的丧失,肾脏排泄和调节障碍逐渐明显,通过中药内服发生作用受到限制,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的途径进行治疗。

2 汗法的一般作用

《中医大辞典》 解释汗法是一种通过开泄腠理、调和营卫、发汗祛邪以解除表邪的治法。临床上汗法主要应用于外感病初期起解表作用,《黄帝内经》 中首载汗法有祛邪气作用,“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随着经验的积累,汗法使用范围逐渐扩大,《金匮要略》多个条文阐述了汗法治疗风湿、水肿病[6]。张子和为攻邪派的代表人物[7-8],他认为汗法作用机理在于“开玄府而逐邪气”,并且也有汗法可以开五脏六腑之腠理一说,汗法通利三焦,促进正气流通,推荡邪气出于脏腑、经络、肌肤。因此发汗亦不仅以汗出祛表邪为目的,凡能驱邪气出表、使气血畅通、起荣卫调和、促脏腑和谐等等皆是汗法的作用。当前在临床中中医汗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外感病、麻疹未透、痈肿疮疡初起、水肿、痹证初期等疾病,在治疗慢性肾衰竭上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3 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中医机制

3.1 祛表里邪气并燮理阴阳 慢性肾衰竭病机复杂,表里同病,寒热毒错杂,大虚大实相夹,痰饮瘀血胶结,新病又兼宿疾,病邪深痼的病证,易发生严重阴阳不和,其最重要的临床特点还是表里邪气蓄积、阴阳不和。张子和[9]认为治病“先论攻其邪,邪去而元气自复”,张子和扩大了汗法含义的范围,认为“灸、熏、蒸、渫、洗、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凡解表者,皆汗法也”。程国彭认为“汗者,散也。辛以散之,开腠理,散邪气也”。《经方药物药理临证指南》说“辛主行主散,主治病证与卫、营、气、血、津、液、郁、瘀的病理变化有关”。汗法可以去除体表邪气以及体内水湿、毒素,并且汗法可以通过祛邪气而使得正气恢复。王付等[10]认为汗法可治痈疗疽、化气行水、止悸化饮、散邪止逆、通利关节、透疹解毒等等,因此汗法不仅用于治疗表证,还用于痹证、疮痈、水肿、臌胀、癃闭、发热等各科病症的治疗,而从临床角度看慢性肾衰竭患者变证多,容易合并表证、痹症、疮痈、发热等等,同样提示汗法可祛表里之邪气。另一方面汗法有交通内外、平衡阴阳的作用,如张锡纯谓“人身之有汗,如天地之有雨,天地阴阳和而后雨,人身亦阴阳和而后汗”,同时也认为“出汗之道,在调节其阴阳”,“发汗原无定法,当视其阴阳所虚之处,而调补之,或因其病机而利导之,皆能出汗,非发汗之药始能出汗也”,并且邪气祛则正气安,正气安则阴阳和。

现代的研究表明汗法治疗肾衰竭主要机制为减轻水负荷、促进体内代谢毒素的排泄等。发汗[2]可促进汗腺分泌和血管舒张反应以利于祛除病邪,包括排泄毒素、中和毒素、抑制细菌与病毒,以及加强机体吞噬细胞的防御能力等;扩张周围血管有利于散热;改善全身和局部的循环功能,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和局部炎症的吸收;通过发汗和全身循环的加强,增加肾小球过滤作用,排除体内潴留的水分等。有多项研究[11-12]表明药浴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减少尿蛋白、改善血液流变性,且能升高血红蛋白和血浆白蛋白,改善患者的水肿、皮肤瘙痒、乏力、纳差等相关症状。从中医角度看药浴也属于汗法的范畴。兰祝飚等[13]应用陈以平教授的中药药浴方(桂枝、大黄、皂角刺、当归、地肤子等)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血磷下降、尿蛋白减少、尿量增多、血压下降,水肿、皮肤瘙痒等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达89.9%。

