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应注意的问题探讨
2012-11-23鄂丽美
鄂丽美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新时期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也急切地需要向教学体系转换,这种转换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次全新的机遇,但是从当前转化的进程来看,还必须要注意一些问题,即注意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间的关系问题;注意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课程在建立教学体系过程中的区别与联系;一个认识、两个前提、三个阶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关键。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换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5 — 0181 — 02
社会整体环境的快速变迁,改变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条件和要求,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迫切地需要向教学体系转化。然而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工程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实施的重点环节。由于思想政治教学体系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相对复杂,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难题较多,具有较高的难度。因此,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对于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具有极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材体系从字面意思来看指的是某一类别或者是某一门的教材系统。其充分地体现出教学大纲的整体要求,其系统的核心部分为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可以说教材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最为主要的参考依据,同时其也是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重要材料。教学体系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要实现某一个教学目的而建立的理论讲授表达体系,其核心部分是教学的手段与方法。事实上,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二者之间既存在着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教材体系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教学体系是教师依据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及教学情境等因素而构建的。从两者的特性看,教材体系是规范的,教学体系是灵活的;教材体系体现知识的完整性,教学体系体现教学的完整性;教材体系决定着的目的、计划和构建,而教学体系是教材体系的转化和运用。”〔1〕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间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可以用相互帮助、相互服务、共同受益来形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存在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进一步建立,必定会极大地促使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新课程转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得到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提高,要想使改革收获良好的效果,就必须要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理论帮助,只有如此才能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不仅能够更好地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还能够极大地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事实上,时刻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现实需求,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内容更加趋于完善。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间的关系问题,要注意二者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另外,还必须要注意这二者同时也是相互独立、各自发展的关系,如果忽视了这一关键点,那么就势必会走入误区,如尝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涵盖的5个二级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的4门课程进行一一对应,这对于两门学科的发展以及学术研究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完善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不断建设作为基本前提,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能够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与科研提供重要的科学力量,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对于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规范化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实践证明,学科建设有利于科研成果向现实的转化,有利于巩固和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基础,进一步巩固教学的效果,提升教学的深度,拓宽教学的广度。同时,学科建设还能够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凝聚力,更好地引领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总之,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之间的密切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顺利转换。
(二)注意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课程在建立教学体系过程中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点必须要注意不同类别课程之间的区别、联系以及逻辑关系。我们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两门课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例。这两门课程的联系首先都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所收获的伟大成果为主要内容;其次,两门课程的终点一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起点是为五四运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起点则是1840年,但是这两门课程的终点均直至现在;再次,两门课程均从多种角度引导高校大学生健康人格以及正确三观的树立;最后,两门课程教材中的部分章节涵盖的内容甚至于完全相同,仅仅是在讲授方面的切入点有所不同。而这两门课之间的差异首先从编写体例方面来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普通惯例,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则主要分为三编;其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讲述的是中国物产阶级与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发展及其科学规律,核心内容是毛泽东思想;再次,讲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重心之所在,并且通过讲史而得出科学的结论;此外,在教学目的上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三)一个认识、两个前提、三个阶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关键
1.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一个认识
首先要认识到一点那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我国高校针对广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然而这一重要渠道并不完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一些研究著作中,一些学者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而说成是主阵地,时而形容为主渠道,有的则是二者兼具。笔者认为在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一点,那就是“主阵地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与学生工作队伍共同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任务,一个是主渠道,一个是主阵地,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能代替谁。”〔2〕在这一过程中,主渠道与主阵地二者各自承担的工作内容不同,在工作性质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我们必须要明确任务、分清职责,只有如此才能够收获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两个前提
这里的两个前提是指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及构建教学体系的两个基本条件,其一是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现状,第二是当前身处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队伍的现实情况。当前我国大多数的大学生均充满了爱国热情,他们的思想状况总体上市健康、积极、向上的,他们能够自觉地拥护党的领导,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充满了坚定的信心。尽管当前我国的部分大学生出现了思想道德上的滑坡,他们价值取向歪曲、心理素质较差等等,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些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特别是在转化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到改革的针对性,不要一味地去抱怨学生和社会,而是要充分地从我们的教学体系入手去进行反思,要脚踏实地去接触学生,推进教学体系的快速转变,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们的实际内心状态,才能因地制宜地调整改革的方向。从当前情况俩看,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综合专业素养正在不断地提升,在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方面也日趋合理,这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人力支撑。但是,当前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个别地区和高校在人员配置上的不科学,学历结构不达标,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合理等等,“有的35岁以下的占到60%,具有博士学历的不足10%。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地区普通高校35岁以下教师比例约为24%,具有博士学历的约占31%。”〔3〕因此,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3.厘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三个阶段
这里的三个阶段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三次重要转换。我们必须要注意在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时不能仅仅看到“教学体系”,而必须要拥有一整套完成的、宏观的建设思路和规划。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研究和转换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大学生受到更好的思想政治熏陶。“其教材是‘05方案的新课程,这自然联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新课程体系、大学生的素质体系。”〔4〕由于各门课程均有自身的客观规律与研究内容,因此,我们要“努力研究这4个体系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向‘05 方案新课程体系的转变、新课程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教学体系最终转化为大学生的素质体系。”〔5〕
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其完成的质量不仅关系到高校本身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从长远角度来说更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成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高度概括了多年来我国国家和社会实践的重要教训与经验,高校要想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就必须要快速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同时教师也必须要尽快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环境,从而进一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学效果,并最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优秀人才。
〔参 考 文 献〕
〔1〕袁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内在诉求与教学实践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10,( 17) .
〔2〕赵平.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路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0):74- 77.
〔3〕王二栋.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05):41-42.
〔4〕卢黎歌.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J〕.教学与研究,2009,(11):89- 92.
〔5〕陈秉公.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规律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09):42- 47.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