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留置针送管方法的比较
2013-01-21余文娟王静静宋良燕
余文娟 王静静 宋良燕
(江苏省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214000)
两种留置针送管方法的比较
余文娟 王静静 宋良燕
(江苏省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214000)
浅静脉留置针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留置针的送管方法却能直接影响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需要护士有较高的静脉穿刺水平,掌握一定的送管技巧。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种新型的留置针送管方法,能有效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留置针;送管方法;实践比较
浅静脉留置针由于具备多种优点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它对血管刺激性小,能减少反复穿刺保护血管;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便于肢体活动;一旦进入血管妥善固定便不容易肿胀,有利于危重病人的抢救,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但留置针的送管方法却能直接影响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需要护士有较高的静脉穿刺水平,掌握一定的送管技巧。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种新型的留置针送管方法,能有效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操作中推广运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03—05儿科病房新入院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98例,男孩150例,女孩148例,年龄3个月~10岁;对照组210例,男孩103例,女孩107例,年龄3个月~11岁。两组患儿性别和年龄经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统一采用苏州林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带翼留置针(Ⅱ-A型,0.7 mm×19 mm),固定材料:3M无菌透明敷贴。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针穿刺法:消毒皮肤,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保证外套管在静脉内,将针尖退入套管内,连针带管送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撤出针芯,连接输液装置,用透明敷贴妥善固定,注明置管时间[1]。观察组:旋转推进法,即回血后先不退针芯,而是将外套管从左面旋转到右面与针芯同一方向,左手固定肢体或局部皮肤,右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外套管沿血管方向往里送,同时中指抵住针芯外侧翼顶端往后退,一边向前,一边后退,直至外套管全部进入血管内,撤出针芯,固定,连接输液装置。
2 结果(表1)
成功 失败 总数 成功率(%)对照组 177 33 210 84.3观察组 272 26 298 91.3
3 体会
1)传统送管法在退针芯时需要两个人一起协作,一个人固定肢体,一个人完成退针芯、送管的过程,旋转推进法可以一个人独立完成操作,左手固定皮肤,右手完成置管的进退,有利于节省人力。
2)两种方法都适用于留置针的广泛开展,适用于进行小儿头皮、四肢的血管穿刺。传统方法在头皮穿刺置管时有一定的优势,因头皮皮下组织较薄、血管细,传统方法进针平稳,不容易刺破血管。旋转推进法虽然新颖实用,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旋转需要角度和空间,遇到较细的头皮血管或患儿躁动时很容易撑破血管或移出血管外,比较适用于四肢静脉或血管较粗的颞浅静脉。
3)传统方法送管时最好捏住外套管,如果握住针芯一起往里送,锐利的针芯将会刺破外套管,甚至刺破血管,导致置管失败。
4)旋转推进法因为见回血后不退针芯,所以不容易滑出血管外,只要具备娴熟的技术,掌握进针退针的技巧,穿刺成功率高,可操作性强。目前在我院儿科病房已广泛开始使用旋转进针留置法,并得到医院护士们的普遍认可。
5)操作前应注意避免静脉留置针导管前端与钢针连接处粘连,在穿刺前转动针芯,使粘连解脱,如事先未松动导管或松动导管不到位,易致送管困难,造成穿刺失败[2]。
6)操作前注意排尽留置针内空气。新入院患儿都要抽血化验,所以留置针打好后直接从肝素帽处,采用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器配套用针负压采血。如果已经抽过血的,则打针前先用生理盐水排气后再进行穿刺。
7)封管液采用5~10 U/mL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3~5 mL正压封管[3],发现有回血现象及时告知医务人员另行封管,忌自行挤压[4]。输液结束拔针前将“小夹子”尽量靠近穿刺点,夹闭小夹子后再拔针[5],能有效减少回血量。
8)留置时间:国际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留置标准为3 d,此期间若发现留置部位红肿及静脉炎时,应立即拔掉静脉留置针,更换穿刺部位[6]。我院严格按72 h标准,3 d补液结束后拔除留置针,第4天重新穿刺,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 总结
经过笔者临床观察,其实留置针的送管方法还不止两种,比如成人置管时见回血后可固定针芯不动,另一手捏住外套管往里送,直到软管全部进入血管;还有一种见回血后右手捏住外套管往里送,同时左手捏住钢针针翼往后退,直到软管全部送入血管。穿刺见回血后最好再进针少许(约2 mm),以确保外套管进入血管内。归根结底是要将外套管妥善地送入血管并固定好,当然,留置针穿刺成功率还与护士的心理素质、技术水平、患儿的配合程度等有密切关联。对于如何提高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值得广大护理同仁不断探索和总结。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护理实践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8.
[2]冯俊荣,严首春,胡雪慧.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送导管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6,21(19):13-14.
[3]黄威,黎丽.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69-170.
[4]姜亚平,刘敏茹.护理干预对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效果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4):509-510.
[5]朱红芳.护理干预对减少小儿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6):559-560.
[6]石凤霞.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9):4419-4420.
1005-619X(2013)12-1131-01
2013-07-02)
·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