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炎并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3-01-22高焕东
高焕东
随着我国人口生存年龄的的不断延长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成为一种常见的多发病[1]。临床研究表明[2],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够根本性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已成为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我科近年来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内翻畸形患者采取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效果非常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为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我科收治的骨性关节炎并内翻畸形患者56例共72膝。其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34~62岁,平均年龄(54.2±8.6)岁。单侧40例,双侧16例,患者均有内翻畸形,内翻角度8°~19°,平均角度10.7°。表现为膝关节持续性疼痛、关节肿胀、屈伸活动障碍。所有患者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假体为后稳定性假体,其中Orthopedics假体25膝、PFC假体12膝、Zimmer假体28膝、Scorpio假体7膝。
1.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气囊止血带压迫止血,膝前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入路。切开关节囊后清除骨赘和滑膜,据术前预定处进行截骨,处理胫骨平台,有缺损的则行移植修复,利用髓内定位系统进行股骨关节面的切除,使其外旋3°。在截骨时使外翻的角度在5°~7°。然后进行试模调试,使软组织的平衡达到良好,使膝关节在伸直状态和屈曲90°时保持良好状态。安装适宜的假体,骨水泥固定,置负压引流管,膝关节屈曲90°关闭切口。术后2~3 d拔除引流后开始CPM关节活动,7 d扶拐下地,14 d拆线。
1.3 HSS评分标准[3]包括6项指标共计100分,(疼痛分值为30分、功能分值为22分、活动范围分值为18分、肌力分值为10分、不稳定分值为10分和屈曲畸形分值为10分)。①优秀:≥85分;②良好:70分~84分;③尚可:60分~69分;④差:<60分。优秀率 =(优秀 +良好)/总例数X100%。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相关数据的整理和分析,HSS评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术前术后评分的比较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表示方法为P<0.05。
2 结果
本组患者56例72膝,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患者术后HSS评分为(92.5±9.6)分,显著的高于术前(41.6±7.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秀39例46膝,良好13例22膝,尚可4例4膝,优秀率为94.4%。膝关节的术后平均活动度为96.23°,优于术前的62.47°的平均活动度。
3 讨论
骨性关节炎是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文献报道,我国65岁以上的人群中具有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患者比例高达80%[4]。传统的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虽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无法彻底的消除症状。随着今年假体技术的更新和完善,以及手术技术的成熟,90%患者术后假体生存率可以达到10年[5]。因此,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重症骨性关节炎的最有效方法。但对于部分年龄较低的患者此方法应当慎重选择。在治疗中,首要的关注点应当是纠正内翻畸形,这也是决定手术是否成功的关键。其次,我们应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使下肢力线得到矫正,保证膝关节重建后的稳定性,使得重建后的膝关节能够恢复正常的运动。这也是我们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追求的最高目标。本组研究中,在充分的术前准备、慎重的把握手术的适应证以及术中关键的处理,本组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患者术后HSS评分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术后恢复的优秀率达到94.4%。与国内外的文献报道相符合。
总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骨性关节炎并内翻畸形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明显的减轻术后膝关节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的活动度,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李晓初,万豫尧,陈海云.骨性关节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软组织平衡的体会.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4):785-786.
[2]付新生,蒋攀峰.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重度膝骨性关节炎并屈曲畸形.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4):47-48.
[3]张华,马维,范志勇.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治疗32例体会.河北医药,2009,31(14):1798-1799.
[4]宋伟,秦四清,姚建锋,等.严重膝骨性关节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生存质量评价.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0,3(5):379-383.
[5]刘军,曹建刚,张宇,等.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天津医药,2011,39(6):52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