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配合体会
2013-01-22何丹萍
何丹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难度较大且技术要求较高的手术,是利用生物相容性与机械性能良好的人工材料将人体的股骨头或股骨头和髋臼置换[1]。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解决髋关节疼痛、关节功能的恢复,增加范围和提高步行能力,对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手术室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收治的6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其中男29例,女31例, 年龄54~74岁, 平均63岁;住院13~23 d, 股骨颈骨折30例, 股骨头坏死22例, 骨性关节炎8例。
2 手术方法与护理配合
2.1 麻醉方式、手术体位与切口。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脊膜外隙阻滞麻醉, 患者取侧卧位, 于髂后上棘前方6~7 cm髂嵴处切开皮肤, 沿臀大肌前缘到大转子前方, 然后沿股骨轴线向下延伸15 cm。
2.2 切开皮肤、皮下、肌肉组织, 分离旋骨内侧动脉, 结扎切断该动脉后, 自上而下辨认梨状肌健, 闭孔内肌与自上、下肌联合腱及闭孔外肌肌腱, 大转子上切断这些肌腱,连同内侧的坐骨神经一起向后内方牵开, 显露髋关节后关节囊。
2.3 股骨头脱位及股骨颈截骨, 经后方进路显露髋关节后,切除或切开后关节囊, 将术肢置于最大内收、内旋位, 左髋关节内旋的同时用拔出器向外牵拉股骨颈, 使股骨头脱出髋臼。股骨头脱出后, 将患肢进一步内旋至胫骨垂直于手术台面, 根据术前以模板在X线片上确定的股骨颈截骨平面, 从内向外做股骨颈截骨, 截骨角度应与假体肩部的倾斜角一致。
2.4 髋臼显露与准备。股骨颈截骨并去除股骨头后, 进一步切除髋关节前方、后方关节囊。切除髋臼周缘及髋臼窝内的软组织和骨赘。彻底切除髋臼窝内软组织有助于显露窝底骨板, 后者是估计髋臼内壁厚度的重要标志, 髋臼扩锉的目的在于去除软骨或残厚的软组织, 显露软骨下骨出血面。
2.5 髋臼假体的定位。骨水泥固定时, 先将湿砂期骨水泥填塞3个钻孔(最好使用水泥枪)。再于髋臼内铺垫一层处于面团期的骨水泥。用髋臼定位器将髋臼假体送入臼窝, 定位时为外展45°、前倾15°~20°, 维持并适当加压, 直至骨水泥完全固化。固定后的髋臼假体与髋臼面间应含2~3 mm厚的均匀骨水泥。清除周围溢出的骨水泥。
2.6 股骨髓腔准备和安装。递开口器, 骨锤在股骨颈截骨面上开口, 递软钻连接动力工具沿股骨髓腔钻入, 使用髓腔扩大器和髓腔锉扩大髓腔, 从小号开始逐级增大, 直至与术前估计相同尺寸的髓腔锉。将髓腔锉的手柄取下, 髓腔锉体部留于髓腔内, 递平台锉套人髓腔锉颈部, 修正股骨近端截骨面;递颈领试模和金属试模头安装在髓腔锉颈部;递股骨头复位器复位, 确定假体长短大小;递髓腔锉柄取出髓腔锉;递生理盐水加压脉冲冲洗股骨髓腔, 递吸引器和干纱布使髓腔尽量干燥;递髓腔栓塞置入髓腔内, 摄正位片证实最后置入的髓腔锉位置正确后, 用聚乙烯填塞或骨块填入髓腔远端,反复轻刷和冲洗髓腔, 注意保护近端髓腔的骨松质面。拭干后将处于湿砂期的骨水泥或低黏度骨水泥用水泥枪由下而上注入髓腔, 完全充满髓腔后插入假体柄, 插入时假体柄应保持于髓腔中央。如无水泥枪, 则用手指将处于面团期的骨水泥压人髓腔, 但效果较差[2]。保持15°左右的前倾斜角, 维持假体柄的位置并适当加压, 待骨水泥完全聚合后清除溢出的骨水泥。
2.7 复位。递击头器将髋关节复位, 做伸直外旋和屈曲内旋活动, 确认假体稳定且位置满意;递11×24圆针、7号丝线缝合外旋肌群及阔筋膜, 复位后, 试做伸直外旋和屈曲内旋活动, 证实假体稳定且位置满意后, 放置负压引流, 逐层关闭切口。
2.8 冲洗伤口, 放置引流管。递生理盐水加压脉冲冲洗伤口,递11号刀, 中弯血管钳置入引流管, 递9×28角针、4号丝线缝合固定;清点器械、纱布、缝针。
3 护理要点
因为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无菌程度比其他手术无菌程度要求更严格, 因此从患者一进入手术室中, 任何操作包括麻醉穿刺、刷手、消毒、铺单及术中的操作等一系列工作要更加注意无菌技术。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技术更加严谨, 戴特殊帽子至颈部。用皮肤保护膜将裸露部分充分覆盖, 特别是会阴部位。正确和熟练使用全髋置换器械, 不仅有利于手术野暴露, 方便手术操作而且安装安全。正确使用全髋置换器械,是确保置换质量的关键。可尽量缩短时间。注意手术器械的管理, 术中暂不使用的部分器械, 妥善管理好。
[1]齐艳.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预防护理进展.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2):165-167.
[2]彭淑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与护理.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6):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