3.2 活血开腠理且调和营卫 汗法多通过温热药物、热水浴、运动等来使机体出汗,可加速血液流速,产生活血作用。皮肤有腠理,五脏六腑皆有腠理,而腠理为真气流通、邪气相传的通路。汗法[16]不仅可以开皮肤之腠理,亦可以开五脏六腑之腠理,可通利三焦、促进真气流通、推荡邪气出脏腑至经络、肌肤。这也是汗法用于治疗内伤杂病的机制之一,即可开腠理而达到祛除邪气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个人认为邪气的传变有一定规律性,与中医病位认识的层次观点相关。从宏观角度讲,病邪之间的平衡又一定规律性,初病在表之邪入里有一定规律,《素问·缪刺论》说“夫邪之客于形也,比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舍于孙脉,留而不去舍于络脉,留而不去舍于经脉,内连五藏,散于胃肠,阴阳俱感,五脏乃伤。必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藏之次”。《素问·皮部论》说“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即论述了邪气由浅表层次进入深层次的运动变化规律,而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体系等也正是反映了病邪传变的规律。另一方面在里邪气多在表有所表现,而汗法可以开脏腑之腠理使得邪气达表而被祛除。从现代医学来看慢性肾衰竭时多种致病因子在组织、血液、全身表达过度,而通过抑制致病因子表达、减少生成、促进其转化和排泄等是重要治疗策略。

汗液正常产生与营卫功能正常密切相关,《景岳全书》阐述了出汗法的机制,“汗发于阴而出于阳,此其根本则由阴中之营气,而其启闭则由阳中之卫气”。当营卫不和时,腠理开阖失常,最易产生汗出异常的病症,而通过发汗,调节腠理汗孔的开阖,可使营卫的运行恢复正常。桂枝汤是一个经典的调和营卫方剂,同时也是汗法的经典方剂。同样慢性肾衰竭患者多为久病,存在气血阴阳脏腑不足,邪气内蕴,出现营卫不和、经络不通,汗法[15-16]可以产生活血通络、调和营卫作用。

3.3 宣肺调脾气合助肾主水 肾脏疾病临床表现水肿、蛋白尿、血尿,为病在下,临床可取治上之法。《素问·玉机真脏论》云“五脏相通,移皆有次”,在上之他脏病变常可累及在下之肾脏,此时当遵循《素问·五常政大论》云“病在下,取之上”之法。而辛甘淡发散为阳,肺为水之上源,发汗可宣肃肺气并通调水道。当外邪入侵,卫气被遏,除了可见头身疼痛、无汗等症外,同时可直接影响到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功能,出现咳嗽、气喘、胸闷、水肿、少尿等症,如《素问·咳论》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汗法可宣肃肺气、调气行津缓解肾病症状和体征。另一方面慢性肾衰竭时邪毒内侵,上犯于肺,肺失宣肃,水道不通;而汗法可宣肺气而通调水道,产生治疗作用,与提壶揭盖法相似[17-18]。中医认为脾喜燥而恶湿,肾衰时水湿邪气容易困脾,脾宜升则健,汗法有升散、祛湿功效而达到调脾作用,进一步增强脾对水液的转输,现代也有研究表明热水浴出汗后患者的食欲增强。而肾能藏精主水纳气,汗后肺气得宣,肺金能生水,且肺主皮毛,皮毛生肾,因此汗法亦可助肾气主水功能。

3.4 其他 外治内治理相同:外治法的药浴治疗也属于汗法范畴,其机制和作用与内治法的汗法相同。清·吴尚先《理瀹骈文》强调“外治之理即是内治之理”。而内伤病的中医内治有一定优势,通过调理脏腑、调理气血、调理阴阳、扶正祛邪等来治疗疾病。因此可以理解汗法有同样的作用机制来治疗慢性肾衰竭。

汗法之中备八法:中医八法的治疗均非孤立存在,汗法治疗并也不是单纯的方法,而是多种方法的统一。正如《医学心悟》指出“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盖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病变虽多,而法归于一”。因此汗法可以联合其他方法协同治疗慢性肾衰竭。

