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的影响
2013-01-22赵启君尉希凤
赵启君 尉希凤
临床呼吸系统疾病类型中, 支气管哮喘占有较高的发生比例, 指以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气道高反应性和变应性炎症为特征的病变。患者多缺乏基础疾病知识, 临床治疗依从性较低, 加强健康教育, 是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改善预后的关键[1]。本次共选择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研究对象, 随机分组就常规护理及加强健康教育预后进行比较,回顾临床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共选择研究对象100例, 男65岁, 女35例, 年龄17~65岁, 平均(44.7±2.3)岁。均与《内科学》(第七版)制定诊断标准符合, 伴Ⅰ型呼吸衰竭17例, Ⅱ型14例, 肺心病36例。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并排除机体其它系统严重疾病患者, 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 组间一般情况具可比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案护理, 观察组加强整体、全面的健康教育,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和家属沟通, 介绍医院环境、医护措施等,态度需柔和热情, 以取得患者信任, 增强信心。消除对疾病的恐惧, 克服心理障碍, 保持乐观、积极情绪, 提高医护依从性。②饮食指导:哮喘患者热量消耗大、消瘦、体质差,合理安排饮食, 以增强机体低抗力, 改善基础状况, 保证各种营养素平衡和充足, 宜清淡, 宜选择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食物, 及时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 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品,使机体抵抗力增强。③药物指导:a气雾剂:应用前充分摇匀,缓慢吸入, 5~10 s屏气, 缓慢呼气, 以使药物在气管和支气管黏膜沉淀, 提高预后。应用必可酮、普米克等表面激素气雾剂后, 需充分漱口, 降低副作用。b激素应用:运用糖皮制激素抗炎, 可对哮喘的变应性气道炎症反应有效抑制, 但长期用药易引发骨质疏松, 故需应用强的松等控制病情发作,待完全控制症状后减量, 避免骤停。c支气管舒张剂:氨茶碱具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 有效解痉平喘, 因茶碱类治疗量与中毒剂量血药浓度接近, 故需加强监测, 以防不良反应,做好适时调整[2]。④自我护理:增强患者自我管理意识, 使其掌握疾病基础知识, 哮喘发作前驱症状, 如咳嗽、呼吸不畅等, 做好及时告知。哮喘急性发作需放松, 保持镇痛。养成随时饮水习惯, 学会腹式呼吸, 以缓解喘息症状。适度慢跑或散步锻炼, 改善肺部呼吸功能, 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患者不可擅自用药。居住环境需干净、清洁, 及时清洗床单等。
1.3 观察指标 健康知识知晓率:应用医院自制问卷, 调查健康知识知晓率, 总分100分, >60分知晓。自我效能, 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共含条目4个, 应用4级评分,10~40分为总分范围, 自我效能水平在分值越高时, 越理想。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 组间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 计量资料行t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疾病知识知晓率为98%, 明显高于对照组80%,观察组自我管理效能感[干预前:(25.1±5.4);干预后:(34.5±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自我管理效能感[干预前:(25.7±4.7);干预后:(28.3±4.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近年来, 医学模式发生了较大转变, 除重视患者疾病本身护理外, 精神、社会、人文方面的干预也引起广泛重视,提高患者基础知识和疾病防控知识掌握水平, 对配合治疗及改善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健康教育为支气管哮喘病程中的重要环节, 加强健康教育, 可使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和护理能力提高, 依从性增加, 更好的配合医护, 使哮喘发作得以延缓和控制, 并维持长期稳定,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健康教育为独特学科, 广大护理人员需掌握相关护理理念和理论知识, 不断学习, 与现代护理工作需求适应, 提高为患者服务水平。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通过行心理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自我护理、诱发因素预防等健康教育, 可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 完善自我保健能力。综上所述, 加强支气管哮喘患者健康教育, 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为预后改善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黄人健, 李秀华.外科护理学高级教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89-191.
[2]李洁, 商临萍, 王艳红, 等.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护理研究, 2010, 24(11):2945-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