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尖放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急性结膜炎验案
2013-01-24李文雄
李文雄 孙 赫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1 病例资料
李某,男性,36岁,2010年3月12日初诊。3 d 前与朋友聚会,通宵达旦,且饮食不节,第2日下班回家后,自觉两眼痒涩灼痛,有异物感,怕热畏光,眵多黄稠,结膜充血,兼见头痛鼻塞,恶寒发热,口干口苦,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脉数。因患者为敏感体质,对多种西药,尤为对抗生素敏感,考虑不使用西药。西医诊断:两眼急性结膜炎。中医诊断:天行赤眼,证属风热并重证,宜祛风清热,表里双解。针灸采用单纯针刺耳尖穴(双)。操作时令患者端坐位,暴露耳廓,在耳尖穴上下进行摩推,使其部位血液聚集,常规消毒后,医者左手固定耳郭,右手持一次性注射针头对准耳尖穴迅速刺入1~2 mm,使其出血,挤出7~9 滴血,用消毒的干棉球压迫止血,每日1次,3 d 为1 疗程。配合中药熏洗调养法,组方:桑叶30 g,金银花12 g,野菊花12 g。加水500 mL,浸泡10 min,用文火煎沸15 min,待药液热气能使眼睛耐受时,趁热熏患眼10 min,然后过滤取药液,用消毒纱布蘸药反复洗患眼5 min,每日1 剂,熏洗3次,3 d 为1 疗程。耳尖放血配合中药熏洗2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2 按 语
急性结膜炎属中医学“暴风客热”、“天行赤眼”范畴。《审视瑶函》载“天行赤热,时气流行……或一目而传两目……往往尔我相感”,明确指出此病的传染性。本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多为外感四时不正不时之气(风、寒、暑、湿、燥、火等)侵袭人体眼部所致。患者为环卫工人,工作时多接触污秽之物,加之夏秋之际暑湿当令,易感受外来毒邪;又患者饮食不节、起居失常,致肝失疏泄,肝火旺盛;内外合邪,风暑湿相互搏结上攻头目而出现上述诸症。耳与人体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相互沟通,如《灵枢》中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尖放血能使脏腑之火热毒邪随血外出而泄,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镇静止痛、清肝明目的作用;且临床研究表明,耳尖放血对于急性结膜炎等五官科炎症、高血压、痤疮、周围性面瘫等疾病疗效显著[1]。另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手法轻快,治疗过程中患者疼痛轻微,加之症状明显好转,患者愈加信服医生,积极配合治疗;又耳尖放血量较少,易为患者所接受。所用熏洗调养法方中桑叶与菊花均为甘苦寒之品,二者皆入肝经,均具轻清凉散之性,善疏上焦风热,能清肺止泪,凉肝明目;金银花味甘性寒,气味芳香,既可清透疏表,又能解血分热毒,菊花和金银花相配,清热解毒之功甚佳,三者沸水浸泡熏洗治疗本病简便且效果良好。两法并用,共奏祛风清热,表里双解之功。且耳尖放血配合中药熏洗调养法治疗本病的方法简单,效捷,安全可靠,且易为患者所接受。
[1]朱文红.耳尖放血临床应用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01,17(9):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