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心得体会

2013-01-22杨永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2期
关键词:晶状体眼压皮质

杨永娜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虽然具有对组织损伤轻、切口愈合好、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等特点,但是超乳设备贵、手术难度大等原因,限制了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最近几年发展迅速的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易普及等优点。作者认为,只要注意白内障眼的筛查、散瞳、麻醉、眼压控制、切口、粘弹剂、开罐式或环形撕囊、水分离、皮质与核分离、角膜内皮保护、晶体植入囊袋内、切口密闭等环节,它与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相比,会取得同样的效果。现将近几年我院小切口治疗白内障之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元月至2012年元月1921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925例,女性996,年龄38~93岁,平均年龄55.3岁,术前视力光感至0.5,单纯老年白内障1815例,先天性白内障5例,糖尿病性白内障73例,外伤性白内障12例,青光眼术后16例。

1.2 术前准备 已选择眼球大的患者,常规进行血、尿常规、血糖、HIV、梅毒、乙肝、丙肝、胸透、心电图、血压、视力、眼压、光觉、色觉检查。裂隙灯检查角膜、瞳孔,行角膜曲率检查,眼科A超测眼轴,眼科B超检查,采用SRL-II公式自动计算出人工晶体度数。术前剪睫毛,冲洗泪道及结膜囊。术前3 d滴0.25%氯霉素眼药水。

1.3 手术方法 用复方托品酰胺散瞳,每5分钟滴一点,至瞳孔散最大后,再继续滴半个小时。常规消毒,铺无菌巾,用2%利多卡因1 ml加0.5%布比卡因1 ml作球后麻醉,作眼球按压,使眼压降至10 mm Hg左右,开睑器开睑,做以上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烧灼止血,在12点角膜缘后2 mm巩膜处作5.5~6 mm长隧道,再在3点透明角膜缘做约1.0~1.3 mm辅助切口,从此口注入透明质酸钠,作开罐式或环形撕囊,再把主切口隧道打通,内口以5.5 mm为宜,水分离松动囊膜、皮质与核之间的联系,用破囊针头将晶状体核旋转进入前房,用林格液冲洗前房,并将皮质冲出前房,只剩核,注入粘弹剂,用圈套器将核娩出。如果遇到核大而硬时,用碎核器将核碎裂,再用圈套器将其娩出[1]。用8号双管冲洗针头一边冲洗、一边吸剩余皮质,直到抽吸干净为止。向前房及囊袋内注入粘弹剂,将人工晶体放入囊袋内,吸除前房内粘弹剂,检查切口密闭情况好,不漏液者,不需缝合。切口有渗漏者,需缝1~2针,关闭结膜切口,并在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1万单位和地塞米松2 mg,术后包扎1 d。术后常规输抗生素头孢曲松2 g地塞米松10 mg,术后1 d打开术眼,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第一周4次/d,每次一滴;第二周3次/d,每次一滴;第三周2次/d,每次一滴;第四周1次/d,持续10 d停药。

2 结果

1921例中,6例因后囊破裂,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3例因白内障过熟期无法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而改悬吊植入人工晶体,其他均无特殊并发症发生,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0.15~0.3者52例,0.3~0.6者317例,0.6~0.8者523例,0.8以上者1029例,术后并发角膜水肿12例,一过性高眼压17例,虹膜炎25例。

3 讨论

本作者认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成功,与白内障眼的筛查及手术的每一个环节至关重要,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术后视力欠佳。

3.1 白内障眼的筛查 光觉、色觉正常,眼球大且较突出者,成功率高;睑裂小,眼球小,眼窝深时,成功率就低。

3.2 白内障的成熟度 用裂隙灯检查不能看到后囊,且有核形成为最佳。过熟期特别是形成四级核以上时,核大且硬,碎核后可造成有棱的小块状碎核,易下沉刺破后囊。二级以下核由于皮质较多,需要充分的水分离和水分层,否则不易将其旋转到前房,操作时间长,也易出现角膜水肿,术后视力下降。

3.3 散瞳 散瞳至最大时,应持续点散瞳药30 min,否则,器械进入前房后,瞳孔易缩小,影响晶状体核进入前房及安装人工晶状体达囊袋中。

3.4 麻醉 对于初学者应做球后麻醉[2],一是可以持续麻醉时间,二是可以促进瞳孔散大,三是可以避免因患者紧张导致眼压增高,这三个方面都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不利是球后麻醉不慎,会引起球后出血。只有达到一定操作熟练度后,再仅用表面麻醉方法麻醉。

3.5 眼压 当球后麻醉后,应按压眼球,使眼压降至10 mm Hg左右时,此时有利于手术操作。不利是可能出现心眼反射,引起心跳骤停。

3.6 粘弹剂 初学时应选择透明质酸钠,不应用甲基纤维素。因透明质酸钠的比重大,有利于维持前房深度,便于操作。否则,前房浅,易损伤角膜内皮。

3.7 开罐式或环形撕囊 如果开罐式截囊,须注意形成的锯齿形边缘要大小统一,而且要圆。否则,在水分离时易造成囊破,给以后的操作带来困难。环形撕囊为最佳,其承受的压力最大,水分离时囊不易破,但要注意撕囊口大小,过小术后远期易导致囊袋挛缩,影响视力。

3.8 前房冲洗 当将晶状体旋转到前房后,一般核周粘连有许多皮质,用复方氯化钠冲洗皮质,将皮质从核上冲洗掉,并将之冲出前房。只剩下核时,核不与囊粘连,易娩出。

3.9 人工晶体植入 当后囊破时,在周边前囊足以支撑人工晶体情况下将应人工晶状体置入睫状沟内,但术后易造成一过性眼压高。当后囊完整时,应将人工晶状体放入囊袋内。人工晶体襻都应水平位放置,悬吊人工晶体时应注意两襻保持水平固定,避免倾斜。

3.10 术后前房维持 当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将粘弹剂吸出并注入复方氯化钠维持前房正常深度,使眼压保持在18 mm Hg左右。

3.11 切口密闭 当注入复方氯化钠维持正常眼压后,观察切口是否漏液。如不漏,不需缝合;如漏液,需缝1~2针。

3.12 术后 当手术完毕后,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1万U和地塞米松2 mg。术后1 d打开。术眼滴复发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方法已述,用药简单,操作方便。

[1]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47-148.

[2]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50-751.

猜你喜欢

晶状体眼压皮质
24h眼压的重复性测量及夜间坐卧位眼压的差别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
皮质褶皱
迎秋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暗香浮动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一种与眼镜配套的眼晶状体剂量计佩戴装置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