恶性循环汗可截[4,19]。慢性肾衰竭为进展性疾病,在进展中存在多种邪气,这些邪气可以相互影响,且邪气盛可进一步损伤正气,形成恶性循环。中医上有祛邪正安一说,临床应注重恶性循环中的靶点干预。在汗法治疗中必然可以祛除某些邪气如水湿、风湿、毒邪、瘀血、痰湿等,而部分阻断慢性肾衰竭进展中的恶性循环,达到延缓疾病进展目的。

4 展 望

汗液通过皮毛而出,皮毛为邪气出路,中医汗法可归属于中医治皮毛范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其中善治者治皮毛、肌肤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在病邪浅表时应早期干预,另一方面也说明治皮毛和肌肤是一种方法。本文初步探讨了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中医机制,而仍有较多临床问题亟待解决,如而发汗本身就存在多种形式,如药物发汗、药浴、湿热环境、运动等等,这些方式存在多样性,有必要进行差别研究;另外汗法药物的筛选、湿热环境下温度控制、汗液量和速度的控制等等都没有经验和临床资料,应加强临床研究;慢性肾衰竭[20]病人预后一般较差,最终发展至终末期肾病、出现心脑血管意外或感染而死亡,汗法治疗的有效性研究应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血管事件发生、感染等终点进行评估;慢性肾衰患者病机复杂,非一方一药短期能够奏效。因此充分应用和发展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应该有很大前景,而汗法作用机制认识和临床规范开展仍要深入研究。

[1]Zhang L,Wang F,Wang L,et al.Prevalence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China:a cross-sectional survey[J].Lancet,2012,379(9818):815-822.

[2]毕礼明,朱冬云,高峻,等.慢性肾衰竭患者汗腺功能与残余肾功能的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613-3615.

[3]陈英兰,毕礼明,杜浩昌.中医古文献对慢性肾衰竭病名的认识[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1011-1012.

[4]毕礼明,朱冬云,马济佩.中西医对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治疗策略的共性认识与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12(4):351-352.

[5]毕礼明,朱冬云,马济佩.中西医对慢性肾脏病进展机制的共同认识及思考[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0):2041-2043.

[6]曹灵勇.仲景汗法探析及临床运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2):133-134.

[7]陈凯佳.学习张子和汗法的体会[J].中医研究,2005,18(5):13-14.

[8]何云长,何云锋.对张子和汗法的认识[J].内蒙古中医药,2001(5):18-19.

[9]陈晓,王庆其.论《儒门事亲》汗、吐、下三法中的辨证论治思想[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1):22-23.

[10]王付,鹿玉琴.汗法非解表作用与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学报,2002,17(2):77-78.

[11]胡家才,任开明,吴凡.中药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J].微循环学杂志,2004,14(3):60-61.

[12]兰芳林.中药药浴治疗慢性肾衰30例[J].四川中医,2001,19(8):50.

[13]兰祝飚,陈以平,徐叶惠.中药药浴治疗慢性肾衰竭45例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3(7):423-424.

[14]陈晓.“通玄府”是汗法治疗内伤杂病的重要机制[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114-115.

[15]曹令军,宋恩峰,韦桂莲.药浴合并血管肾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评价[J].社区医学杂志,2006,4(1):40-41.

[16]魏永吾,曹广顺,王红,等.轻松药泡剂为主药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65例[J].陕西中医,2004,25(12):1075-1076.

[17]李俊哲.“提壶揭盖”治法识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0):39-40.

[18]赵绍琴.提壶揭盖水自流[J].医药与保健,2004,12(3):40.

[19]毕礼明.中医对恶性循环的理论探讨及思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1):29-32.

[20]毕礼明,陈英兰,马济佩.慢性肾脏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切入点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08):1759-1760.

猜你喜欢

腠理邪气营卫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启发❋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腠理部位当属半表及腠理病的治疗探析
从“讳疾忌医”说“腠理”
从“讳疾忌医”说“腠理”
幸福来自感动
浅谈营卫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
王新志教授论张仲景营卫观*
别轻易拔罐刮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