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治疗方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2012-11-20黄月乔徐鑫亚南京市鼓楼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苏南京210008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22期
关键词: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康复训练

黄月乔 陈 光 徐鑫亚 (南京市鼓楼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苏 南京 210008)

物理治疗方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黄月乔 陈 光 徐鑫亚 (南京市鼓楼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苏 南京 210008)

目的 探讨物理方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近期在该院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3例,根据患者在住院期间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72)和对照组(n=71),观察组患者给予物理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只给予物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1.4%、26.4%、95.9%均高于对照组患者36.6%、18.3%、84.5%(P<0.05);而观察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物理治疗方法配合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物理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物理治疗;康复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及马尾神经〔1〕。非手术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治疗手段,临床观察显示,80%以上的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均能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物理治疗可以在患者病变局部发挥作用,具有风险低、临床疗效好的优点,因而在临床上成为首选的治疗手段〔2〕。康复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健康训练指导,可促进患者康复,避免患者因盲目锻炼加重损伤〔3〕。本研究旨在评估物理方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入选2008年7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3例,其中男78例,女65例,年龄37~62〔平均(49.2±11.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间歇性跛行、脊柱侧凸、感觉麻木等。诊断主要依赖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选择非手术治疗,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72)和对照组(n=7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物理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物理治疗。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选择恰当的物理治疗手段,主要的方法包括:腰椎持续牵引治疗(牵引力250~450 N,每次20 min)、微波治疗(微波直接照射患者椎间盘突出部分,每次30 min)、中频电治疗(2~8 Hz电流,每次40 min)、穴位刺激治疗(每个穴位点击20~30 s,1次/d)。

1.3 康复训练

观察组患者在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4~6〕:①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诉患者注意事项,避免各种加重病情的动作;②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在坐位或站立位时保持腰挺直;③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腰肌训练,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调整训练量;④指导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定时改变体位,调整姿势。

1.4 评价指标

在患者出院时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将临床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痊愈:指患者达到临床治愈,各种症状和体征消失直腿抬高>70°;显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但未达到治愈标准,直腿抬高>50°;有效:患者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直腿抬高增加>10°;无效:患者症状和体征未见改善,甚至加重。计算患者总有效率=(痊愈人数+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采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分(JOA评分标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标准(VAS评分)在患者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以及12个月进行随访。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着时间推移,VAS评分逐渐降低,且观察组在治疗后即刻、6、12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随着时间推移,JOA评分逐渐升高,且观察组在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随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

个月观察组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 72 8.52±0.79 2.94±1.18 1.37±0.87 0.57±0.42对照组 71 8.51±0.69 3.87±1.24 2.69±0.91 1.97±0.64 t值 0.852 2.012 2.241 2.537 P值 >0.05 <0.05 <0.05 <0.05

个月观察组 72 12.74±2.14 19.34±1.98 23.14±1.72 25.67±2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01对照组 71 12.76±2.11 17.25±1.92 20.71±1.69 22.10±2.27 t值 0.985 1.924 2.013 1.982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患者由于长期负重,导致椎间盘发生变性,纤维环破坏,髓核突出,压迫神经,而出现腰腿痛以及其他相应的临床表现,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7〕。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治疗,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采用各种物理因子进行干预的手段,主要包括:牵引治疗、微波治疗、射频治疗等,各项临床观察显示,物理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8,9〕。

本研究表明尽管物理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在此基础上增加康复训练,临床效果更加显著。综上,采用物理治疗方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都非常显著。

1 杨 俊,洪加津,蔡伟斌,等.硬膜外腔注射结合物理疗法治疗部队官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附210例报告)〔J〕.海军医学杂志,2011;32(5):322-3.

2 严力生,罗旭耀,钮心刚,等.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与方法选择〔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0;17(3):171-3.

3 丛 明,金 强,庞卿强,等.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 中国疗养医学,2010;19(8):724-5.

4 赵满贵.物理疗法加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10):1173-4.

5 雷景和,魏三川.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疗效观察〔J〕.颈腰痛杂志,2009;30(1):78-9.

6 刘 剑,周玉梅,王晓信,等.健康教育和运动指导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8):1112-4.

7 毕世庆,刘兴文,赵开祝.物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8;31(3):254-5.

8 张凤英,白俊玲,曹 蕾,等.多种物理因子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28(4):424-5.

9 贾黎明,刘桂英,李秋敏,等.医疗体操配合无创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6):520-1.

R68 〔

A

1005-9202(2012)22-4922-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22.032

黄月乔(1960-),女,主管技师,主要从事康复治疗研究。

〔2012-03-31收稿 2012-08-10修回〕

(编辑 袁左鸣)

猜你喜欢

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康复训练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研究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非手术治疗在Ⅳ级 Ⅴ级闭合性肝破裂中临床应用
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