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拉塞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2013-01-23王芳
王芳
心力衰竭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心内科疾病之一,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现阶段治疗该病的药物有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物等,由于这种病的病死率较高,且预后效果较差,所以成为新时期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1]。呋塞米和托拉塞米都是治疗心力衰竭的襻利尿剂,本文通过对两种药物临床治疗效果的分析,重点探讨托拉塞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4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呋塞米治疗,治疗组采用托拉塞米治疗。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为(32.5±11.6)岁,依照患者的心功能级别,Ⅱ级5例、Ⅲ级13例、Ⅳ级6例;治疗组:男性13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为(35.5±9.6)岁,依照患者的心功能级别,Ⅱ级7例、Ⅲ级12例、Ⅳ级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纳入本次研究的48例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螺内酯以及地高辛进行治疗。然后给予对照组行静脉推注呋塞米注射剂约为35~40 mg,1次/d,连续用3 d;给予治疗组行静脉推注托拉塞米注射液约为15~20 mg,1次/d,连续用3 d,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天的尿量、血钾水平以及体质量,发生不良反应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所得的全部数据利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每天尿量、体质量以及血钾水平比较 治疗组24例患者中,平均每天的尿量为(2705±625)ml,平均体质量为(59.6±7.2)kg,血钾为(5.1±0.7)mmol/L;对照组24例患者中,平均每天的尿量为(2035±521)ml,平均体质量为(62.3±8.6)kg,血钾为(4.0±0.3)mmol/L。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每天尿量增多,体质量下降,血钾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58)。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 治疗组24例患者中,出现电解质紊乱的0例,出现心律失常的1例,出现无力症状的1例,出现头晕症状的0例,总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8.3%;对照组24例患者中,出现电解质紊乱的2例,出现心律失常的1例,出现无力症状的2例,出现头晕症状的2例,总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29.2%。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25)。
3 讨论
托拉塞米是一种磺酰脲吡啶类利尿药,其主要作用在患者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与远曲小管,它能够有效控制Na+、K+、Cl-等离子的重吸收,具有良好的利尿功效[2]。同时它还能抑制肾小管细胞浆中醛固酮和受体进行结合,进而降低醛固酮的活性,抑制醛固酮的分泌,增强前列环素浓度,抑制血栓素等作用。根据彭妍钰[3]的报道,针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或者短期服用该药物都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心功能级别为(Ⅱ~Ⅲ)级的患者,在服用托拉塞米治疗较短一段时间以后,体质量显著变轻,随后加大剂量,水肿程度减轻,其不良反应却没有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托拉塞米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对照组采用呋塞米治疗,虽然呋塞米通过抑制患者体内的Na+、K+、Cl-的冲吸收,具有很强的利尿作用,但是和托拉塞米治疗相比,其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钾水平相对较低[4]。托拉塞米作用在患者的肾小管的髓袢升支粗段和远曲小管,对于近曲小管的重吸收功能较弱,但是对钾离子的重吸收就发生在近曲小管,因此,在使用托拉塞米治疗时,其排钾量较少。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都是3 d,治疗时间相对较短,患者不可能产生低钾血症,但是在长期服用药物时,需要对患者的血清电解质水平进行密切监测,以有效避免出现电解质紊乱的不良症状。同时,和呋塞米相比,采用托拉塞米治疗,不良反应较少。
总之,托拉塞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好,不良反应少,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1] 丰泳.托拉塞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3,(02):55-56.
[2] 潘蓉蓉,彭妍钰,李占全,等.托拉塞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观察.中国当代医药,2011,(07):99-101.
[3] 彭妍钰,潘蓉蓉等.托拉塞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及对心功能的影响.中国医药导报,2011,(15):399-401.
[4] 胡瑞钺,田波,喻建勇,等.托拉塞米的临床应用与比较探讨.中国医药导报,2010,(02):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